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经济与金融管理
政府放权激发了国有企业购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吗?
苏坤, 范亦璇
2025 (6):  3-14. 
摘要 ( 37 )   PDF(1279KB) ( 33 )  
以我国沪、深两市2007—2022年国有控股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政府放权如何影响国有企业购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以及上述影响在不同情境下的差异。结果表明:政府放权减少了政府保护,提高了国有企业市场化经营和风险承担水平,进而激发国有企业购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政府放权对国有企业购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激励效应受到行业竞争程度和社会信任氛围的制约,行业竞争程度增强了政府放权对国有企业购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促进效应,而社会信任减弱了政府放权对国有企业购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促进效应。此外,本研究还发现,政府放权促进了国有企业风险承担和创新,进而促进国有企业购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企业风险承担和创新是政府放权影响国有企业购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决策的重要中介机制。本文将政府放权引入至企业购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决策的研究中,丰富和拓展了企业购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决策影响因素和政府放权经济后果的研究,为深刻认识我国企业购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积极性不高的现实状况提供了一个全新解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铁开通与制造业就业结构
刘志东, 李钦, 荆中博, 何晓奇
2025 (6):  15-26. 
摘要 ( 15 )   PDF(1568KB) ( 14 )  
在人口红利逐步消失背景下,如何实现劳动力更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成为突出的现实问题。本文聚焦高速铁路开通对制造业就业结构的影响,首先构建一个考虑高铁运输成本和区域要素成本在内的多区域空间经济模型,并将制造业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采用2005—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运用广义双重差分模型探究高铁开通与区域制造业就业结构的关系。研究发现,高铁开通显著降低沿线地级市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水平,提高资本密集型行业就业水平,但对技术密集型行业就业无显著影响。中介效应检验发现,要素成本渠道仅对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产生抑制作用,资本深化渠道主要提高资本密集型行业就业水平。异质性研究显示,金融发展水平和政府干预程度主要影响劳动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就业,而地区创新水平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对促进技术密集型行业就业具有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化转型与高管-员工薪酬差距的倒U型关系研究
李从刚, 陈猛, 许荣
2025 (6):  27-39. 
摘要 ( 43 )   PDF(1393KB) ( 31 )  
企业数字化转型所创造的“数字红利”如何在企业内部合理分配,是关乎共同富裕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议题。基于最优契约理论和组织变革理论,本文提出数字化转型对高管-员工薪酬差距的倒U型影响,以及企业-员工关系对上述影响的调节作用。利用2007—2020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与高管-员工薪酬差距呈现倒U型关系;企业-员工关系强化了该关系,使此倒U型关系更陡峭。解构分析揭示,数字化转型虽然与高管薪酬呈正相关关系,但与员工薪酬呈正U型关系。研究发现为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全新洞察和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短债长用何以影响企业绿色发展?——来自微观企业的证据
何小钢, 滕瑞丰
2025 (6):  40-52. 
摘要 ( 12 )   PDF(1297KB) ( 23 )  
以短债长用为典型特征的投融资期限错配,严重制约我国企业高质量发展。本文采用数理模型和经验分析相结合,深入剖析短债长用影响企业环境绩效的内在机理,进而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和企业污染数据库,考察短债长用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短债长用显著降低企业节能和减排方面的环境绩效,这一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表明,短债长用通过扭曲企业绿色投资,对企业环境绩效产生显著负面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短债长用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会因企业所在地银行业竞争而不同,在那些银行业竞争程度更低的地区,短债长用对企业的负面环境影响会更显著。异质性分析则发现,短债长用的负面环境影响,在知识密度更低的地区、清洁生产规制更强的行业和财务压力更大的企业更严重。本文基于环境绩效的视角,首次为短债长用影响绿色发展这一新命题提供理论解释和经验证据,既丰富了学界对短债长用微观影响的认识,也为我国通过培育耐心资本以优化企业投融资行为,进而促进绿色生产力发展提供了丰富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听到的”语言说服特征对众筹成功率的影响研究——基于众筹音频的实证研究
李妍, 徐诗晗, 王洪伟
2025 (6):  53-65. 
