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经济与金融管理
    外汇储备与金融脆弱性关系研究——基于金砖五国的实证分析
    余湄, 张堃, 汪寿阳, 高洁
    2020 (1):  3-12. 
    摘要 ( 325 )   PDF(1265KB) ( 716 )  

    外汇储备通过传导机制对国内金融部门产生影响,研究外汇储备变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是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内容。本文选取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五个"金砖国家"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的典型代表,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和Bayesian向量自回归建模方法,实证研究外汇储备变化与金融脆弱性的关系。研究表明,不管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外汇储备变化量增加会提高金融脆弱性指数,帮助国家应对短期经济波动,因此,增加外汇储备有助于国内金融部门稳定,抵御经济危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有限关注视角下的股市流动性反转效应研究
    刘颖, 张晴晴, 董纪昌
    2020 (1):  13-28. 
    摘要 ( 271 )   PDF(1813KB) ( 794 )  

    股票市场流动性从正常到缺失转变是历次金融危机的重要表现,投资者关注是信息传递到股市引发流动性变化的前提,本文以中国股票市场为研究对象,从投资者有限关注角度分析市场流动性的反转问题。研究发现,在牛市、熊市和震荡盘整不同市场周期下投资者关注度与股市流动性之间存在非对称关系,通过门限模型进一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是市场状态对投资者关注行为的调节作用,当市场状态未超过门限值时,投资者关注度与股市流动性呈正向关系,超过门限值时二者关系转变为负向。本文丰富了行为金融领域的相关理论,为投资者和相关管理部门的决策依据提供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要素匹配、吸收能力与科技金融耦合价值链实现——国际经验与中国案例
    王仁祥, 杨曼
    2020 (1):  29-39. 
    摘要 ( 178 )   PDF(1485KB) ( 662 )  

    本文引入科技金融耦合价值链的讨论,并从要素匹配、吸收能力异质性出发,考察了吸收能力要素在科技金融耦合价值链实现中的门槛效应。在此基础上,利用47个国家1980-2013年的跨国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经济基础、制度环境和人力资本等吸收能力要素对科技金融耦合价值链的实现具有显著双重门槛效应。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金融耦合的过程得到了明显改善,基本实现了由严重失调衰退向良好协调发展的转变,但吸收能力要素水平较为低级,仍处于{中等经济基础、低制度环境、中等人力资本}阶段,如此不利于科技金融耦合价值链的实现。上述研究能为中国科技金融实践提供理论依据,避免陷入"重规模、轻吸收"的"科技金融陷阱"。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股票卖空压力能否抑制高管的在职消费?——基于中国融资融券的自然实验证据
    刘飞, 杜建华, Chao Bian
    2020 (1):  40-55. 
    摘要 ( 354 )   PDF(1254KB) ( 549 )  

    本文检验中国资本市场融资融券制度所施加的股票卖空压力对企业高管在职消费的影响。以2007-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为样本,基于自然实验框架的双重差分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允许卖空的上市公司,其高管在职消费水平与不能卖空的上市公司相比显著降低;进一步的研究则发现,股票卖空压力是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程度和减少委托代理问题来抑制高管的在职消费。本文实证结果说明股票卖空对高管在职消费来说是一种潜在的外部治理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口老龄化、金融资产结构与宏观经济波动效应
    苗文龙, 周潮
    2020 (1):  56-67. 
    摘要 ( 309 )   PDF(1523KB) ( 638 )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平均年龄异质性家庭和创新异质性企业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模拟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宏观经济的冲击效应得出: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家庭持有的流动性金融资产占金融总资产的比例上升、资本性金融资产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而引起宏观金融结构的变动;中国人口老龄化引发的金融结构变动将导致劳动减少、消费减少、产出降低,甚至影响企业创新投资降低,进而导致高投资的经济增长模式发生变化。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劳动增长依赖、投资增长依赖、技术模仿依赖都难以为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应集中到创新方面,激励企业技术创新是市场机制改革的重要方向,引导市场资金对技术创新型企业的投资支持,同时应避免企业技术创新投资的剧烈上涨造成经济震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赔付率约束下的中国保险公司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关蓉, 陈钰, 郑海涛, 张文睿, 魏瑶涵
    2020 (1):  68-79. 
    摘要 ( 224 )   PDF(1196KB) ( 651 )  

