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论
    跨越世纪的女性经济历程:202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评述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孟磊
    2023 (10):  3-9. 
    摘要 ( 293 )   PDF(1192KB) ( 201 )  
    2023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Claudia Goldin使用跨世纪历史数据,研究女性经济角色的长期变化,其研究成果增进了我们对女性劳动市场表现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的理解。本文介绍了Goldin关于女性劳动参与率和性别收入差距的主要研究,并讨论其工作对中国女性劳动力研究的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与金融管理
    数据要素利用、智能技术进步与内生增长
    刘征驰, 陈文武, 魏思超
    2023 (10):  10-21. 
    摘要 ( 254 )   PDF(1372KB) ( 205 )  
    数智化转型是驱动新时代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已有文献讨论了数据要素或智能技术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但忽略了数据要素利用推动智能技术进步的关键作用。基于此,本文将数据要素利用与智能技术进步同时纳入内生增长模型框架,以探究其对经济增长的联合影响。研究发现,数据要素利用通过促进智能技术进步能够推动经济持续增长。进一步分析发现,模型存在两种“制约效应”和一个“增长陷阱”。数据要素利用对长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受到消费者隐私侵犯厌恶的制约;智能技术进步对长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受到人口增长的制约。数智化转型时期先后的差异可能导致长期经济增长率的差异,后转型经济体陷入增长率持续低于先转型经济体的增长陷阱。本研究不仅为理解数字经济时代的宏观增长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也为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与产业领域的激烈竞争提供了理论阐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宏观经济条件与企业资本结构: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刘顺通, 杨博宇, 汪成豪, 胡毅
    2023 (10):  22-32. 
    摘要 ( 161 )   PDF(1243KB) ( 552 )  
    宏观经济条件是影响企业最优资本结构的重要因素。本文立足于中国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系统分析了宏观经济条件变化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并首次将影子银行因素纳入到研究框架内。本研究使用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与宏观经济数据构建了企业资本结构的静态模型和偏动态调整模型,并重点讨论了影子银行因素对企业资本结构及其调整速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其一,总市值和盈利水平与账面杠杆负相关,账面市值比、资本支出和非流动资产总额与账面杠杆正相关。总资产的影响呈现出异质性,在推升了国企账面杠杆的同时降低了民企账面杠杆。其二,工业增加值增速和上市公司总市值因素降低了资本结构水平,通胀水平提高了资本结构水平。影子银行规模的增长反而降低了资本结构水平,凸显了我国金融体系中的结构性矛盾。其三,资本结构调整成本和资产流动性差异造成账面杠杆和市值杠杆调整速度的差异,其中市值杠杆调整更快。其四,影子银行规模负向影响企业最优资本结构,正向调节资本结构调整速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机构国际合作指数构建与影响因素分析
    唐旻, 黄志刚, 林朝颖
    2023 (10):  33-44. 
    摘要 ( 118 )   PDF(1376KB) ( 70 )  
    “一带一路”建设带来了供不应求的金融服务需求,而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机构国际合作则是构建供求匹配的“一带一路”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路径之一。本文以“一带一路”沿线55个国家为样本,以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机构国际合作指数,度量并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与中国金融机构国际合作程度;然后分别从政治与安全、经济与贸易、文化与教育三个方面选取指标,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机构国际合作受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机构国际合作水平两极分化严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机构国际合作程度主要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军费支出、制度距离、经济自由度差异、对中国直接投资额以及码头货柜吞吐量的影响。其中,中国与亚洲国家金融机构国际合作程度受政治与教育因素的影响明显,而中国与欧洲国家的金融机构国际合作程度则受经济与文化因素的影响更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规制、要素配置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产出补偿还是创新补偿
    袁嘉琪, 卜伟, 唐雨妮
    2023 (10):  45-62. 