摘要 ( 11 )   PDF(1500KB) ( 13 )  
现有研究多从项目展示页面中的文本信息角度,即“看到的”项目介绍,来分析说服理论对投资者的影响,少有研究关注投资者该如何在音频中说服并吸引投资者进行投资。由于音频和文本属于两种不同的媒介,因此以往的研究结论是否能够完全适用于音频的研究还需要验证。虽然研究已证实了音频的使用对众筹结果有利,但是对音频特征展开的研究不足。本文以Kickstarter平台的科技类众筹视频为研究对象,提取其音频,即“听到的”项目介绍,从表达特征和内容特征的角度来提取音频的语言说服特征,进而研究对众筹成功率的影响。研究的结果证明,与文本的研究不同,音频中诉诸情感和诉诸分析的风格都会对科技类项目产生负面影响。科技类众筹项目视频中积极情感的过度表达会同负面情感的表达一样,抑制项目的成功。科技类项目具备一定的专业门槛,过度的情感表达会影响投资者对整个项目专业性的认知,因此,融资者在制作科技类众筹项目的视频时,应当减少积极情感的过度表述。另外,本文还证明了分析性风格越明显,反而对众筹成功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建议众筹的融资者在制作视频时需要适当调节分析性内容的比重。由于科技类项目的宣传视频演讲者和观众多为男性,因此男性声音出现越多的宣传视频,越会受到情感表达和分析性风格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破茧能否自救?——风险投资机构跨社群移动行为对投资绩效的影响研究
刘冰毅, 杨晔, 杜衡
2025 (6):  66-76. 
摘要 ( 11 )   PDF(2815KB) ( 13 )  
风险投资网络社群是一种包含强弱联合关系的网络结构形式,网络社群内的合作与信任关系虽然较强,却不乏风险投资机构跨社群移动现象的产生,这是否为机构为了破除资源限制与信息茧房的自救行为?本文以2000—2021年CVSource数据库中的风险投资机构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风险投资机构跨社群移动行为对投资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风险投资机构的跨社群移动在整体上表现为一种破茧的自救行为,有助于机构投资绩效的提升。机制分析表明,风险投资机构的跨社群移动行为在机构自身资源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对投资绩效的提升作用较弱,而在机构投资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较强。当网络社群的规模较大时,风险投资机构的跨社群移动行为对投资绩效的提升作用更强。本文揭示了跨社群移动行为影响投资绩效的内在机理,为风险投资机构的行为决策提供了实证参考与相应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与创业管理
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郭丰, 任毅, 段云桂, 尹俊杨
2025 (6):  77-89. 
摘要 ( 20 )   PDF(1296KB) ( 19 )  
知识产权保护是激励创新和完善创新资源的重要制度因素。本文从知识产权制度供给和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两个维度构造了城市层面的知识产权保护指标,以2011—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系统考察了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影响渠道检验表明,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增加和数字化转型水平提升是知识产权保护赋能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和知识产权产业企业组别中,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的赋能作用更加显著。上述研究发现有助于深入发掘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的作用效果,这为政府有关部门利用知识产权保护激励企业数字技术创新提供了政策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战略前瞻性与扩展适应:跨界搜索与吸收能力的作用
唐朝永, 孙瑞莉, 师永志, 陈万明
2025 (6):  90-103. 
摘要 ( 15 )   PDF(1358KB) ( 15 )  
扩展适应是企业创新的重要源泉,但现有文献对此很少关注。本文通过引入吸收能力和跨界搜索两个变量,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究战略前瞻性对扩展适应的影响机理,分析跨界搜索的中介作用和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战略前瞻性对扩展适应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跨界搜索在战略前瞻性与扩展适应之间存在完全中介作用;潜在吸收能力和现实吸收能力均强化了跨界搜索和扩展适应之间的关系,潜在吸收能力和现实吸收能力均正向调节跨界搜索的中介作用。研究结论是对扩展适应触发机制的拓展,有助于从战略层面解读扩展适应的形成路径,对企业推进扩展适应实践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如何应对创业失败污名?印象管理策略对后续创业合法性的影响
熊壮, 杨世琦, 鲁锦涛, 闫俊周, 王朋举
2025 (6):  104-113. 