    运用SBM (slack-based measure)方向性距离函数分别计算了赔付率约束下的2006-2016年中国境内的财产保险公司、人身保险公司的经营无效率值,并对无效率值的来源进行分解。在此基础上运用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计算出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项,对中资、外资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率、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项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财险业的中资大型公司经营效率最高,人身险业的中资公司经营效率明显高于外资公司;投资收益无效率是造成中小型人身险公司和中小型财产险公司无效率的最主要原因;财险业大型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低于中小型公司,而人身险业外资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明显高于中资公司。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与创新管理
    风险投资后期进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选择效应抑或增值效应?
    成力为, 邹双
    2020 (1):  80-90. 
    摘要 ( 317 )   PDF(1169KB) ( 583 )  

    由于上市带来的财富效应高于培育创新型企业的增值效应,中国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高,知识产权保护较弱,现阶段中国风险投资主要集中于创新型企业后期进入。本文首先用描述性统计揭示了中国风险投资后期进入创新型企业的特征;其次,阐述了中国风险投资后期进入对企业创新选择效应和增值效应的影响机理;最后,以创业板2009-2014年上市企业为例,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验证风险投资后期进入对创新型企业研发投入和研发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后期进入的风险投资进入创新型企业前,对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选择效应,但对专利申请量的选择效应不显著;后期进入的风险投资进入后,对研发投入和专利申请量的增值效应均不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知识嵌入性、知识流动与战略联盟结构升级的关系研究
    赵健宇, 付程, 袭希
    2020 (1):  91-106. 
    摘要 ( 268 )   PDF(1326KB) ( 669 )  

    知识嵌入性是知识经济时代战略联盟共享有限资源,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为打开知识嵌入性与战略联盟结构升级关系的黑箱,以知识管理、战略创新及复杂网络等相关理论为基础,对知识嵌入性的构成维度予以划分。进一步地,设定知识嵌入性的构成维度为联盟结构升级的前置变量,引入知识流动作为中介变量,构建知识嵌入性、知识流动与战略联盟结构升级的概念模型。采用结构方程的研究方法,以长三角地区的战略联盟为研究对象,基于295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知识嵌入的构成维度,知识互补性、知识兼容性、知识紧密度与知识协调度对战略联盟结构升级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知识流动分别在知识互补性、知识兼容性、知识紧密度、知识协调度与联盟结构升级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明晰了知识嵌入性、知识流动与联盟结构升级的关系,解释了知识嵌入性对联盟结构升级的作用机理,为战略联盟的管理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补偿机制对创投机构网络位置的影响研究
    杨敏利, 丁文虎, 郭立宏, Marcus W. Feldman
    2020 (1):  107-118. 
    摘要 ( 221 )   PDF(1190KB) ( 499 )  

    随着创投市场的网络化趋势越来越突出,提升网络位置成为创投机构的重要竞争战略之一。论文基于激励视角研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简称引导基金)补偿机制对创投机构网络位置的影响。通过私募通数据库搜集大样本数据构造匹配样本,使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结论表明:(1)引导基金参股时为私人资本提供收益补偿、固定收益补偿、或者收益补偿加上固定收益补偿会提升创投机构的网络位置,为私人资本提供亏损补偿、亏损补偿加上固定收益补偿、或者亏损补偿加上收益补偿加上固定收益补偿则不会提升创投机构的网络位置;(2)相比于参股国有背景创投机构而言,引导基金参股非国有背景创投机构时提供收益补偿、固定收益补偿、或者收益补偿加上固定收益补偿对网络位置的提升作用更明显。论文拓宽了创投机构提升网络位置的战略选择,对引导基金主管部门选择补偿机制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企业网络导向如何影响其创业导向
    芮正云, 罗瑾琏, 甘静娴
    2020 (1):  119-131. 
    摘要 ( 196 )   PDF(1221KB) ( 694 )  