    摘要 ( 101 )   PDF(1445KB) ( 81 )  
    环境规制对企业生产要素的配置作用是其影响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关键。本文将企业内部划分为生产部门和研发部门,构建内生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分析是否考虑异质性时环境规制对工业GTFP的影响以及要素配置在其中的作用。采用2000—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工业面板数据,利用非导向的、包含非合意产出的EBM-ML模型测算了工业GTFP,并用Tobit面板回归和工具变量对理论假说进行检验。研究发现:(1)“产出补偿效应”和“创新补偿效应”的相对大小影响了环境规制对工业GTFP的作用;(2)环境规制对工业GTFP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呈倒“U”型,高强度环境规制会抑制工业GTFP的提升,适度增加生产部门要素配置能够有效增强环境规制提升工业GTFP的力度、延长效果的持久性;(3)命令控制型规制对工业GTFP的直接影响呈“U”型,间接影响呈反“N”型,适度增加要素在生产部门的配置比例能够提前命令控制型规制提升工业GTFP的拐点,增强规制对工业GTFP的提升作用;市场激励型规制对工业GTFP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呈倒“U”型,适度提高要素配置比例能够加快市场激励型规制提升工业GTFP的速度;(4)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地区转移是环境规制影响工业GTFP的外部机制,促进技术创新、增强环境污染的协同治理能够有效促进环境规制对工业GTFP的提升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存款保险制度、股东风险偏好与市场约束缺位——基于银行内部风险分配与转移的视角
    丁鑫, 周晔
    2023 (10):  63-80. 
    摘要 ( 80 )   PDF(2267KB) ( 63 )  
    存款保险制度的设立无形中削弱了存款人的约束激励,造成银行市场约束的缺位。在此情况下,谁来对银行的市场约束补位?本文通过2011—2019年185家商业银行数据构建存款人、非存款债权人与股东三者风险之间的联立方程组,实证检验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后银行内部风险的变化。研究发现:(1)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后股东风险偏好增大;存款人市场约束缺位,其风险增大;非存款债权人对此进行市场约束的补位,其风险降低。股东风险由存款人与非存款债权人分担转变为主要由存款人分担,这种趋势在中小银行尤为显著,且在银行整体风险的反馈机制下同样如此。(2)银行微观利益主体从资产份额、收益回报、整体风险三个方面调整其风险承担,存款人具有收益回报动机,股东具有资产份额动机,而非存款债权人具备上述全部动机。(3)强化外部监管会影响银行的市场约束,表现为缓解存款人约束缺位,挤出非存款债权人市场约束。据此,存款保险制度的设计需注意配合监管政策目标,引导银行微观利益主体维持银行审慎经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与创业管理
    信息观还是计量观:研发费用单列与自愿创新披露
    刘斌, 江承鑫
    2023 (10):  81-93. 
    摘要 ( 102 )   PDF(1266KB) ( 65 )  
    2018年开始实施的“研发费用单列”是会计理论信息观转向计量观在会计报表格式中的体现。本文分析了“研发费用单列”的理论意义,并以企业自愿创新披露为研究视角,提出“研发费用单列”的信息观假说和计量观假说。研究表明,研发费用单列后,研发强势企业与研发弱势企业在自愿创新披露上的差异减小了,支持了计量观假说。该结果通过了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等稳健性测试。对投资者反应的检验表明,研发费用单列后,与研发弱势企业相比,研发强势企业的市场反应变好了,进一步支持了计量观假说。横截面检验表明,计量观假说的效应在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较低、信息中介的信息传递作用较弱、投资者的识别信息能力较差时更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府风险投资与新创企业IPO价值:基于制度逻辑的理论解释
    郝斌, 刘晓钰, 张诗韵
    2023 (10):  94-104. 
    摘要 ( 97 )   PDF(1682KB) ( 68 )  
    政府风险投资(governmental venture capitalist,GVC)对新创企业的影响受到了诸多学者的关注。然而,已有研究主要关注GVC对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成长的作用,较少从企业IPO表现角度关注GVC的作用,个别相关研究仅仅从GVC对公司治理影响的角度进行了分析,缺乏更加系统的研究视角和理论构建。本文基于制度逻辑理论视角,探究我国情境下GVC与新创企业IPO价值间的关系。本文认为与私有风险投资(private venture capitalist,PVC)的“专业服务逻辑”不同,GVC受“国家逻辑”驱动,强调投资的公共品属性及其对技术创新和产业的推动作用,而非投资回报,因此对IPO价值的影响会显著低于PVC。基于我国2000年至2016年获得VC投资并成功IPO上市的494家企业样本统计结果发现:相比于PVC,GVC对新创企业IPO价值的影响显著更小,且这一关系将随着机构进入时长的增加而增强、随着联合投资数量的上升而减弱。本文研究结论深化了GVC对新创企业成长作用的理论解释,并对GVC参与企业投资的实践开展提供了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心性、技术影响力与企业持续性创新——环境责任和企业韧性的调节作用
    赵炎, 齐念念
    2023 (10):  105-117. 