摘要 ( 13 )   PDF(1746KB) ( 16 )  
如何通过印象管理策略缓解创业失败污名的负面影响,现有研究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解释。通过2个实验探讨了创业失败企业在遭受污名情境下实施印象管理策略对后续创业合法性的影响机制及其边界条件。结果表明:相较于防御性策略,获得性策略缓解创业失败污名对后续创业合法性负面影响的效果更好。防御性策略实施基础上采用获得性策略对后续创业合法性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企业声誉中介了防御性策略和获得性策略与后续创业合法性的关系。低污名水平时,单一类型的印象管理策略就能起到缓解创业失败污名负面影响的效果;而高污名水平时,同时实施两种策略才能显著提升后续创业合法性。研究结论为创业失败企业实施印象管理策略应对失败污名提供了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市场营销
红色旅游目的地品牌个性量表开发及对旅游者幸福感影响的实证研究
吴媛媛, 夏冬琴, 方美晨, 王莎楠
2025 (6):  114-127. 
摘要 ( 19 )   PDF(3576KB) ( 10 )  
基于品牌个性理论视角,文章采用文献检索、深度访谈、焦点小组访谈、网络文本挖掘、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了中国红色旅游目的地品牌个性的量表开发,探索了不同红色旅游品牌个性维度对旅游者幸福感及行为意向的影响效应,并检验了旅游者幸福感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①中国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品牌个性由“闲适”“智义”“仁和”“忠勇”“时新”5个维度共20个指标构成;②旅游者幸福感分为享乐幸福感和实现幸福感,红色旅游目的地品牌的个性维度对旅游者不同幸福感的作用并不相同。“忠勇”和“智义”对于旅游者的实现幸福感影响更大;“闲适”“仁和”和“时新”对享乐幸福感影响更大,且享乐幸福感对旅游者行为意向的积极影响大于实现幸福感。③享乐幸福感在“智义”“仁和”对行为意向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实现幸福感在“智义”“忠勇”对行为意向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时新”对旅游者行为意向有直接影响,旅游者幸福感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研究从品牌个性的角度丰富了红色旅游的理论探索,有助于深化理解红色旅游的不同个性维度对旅游者幸福感以及旅游者幸福感对行为意向的影响,对红色旅游线路和景区景点的设计、开发与运营具有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品牌沟通中的“诚意”——消费者诚意感知的理论构建及量表开发
阳司骁, 宋琨, 鲁成
2025 (6):  128-140. 
摘要 ( 43 )   PDF(4958KB) ( 19 )  
随着中国消费者越发重视品牌沟通中的体验,“诚意”一词频繁地出现在消费者评价当中。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营销沟通尤其容易引发诚意问题。虽然“诚意”长久以来被品牌认为是一个关键性概念,但其在东方话语体系中含义丰富,营销管理领域缺少从中国文化根源给予深入的解释和应用。本研究就此提出消费者诚意感知(consumers’ perceived sincerity)在品牌沟通中的意义。基于对儒家文献的回顾,对此构念进行定义。结合访谈和问卷调查,开发消费者诚意感知量表,确定其四维度结构。经检验量表表现出良好的信效度,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将其与相似构念进行区分。研究为进一步探究消费者诚意感知提供了测量手段,并为品牌分析和管理营销沟通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框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
制造“承诺”:算法游戏化对零工工作者职业承诺的影响
梁潇杰, 瞿皎姣, 杨朦晰
2025 (6):  141-152. 