    摘要 ( 118 )   PDF(3847KB) ( 115 )  
    开放式创新背景下,企业参与联盟如何影响企业持续性创新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2-模联盟创新网络视角,运用2009—2018年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联盟合作数据和全面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探讨了中心性影响企业持续性创新的内在机制与边界条件。研究发现:中心性与企业持续性创新和技术影响力均呈倒U型关系;技术影响力在中心性与企业持续性创新的倒U型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环境责任和企业韧性均正向调节中心性与技术影响力和企业持续性创新的倒U型关系;但上述关系在不同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和企业是否通过ISO9001认证的样本中并不相同。研究结论能为高新技术企业参与联盟决策,提升技术影响力,进而实现企业持续性创新提供理论指导,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策生命周期视角下产业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创新质量关系研究
    胡世亮, 黄永春, 徐高彦
    2023 (10):  118-134. 
    摘要 ( 106 )   PDF(2005KB) ( 77 )  
    产业扶持政策是我国促进企业创新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不确定性会对微观企业创新决策造成巨大冲击。本文采用2008—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产业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以及企业财务柔性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产业政策变更不确定性会激励企业创新质量,而产业政策执行不确定性会抑制企业创新质量;在此过程中,企业财务柔性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且相比于负债柔性,现金柔性起到主导调节作用。影响机制分析表明:企业的政策不确定性感知与融资约束是产业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企业创新质量的核心传导机制。进一步分析发现:相比于中低质量创新,产业政策变更不确定性对高质量创新的激励效应更强,而产业政策执行不确定性对高质量创新的抑制效应更弱。研究可以为深入理解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决策的负外部性提供新的经验证据,也为企业应对政策不确定性冲击以及政府优化产业政策制定与执行提供决策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认知风格、创业韧性与新创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
    王玲玲, 赵文红, 孔令富, 熊壮, 谷盟
    2023 (10):  135-145. 
    摘要 ( 110 )   PDF(1369KB) ( 223 )  
    商业模式创新是新创企业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生存和快速发展的关键。从认知经验自我理论和扩展-建构理论出发,本文探讨了创业者如何依据不同的认知风格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的问题,并进一步分析了创业韧性是否及如何影响了认知风格作用发挥的效果。217家新创企业的调研数据表明:直觉认知风格与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之间呈倒U型关系,理性认知风格对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有显著促进作用;创业韧性增强了直觉认知风格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倒U型关系,也增强了理性认知风格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正向关系。研究对指导创业者在高失败率的创业背景下,如何结合不同的认知风格和创业韧性实现商业模式创新有重要启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跨界流动:高管多变职业路径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
    王晓燕, 金禹航, 张璐, 郭建鸾
    2023 (10):  146-162. 
    摘要 ( 111 )   PDF(1441KB) ( 89 )  
    跨界流动使得高管职业路径呈现多变性,有助于提升高管个人特质和职业胜任力,实现高管个人目标和职业成功,然而高管多变职业路径对组织创新有何影响,目前尚未明晰。本文以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根据手工收集的高管职业跨界轨迹数据,区分了高管多变职业路径的“多变挑战型”和“多变平稳型”两种类型,研究高管多变职业路径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表明:与专一传统型职业路径相比,高管多变职业路径更能够促进企业创新投入,其中高管多变挑战型和多变平稳型职业路径与企业创新投入均存在正向关系。区分产权性质后发现,企业的国有属性会削弱高管多变职业路径尤其是“多变挑战型”职业路径对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冒险精神与创业精神在高管多变职业路径与企业创新投入的正向关系中起到了中介作用。上述研究结论为高管多变职业路径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提供了新证据,也为引导企业从职业发展角度培养创新型企业家及其创新特质提供了微观经验证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商业生态系统治理、高管团队社会资本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张素平, 胡保亮, 项益鸣
    2023 (10):  163-174. 