摘要 ( 16 )   PDF(1342KB) ( 13 )  
在零工经济新业态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平台企业试图通过游戏化算法管理留住并激励零工工作者,但其作用效果及机制还缺乏实证支持。鉴于此,本研究基于劳动过程理论的制造同意视角,使用338份平台依赖型零工的三阶段数据,探讨了平台算法游戏化对零工工作者职业承诺的影响机理和作用边界。研究结果表明:①算法游戏化对零工工作者职业承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工作控制在二者关系中起中介作用;②算法透明度会增强算法游戏化对工作控制的正向影响,但并不会影响工作控制的中介效应;③算法公平对算法游戏化具有替代效应,即算法公平会削弱算法游戏化对工作控制的正向影响,且会进一步减弱工作控制的中介作用。本研究不仅拓展了算法游戏化的效应研究,还为平台算法管理的优化策略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领导底线心智对员工任务目标和伦理目标的影响:目标屏蔽理论的视角
赵楠, 何斌, 孙旭
2025 (6):  153-162. 
摘要 ( 10 )   PDF(1317KB) ( 10 )  
本文以多目标追求为框架,以目标屏蔽理论为基础,探讨领导底线心智为什么、何时对员工任务绩效和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产生影响。本文通过三个阶段收集的261份领导-下属配对数据,运用层级回归分析方法检验研究假设。结果表明:①领导底线心智正向影响员工任务绩效和亲组织非伦理行为;②任务优先伦理认知中介领导底线心智对员工任务绩效和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③任务绩效奖励强度正向调节领导底线心智与员工任务优先伦理认知之间的关系,以及领导底线心智通过员工任务优先伦理认知对任务绩效和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间接效应。本研究结果为学界全面理解领导底线心智对员工任务绩效和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提供重要参考,并为组织管理领导底线心智提供重要的实践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顾客授权行为如何激发员工的服务主动性行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郭功星, 田建, 程豹
2025 (6):  163-173. 
摘要 ( 8 )   PDF(1809KB) ( 10 )  
文章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调节导向理论,分别引入心理安全感和调节导向作为中介和调节变量,构建了顾客授权行为对员工的服务主动性行为的影响机制模型。基于一项多来源、多阶段的时间滞后研究设计,获得了236份来自服务行业的员工与主管配对样本。研究结论显示:①顾客授权行为正向影响员工的服务主动性行为,且心理安全感在二者之间起中介作用;②员工的促进导向会强化顾客授权行为对员工心理安全感的正向影响,防御导向则会削弱此效应;③员工的促进导向水平越高,心理安全感在顾客授权行为与员工的服务主动性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就越强;防御导向水平越高,心理安全感的中介效应就越弱。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与战略管理
CEO-TMT交互、绩效期望落差与企业环境战略
吴建祖, 马晴
2025 (6):  174-186. 
摘要 ( 9 )   PDF(1292KB) ( 13 )  
本文从CEO-TMT交互视角出发,研究了CEO和TMT成员在特征相似性和经历差异性方面对企业环境战略的影响。利用2011—2020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发现:第一,CEO和TMT成员在年龄、教育水平和职能背景等方面的特征相似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形成共同的环保理念,增进彼此间的信任,从而推动企业积极采取环境行动;第二,CEO和TMT成员在政治背景、海外经历和从军经历等方面差异性越大,越能够获取多样化的环保信息和资源,提高管理层对环境议题的关注,促使企业主动承担环境责任;第三,企业实际绩效与期望绩效的负向差距越大,CEO-TMT特征相似性和经历差异性对企业环境战略的正向影响越显著。本研究丰富了企业环境战略驱动因素和高管团队互动领域的文献,对于制造业企业优化高管团队组成、推进环境战略实施具有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存在同群效应吗?——基于商帮文化视角
张丹宁, 宋雪峰, 杨雪婷
2025 (6):  187-199. 
摘要 ( 13 )   PDF(1293KB) ( 9 )  
本文从商帮文化视角出发,以2010—2020年884家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回答了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是否存在“同群效应”这个核心问题,并对商帮文化特质差异以及同群效应“学习机制”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不同商帮文化背景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存在“同群效应”。从商帮文化特质差异看,陆商、海商、崇商和固本商帮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是存在同群效应的,而轻商与革新商帮则不存在。同群效应学习机制遵循“先内后外”“优等生模范”和“追赶者倒逼”式学习规律。本文的研究为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商业文化,以“社会责任”协同创新引领企业家和人才的培育,助力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企业战略层面和政府政策层面的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解析物流产业效率的驱动因素:基于三阶段DEA和fsQCA的研究
薛龙飞, 徐贤浩
2025 (6):  200-211. 
摘要 ( 7 )   PDF(1346KB) ( 10 )  
降本增效是推动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政府应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环境生态,以降低产业运营成本并改善绩效结果,但如何优化产业环境生态促进效率提高是亟待回答的重要问题。本文聚焦于我国物流产业,从投入产出和组态分析的理论视角研究并识别潜在的改进机会。基于产业环境配置组态的研究框架,结合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EA)/随机前沿分析(SFA)模型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量化了地区异质性和随机冲击对物流效率的影响,进而从组态视角分析了环境驱动因素与物流产业效率的关系。研究发现:(1)直接驱动因素中的政府支持、间接驱动因素中的消费能力和经济发展能够显著降低产业生产总值的冗余。(2)单个驱动因素并不构成高效率结果产生的必要条件,物流产业较高的效率是多重驱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存在3类有利于改善效率结果的产业环境生态。这种混合方法框架展现了良好的互补性,并从资源利用和系统整合的角度,为促进物流产业的高效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授权再制造下闭环供应链的联盟策略研究
梁佳平, 李璟, 于兆青
2025 (6):  212-225. 
摘要 ( 10 )   PDF(3811KB) ( 11 )  
为了提升核心制造优势并满足“双碳”目标,基于授权再制造模式,原始设备制造商(OEM)与下游零售商、第三方再制造商(TPR)联盟合作,构成了逆向回收渠道合作、正向销售渠道竞争的闭环供应链联盟结构。为了更好地发挥联盟的正向效应,本文首先构建四种联盟结构模型,即无联盟、OEM+零售商、OEM+TPR以及TPR+零售商战略联盟,在差异化产品竞争的市场情形下优化各主体决策。然后,以无联盟结构为基准,找出了渠道成员彼此联盟的动机条件。进一步,通过Nash协商模型讨论了各联盟结构的稳定性问题。最后,借助理论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联盟结构对供应链均衡决策、消费者剩余和环境效益的影响。研究发现:OEM参与联盟加剧了不同产品的竞争,刺激市场需求的增长;零售商参与联盟提高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然而不利于废旧品的回收再制造;TPR参与联盟增大不同产品零售价之间的差额,使再制造品更具竞争力;渠道成员均具有充分的联盟动机,但仅OEM+零售商联盟结构具有稳定性。此外,只有OEM参与联盟才会给消费者带来更大效益;而TPR参与联盟则是对环境最有益处的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共管理
兼具效率和公平的碳税征管机制研究
王明喜, 张希
2025 (6):  226-237. 
摘要 ( 10 )   PDF(1390KB) ( 4 )  
无论是碳税征管措施实施前的数值模拟,还是其实施后的定性博弈演绎,均把碳税征管减排效果及其伴随宏观经济冲击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忽略了碳税征管对生产要素的导向性影响和由企业异质性所诱发的税赋公平性问题,而生产要素在行业间的流动决定着资源配置效率,税赋公平性是碳税措施顺利实施的前提保障。鉴于此,本文从碳税征管机制设计本源出发,首先探讨庇古框架下碳税税率设计依据,发现此设计方案短期内减排是有效的,但从长远看税赋过重或过轻将导致资源误配问题,且无法体现碳排放的企业异质性特征,于是,受积分计算中“化曲为直”思想的启发,设计了一个“分段式”碳税征管机制,其结果显示此征管机制不仅延续了庇古税的短期减排有效性,还可以避免资源误配问题,同时兼具企业层面的税赋公平性。此外,本文还讨论了绿色技术进步和减排投资对碳税征管机制设计的影响,为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可操作的市场化政策工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越玩越环保,抑或越环保越玩:一个游戏化干预纵贯实验考察
齐航, 司腾, 王光超, 邵帅, 马寿峰
2025 (6):  238-251. 