    摘要 ( 61 )   PDF(1620KB) ( 89 )  
    受数字技术变革与应用影响,企业价值创造边界不断外扩,进而导致商业生态系统取代双边伙伴合作成为企业开展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情境。在此背景下,本文聚焦研究商业生态系统中的企业如何适应商业生态系统治理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机制。从非核心企业视角出发,主要探讨了商业生态系统治理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分析了高管团队社会资本的中介作用,进而剖析了商业生态系统开放性、企业生态位重叠度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商业生态系统关系治理和契约治理均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高管团队内部社会资本与外部社会资本在商业生态系统治理影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中发挥着多样的中介作用;(3)商业生态系统开放性、企业生态位重叠度均正向调节了高管团队内部社会资本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关系,且均负向调节了高管团队外部社会资本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子商务与信息管理
    平台厂商与政府数据共享行为演化:博弈机制、路径分析与政策形成
    冯振华, 裴馨
    2023 (10):  175-187. 
    摘要 ( 109 )   PDF(3710KB) ( 98 )  
    数据共享是充分释放数据资源价值的必经之路。本文以打通政府和平台厂商数据流通渠道,推进数据共享为出发点,构建平台厂商和政府之间的演化博弈模型,研究二者在博弈过程中的策略选择,并模拟分析不同情形下平台厂商和政府的演化稳定策略均衡点,探究数据转化能力、监督成本、共享成本等因素变动对平台厂商共享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提高平台厂商和政府的社会声誉系数、减小政府经济收益分配系数以及加大平台厂商数据共享量时,能够使系统分别从“最劣”“无效”和“不良”状态演化至“理想”状态,最终实现平台厂商和政府的双重帕累托最优;当平台厂商和政府数据转化能力存在差异时,只有政府数据转化能力强于平台厂商数据转化能力时,才会明显促进数据共享行为选择;同时,数据转化能力提升、监督成本提高也会促使平台厂商选择共享;但共享成本的提高会延缓或抑制平台厂商数据共享行为。最后,本文据此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突发自然灾害中信息源对微博用户认知和情绪反应的影响研究——用户涉入的调节作用
    鲁艳霞, 裘江南, 许莉薇
    2023 (10):  188-204. 
    摘要 ( 107 )   PDF(1555KB) ( 127 )  
    信息源在社交媒体中是影响微博用户心理反应的关键因素,在突发自然灾害中有效识别微博用户的认知和情绪反应对于精准进行舆情引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信息源视角出发,基于可信度和影响力特征,并结合双系统理论和涉入理论,构建了突发自然灾害中用户认知和情绪的心理反应模型,以新浪微博上“九寨沟地震”舆情数据为例,运用联立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可信度负向影响用户认知反应,而影响力正向影响用户认知反应;可信度和影响力均负向影响用户积极情绪反应,正向影响用户消极情绪反应;用户涉入弱化了可信度对心理反应的影响,而在影响力和用户心理反应之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本文从信息加工的启发式和分析式双过程视角,丰富了双系统理论在突发自然灾害领域的研究,并结合用户特质拓展了用户涉入的研究领域。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突发自然灾害中社交媒体用户的网络舆情引导具有重要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
    不道德行为在组织管理中的“涓滴”效应
    肖金岑, 程豹, 罗文豪
    2023 (10):  205-217. 
    摘要 ( 182 )   PDF(1358KB) ( 190 )  
    基于“涓滴”效应框架和社会学习理论,本文构建一个“高层领导者—中层领导者—基层员工”逐级影响的多层次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不道德行为的“涓滴”效应。针对某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企业,收集了87个团队共450名员工的多时点上下级追踪配对数据。研究表明:高层领导者不道德行为对中层领导者不道德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中层领导者不道德行为对基层员工工作场所偏离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中层领导者不道德行为在高层领导者不道德行为影响基层员工工作场所偏离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上下级社会交换正向调节了下属的学习效果。本文丰富了不道德行为在组织中的传播机制研究,同时也启示领导者“以身作则”式管理的重要性。最后,讨论了贡献、局限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个性化工作协议与追随行为:文化自我表征视角
    樊子立, 程垦, 马君
    2023 (10):  218-227. 