摘要 ( 21 )   PDF(1415KB) ( 17 )  
以“蚂蚁森林”为代表的环保型游戏掀起了环保公益的游戏化浪潮,游戏化干预已逐渐被视为一种数字技术赋能的环保治理创新形式。然而,持续使用环保型游戏与环保规范动机究竟孰因孰果?游戏化干预影响是否可持续?与传统宣传教育的影响有何区别?尚缺乏纵向数据验证。本文招募了141名“蚂蚁森林”游戏新玩家并实施了两阶段纵贯田野实验。研究发现:①持续参与游戏与环保规范动机并不存在双向因果的关系,环保规范动机是游戏化干预策略实现长期有效性的重要前提;②持续参与环保型游戏存在正向影响个体环保规范动机的心理学机制——通过提高个体环保关注度进而培养心理所有权的链式中介而发生作用;③游戏化干预对心理所有权的提升在干预弱化后仍具有持续性,这是宣传教育干预无法达到的,并且它与宣传教育存在负向交互作用。因此,游戏化干预是宣传教育的有力替代方案,然而存在受众上的局限性,培养居民绿色生活方式仍需政府综合施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规制对于居民健康的影响——基于环境污染和经济增长的中介效应分析
邹雨柔, 王光滨, 吕晨
2025 (6):  252-262. 
摘要 ( 9 )   PDF(1304KB) ( 11 )  
政府环境规制的目标在于为居民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以保障居民健康。已有关于环境规制的研究多集中在环境规制的经济影响和环境效应层面,对于环境规制与居民健康之间的关系以及作用路径和特征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多层混合效应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不同环境规制政策工具对于居民健康的影响,将环境污染和经济增长纳入中介效应模型,分析环境规制对居民健康影响的路径机制,并运用面板门槛模型探索不同经济增长水平和不同环境污染治理水平地区环境规制对居民健康影响的异质性。结果显示:①环境规制对于居民健康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②环境规制通过降低环境污染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中介作用提高居民健康水平。③环境规制对于居民健康的影响呈现出区域差异性,在地区经济增长较快和环境污染治理较好的区域,环境规制作用效果更强。④命令控制型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政策工具显著提高了居民健康水平,自愿型环境规制工具的作用效果尚不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案例研究
内容平台资源优势与排他性构建:基于哔哩哔哩的案例研究
王子一, 钱金芳, 崔淼
2025 (6):  263-275. 
摘要 ( 20 )   PDF(2062KB) ( 17 )  
通过构建排他性来吸引内容生产者采纳对内容平台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内容平台不仅依靠内容排他性吸引内容生产者,同时还会通过其他非内容的排他性来获取内容生产者。然而,对于内容平台排他性的具体维度以及其构建机理仍不清晰。本文以资源优势理论为研究视角,通过对典型内容平台哔哩哔哩案例研究,探究内容平台排他性有哪些类型以及如何构建的问题。研究结果识别出内容平台的内容排他性、制度排他性和情感排他性三种排他性类型;并通过解析内容平台的关键优势资源以及资源优势行动,揭示内容平台三种类型排他性构建的机理。本研究通过识别内容平台的制度排他性和情感排他性,拓展了内容平台排他性类型;通过揭示三种排他性的构建机理,在已有研究识别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过程机理,推动内容平台排他性理论研究由因素观向过程观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涅槃重生:数字化转型下传统制造企业如何构建新生态位?——济钢的腾“钢”换“智”案例研究
王琳, 刘锡禄, 周昕怡
2025 (6):  276-288. 
摘要 ( 21 )   PDF(2565KB) ( 30 )  
转型升级压力下,传统制造企业的落后产能难以存续,如何构建新生态位,成为传统制造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济钢集团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旨在通过探讨济钢腾“钢”换“智”的转型升级过程,解开数字化转型下传统制造企业构建新生态位的过程路径和内在机制。研究发现:①传统制造企业构建新生态位经历了生态位压缩和生态位跃迁两种生态位变动形式。②数字化转型下,新生态位构建内在的演化机制是重塑型遗忘,即借助数字技术快速实现组织遗忘,学习和重塑新知识、新惯例。研究归纳了数字化转型下新生态位构建的过程机制模型,既拓展了现有理论和弥补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又为传统制造企业构建新生态位实现转型升级提供了一定借鉴和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