    摘要 ( 115 )   PDF(1388KB) ( 117 )  
    作为一种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个性化工作协议近年来日益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关注。但整体而言,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个性化工作协议在人才绩效促进方面的作用,而相对忽视了其在人才稳定性方面的影响。本文基于文化自我表征理论,探讨个性化工作协议、内部人身份认知、传统性和现代性对追随行为的作用机理。通过对上海市6家本土企业331名员工的多时点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个性化工作协议正向影响内部人身份认知,进而促进追随行为;传统性和现代性分别负向和正向调节了个性化工作协议与内部人身份认知的关系,以及内部人身份认知在个性化工作协议与追随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增强道德意识还是产生道德许可?助人声誉的双刃剑效应研究
    卢俊婷, 刘畅, 陈畅
    2023 (10):  228-236. 
    摘要 ( 171 )   PDF(1256KB) ( 128 )  
    员工不道德行为通常会对组织发展造成一定危害。目前有关不道德行为成因的研究主要从领导行为、组织氛围等角度进行分析,然而,很少有研究关注员工声誉对不道德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社会信息处理理论与道德许可理论,探讨助人声誉通过心理特权和道德意识对不道德行为的影响过程。通过进行多时段问卷调查,收集到391份有效匹配问卷,数据分析发现:(1)助人声誉正向影响道德意识。(2)助人声誉通过增强道德意识减少不道德行为。(3)助人声誉正向影响心理特权。(4)助人声誉通过增加心理特权促进不道德行为。本文验证了助人声誉对员工影响的两面性,打破了声誉对员工能够产生积极影响的传统观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与战略管理
    政策资源获取、垂直整合能力与小企业农村嵌入组织绩效——基于TOE理论的组态效应分析
    刘航, 邓国胜, 李彦岩
    2023 (10):  237-250. 
    摘要 ( 92 )   PDF(3632KB) ( 117 )  
    本文基于多因素社会嵌入理论框架,收集22家农产品电商小企业的数据,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分析了小企业农村嵌入高组织绩效的多因素联动效应。研究表明:本地能力、网络结构机会与垂直整合能力等因素“联动匹配”形成多重解释路径,对小企业农村嵌入组织绩效产生“殊途同归”之效。表现为“政策资源获取+本地能力/结构机会”的政策护航型路径与“垂直整合能力+本地能力/结构机会/技术水平”的自力更生型路径。其中,政策资源获取、垂直整合能力是小企业嵌入农村实现高组织绩效的核心驱动机制,本地能力、网络结构机会、技术水平则为重要补充机制,对组织绩效具有明显的互补作用和等效关系。本文从组态新视角解释了乡村产业振兴进程中小企业嵌入农村并实现高组织绩效的多重因果关系,弥合了权变视角对该问题解释的局限性,为后发小企业农村嵌入决策提供了路径指引,为小企业带动低收入农民共同富裕提供了实践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企业股权关系知识图谱的制造业信用风险传染分析
    彭尧, 张玲玲, 邓智斌, 叶含瑞
    2023 (10):  251-267. 
    摘要 ( 118 )   PDF(3754KB) ( 77 )  
    制造业由于其内部企业众多,与其他行业交易来往密切,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联关系,导致信用风险在其中具有明显的传染性。本文基于现有的研究,以知识图谱作为研究工具,从新的角度探讨了制造业信用风险传染。首先,本文构建了所需的企业股权关系知识图谱;然后,基于构建的知识图谱进行信用风险传染路径分析,针对得到的直接、间接信用风险传染路径,建立不同的风险传染模型;最后,通过蒙特卡洛模拟实验,发现在直接持股情况下,信用风险传染强度不仅和持股比例有关,也随着正常企业资产负债率、(失信、正常)企业资产规模比以及企业资产价值相关系数的增加出现增长的趋势;而在间接持股情况下,目标企业信用风险传染强度随着中间企业资产规模、中间企业资产负债比、中间企业-失信企业持股比例、目标企业资产负债率的增加出现增长趋势;但是受失信企业资产规模、目标企业-中间企业持股比例、资产价值相关系数的影响较小,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药品带量采购政策下民营医院参与机制研究
    岳殿民, 骆雨晴, 吴晓丹, 俞天智
    2023 (10):  268-282. 
    摘要 ( 63 )   PDF(1802KB) ( 142 )  
    民营医院参与药品带量采购逐渐成为进一步降低药价、提高人民群众用药可及性的关键。本文构建考虑民营医院价格敏感度与谈判能力的药品制造商、集中采购平台与医院的动态博弈模型,旨在研究带量采购政策下公开、不公开价格时民营医院参与机制。研究表明,相较公开带采价格,不公开时民营医院采购价格及成本较高,导致其参与意愿提升,同时该情形下公立医院药价下降且社会福利增加;无论价格是否公开,民营医院直接谈判成本高于某阈值时其参与带量采购意愿提升,但不公开时阈值低于公开情形。上述结论对完善带量采购政策、激励民营医院参与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竞争环境下考虑平台差异度的供应链决策研究
    李旭阁, 邱若臻, 孙月
    2023 (10):  283-297. 
    摘要 ( 60 )   PDF(2593KB) ( 66 )  
    针对由一个供应商和两个竞争性零售平台组成的供应链,研究了竞争环境下考虑平台差异度的供应商定价和零售平台收益分成决策问题。在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基础上,讨论了供应商高、中和低三种定价策略下的需求函数,构建了以竞争性零售平台为主方、供应商为从方的Nash-Stackelberg博弈模型,给出了供应商三种定价策略下平台和供应商的均衡决策,分析了平台差异度对供应链均衡决策和成员利润的影响。最后,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文中结果,并给出了相应的管理启示和决策建议。研究表明:(1)供应商的定价策略和平台之间的差异度显著影响供应链成员双方的决策和利润,因此供应商和平台应根据不同的定价策略和平台差异度来制定定价决策和收益分成决策;(2)在不同的定价策略下平台差异度的增加会损害供应商的利润,但可能会使竞争性零售平台获益,因此平台方更有动机为消费者提供特色化购物体验以增加平台差异度;(3)尽管平台和供应商分别在不同的定价策略下获得最高利润,但仍可通过设计额外的机制(例如,纳什讨价还价)来确保交易的达成。该研究为供应商和竞争性零售平台在考虑平台差异度时如何进行产品定价和制定收益分成率提供了决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容忍vs.打压:供应链减排不合规的碳审计机制研究
    伏红勇, 雷一峰, 掌曙光, 李雨洁
    2023 (10):  298-309. 
    摘要 ( 74 )   PDF(2091KB) ( 80 )  
    “3060”双碳目标对我国低碳发展提出了全新要求,随着碳配额总量上限的逐步下调,客观上增加了排放主体减排合规的不确定性。为此,借鉴惠普与华为激励供应商减排合规的理念,基于能够识别碳减排不合规的工具——碳审计,本文设计了基于容忍的碳审计机制与基于打压的碳审计机制,并进一步探究了利己策略与共赢策略对这两种碳审计机制的影响。研究发现,两种策略下最优的碳审计机制依赖于买方的商誉损失系数与采购价格。具体而言,利己策略下,当损失系数较低时或当损失系数适中且采购价格较低时,基于容忍的碳审计机制占优;当损失系数适中且采购价格较高时或当损失系数较高时,基于打压的碳审计机制占优。共赢策略下,当损失系数较低或者适中时,若采购价格满足一定的条件,基于容忍的碳审计机制占优。此外,研究还发现,相较于共赢策略,利己策略下占优的碳审计机制更能促使供应商碳减排合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共管理
    智能制造政策的挖掘与量化评价研究——以大湾区九市为例
    宋铁波, 姚浩, 黄键斌
    2023 (10):  310-319. 
    摘要 ( 94 )   PDF(1744KB) ( 75 )  
    对智能制造政策的挖掘和量化评价有利于政策执行落实,也有利于后续配套政策的制定,从而促进我国智能制造进程的推进,但目前此方面研究数量较少。基于大湾区九市2014—2020年发布的38篇智能制造领域政策文件的文本挖掘与分析,结合文献的政策维度分类,构建了包含9个一级变量和39个二级变量的智能制造政策PMC指数模型,并选取了上述九市的典型纲领性政策文件各一篇进行实证,结果发现这些政策总体处于优秀水平,但仍可以在政策力度、政策性质、政策时效、激励措施、协同对象等方面进行优化,地区政策间的重心重复问题也应得到重视。该模型为大湾区九市智能制造政策的优化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其他尚处于智能制造探索阶段的地区提供了政策维度的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粗糙集-区间灰数-DEMATEL模型的长期照护制度设计影响因素识别研究
    李亦轩, 褚福灵
    2023 (10):  320-327. 
    摘要 ( 53 )   PDF(1194KB) ( 60 )  
    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社会保障问题,建立健全长期照护制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基础,而识别长期照护制度设计的影响因素是关键环节。基于此,本文首先结合国内外学术界长期照护研究进展及已经开展的长期照护工作实践,归纳提炼长期照护制度设计影响因素的初始指标;其次,采用粗糙集方法进行信息重复性约简,筛选出影响长期照护制度设计的16项指标;最后,运用区间灰数与DEMATEL相结合的方法识别各指标对长期照护制度设计的作用关系与影响程度,并得出相关结论。研究结果显示:长期照护顶层设计、长期照护服务需求、长期照护保险类型选择、长期照护立法、长期照护给付内容、长期照护服务体系设计、失能等级评估标准、长期照护的国际借鉴、长期照护保险缴费标准9项指标是长期照护制度设计的直接影响因素,其余7项指标为间接影响因素。本研究为我国失能老人长期照护制度设计影响因素识别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与方法,为完善我国长期照护制度设计提供了理论参照与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案例研究
    众创空间的战略行动与竞争优势——注意力基础观的视角
    倪慧, 卫武
    2023 (10):  328-339. 
    摘要 ( 115 )   PDF(1531KB) ( 197 )  
    本文基于注意力基础观的理论视角,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探索众创空间战略行动及竞争优势的生成机制,核心框架为“关注-解释-行动”。研究发现: ①不同职能背景的众创空间管理者对于环境的选择性关注会促成管理者创业环境型注意导向和行业技术型注意导向两种注意力导向; ②两种注意导向通过对应的跨层行动构建过程来影响众创空间组织战略行动; ③平台型组织战略促进众创空间产生资源整合能力和网络广度优势,专业化组织战略促进众创空间形成资源延深能力和网络深度优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传统制造企业数据驱动动态能力的构建机制研究——基于娃哈哈集团数字化实践的案例分析
    陈瑜, 陈衍泰, 谢富纪
    2023 (10):  340-352. 
    摘要 ( 228 )   PDF(1421KB) ( 614 )  
    传统制造企业在数字化环境下既迎来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构建数据驱动动态能力是传统企业转型成功的关键。本文以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数字化的实践过程为案例研究对象,探讨传统制造企业数据驱动动态能力的构建机制。研究发现:(1)传统制造企业数据驱动动态能力是由数据驱动的机会感知能力、数据驱动的产业链协同能力、数据驱动的组织变革能力和数据驱动的价值生态能力这四个维度构成。(2)这四种能力又可以具体细分为13个主范畴。(3)这四种能力是层层递进、相互加强的关系。其中,数据驱动的机会感知能力是基础,也是前提条件;数据驱动的产业链协同能力是关键,也是实现手段;数据驱动的组织变革能力是保障,也是支撑条件;数据驱动的价值生态能力是杠杆,具备放大效应。本文的贡献在于:在数字化情境下,提出了传统制造企业数据驱动动态能力的四维度分析框架,并深入剖析了不同维度动态能力的来源及相互作用机制。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传统制造企业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及把数字资源内化为组织的数据驱动动态能力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