    作为战略管理与创业管理的交叉领域,创业导向研究日益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而受到"新生弱性"困扰的新创企业往往缺乏必要的资源基础和实力,尤其在中国经济转型背景下,如何通过外部关系网络来增强创业导向成为新企业面临的关键难题。结合社会网络理论与组织学习理论,对网络导向影响创业导向的内在过程进行剖析,发现网络嵌入机制和创业学习机制是影响新企业网络导向与创业导向关系的两种主要机制。运用多层次回归分析的方法实证研究新企业网络导向影响其创业导向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1)网络导向与创业导向之间呈倒U型关系;(2)新企业的网络嵌入与创业学习在"网络导向-创业导向"主效应中能起到正向调节作用,不过其中的利用性创业学习调节作用不显著;(3)网络嵌入与创业学习之间存在一定的匹配互补性,其中关系嵌入与利用性学习、结构嵌入与探索性学习具有显著的协同调节效应。本文研究深化了网络与学习双重视角下的创业导向前因理论研究,研究结论有助于新企业把握网络导向影响创业导向的内在规律,从而指导新企业对网络嵌入与创业学习行为进行科学规划。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新疆高校学科建设竞争态势测度
    高伟
    2020 (1):  132-141. 
    摘要 ( 162 )   PDF(1422KB) ( 613 )  

    高校学科建设系统作为一个复杂的适应性系统,其进化、发展与自然界的进化、发展存在诸多相通之处,具有一般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遵循生态学中的生态位理论。借鉴生态学中的生态位理论,基于生态仿生学原理研究新疆高校学科生态位及其竞争态势,既是对生态位理论应用的有益尝试,又是对新疆高校学科建设与发展、管理决策等实践的探索创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
    初始信任对个人互联网理财使用意愿的影响研究——兼论性别、受教育水平等因素的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
    孙赫, 任金政, 王贝贝
    2020 (1):  142-152. 
    摘要 ( 313 )   PDF(1301KB) ( 733 )  

    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其中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基金类理财产品最为引人瞩目。以行为理论模型为框架,初始信任为研究出发点,引入性别、受教育水平、使用经验等调节变量构建了三阶段模型,基于301位互联网理财用户的有效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线性回归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引入初始信任的行为理论整合模型能够更好地解释用户的互联网理财使用行为;初始信任是用户感知易用性和使用意愿间的显著性中介变量,中介效应比例为总效应的54.0%;性别与受教育水平在使用意愿的不同影响关系中起显著性的调节效应;使用经验在初始信任与使用意愿间的调节效应不显著,从动态角度来看,初始信任能够持续稳定地影响使用意愿。研究结论为互联网理财供给方提高产品竞争力、培育忠诚用户和市场规模的扩大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决策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管从军经历影响公司治理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王元芳, 徐业坤
    2020 (1):  153-165. 
    摘要 ( 446 )   PDF(1215KB) ( 770 )  

    从军经历影响高管行为选择和管理风格,对于公司治理具有重要的价值。采用2004-2014年上市公司数据样本,以盈余管理程度以及审计意见类型作为反映公司治理的代理变量,本文实证分析了高管从军经历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发现,有过从军经历的高管所在民营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以及实施盈余管理的程度相对更低,国有企业则不显著;制度环境影响高管从军经历的治理效应,表现为所在地区政府干预越弱时,高管从军经历对于完善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作用越大;高管从军经历与MBA教育在影响民营企业公司治理方面具有替代效应,且从军经历具有更为重要的稳定影响;管制行业民营企业高管从军经历的治理效应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对理解我国企业高管从军经历对于公司治理的重要性以及拓展高管异质性影响公司决策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员工目标内容对突破性创造力和渐进性创造力的影响:基于代际比较视角
    张莹, 张剑, 张大龙
    2020 (1):  166-175. 
    摘要 ( 288 )   PDF(1191KB) ( 805 )  

    基于目标内容理论的观点,探讨了企业员工的内部目标和外部目标追求对突破性创造力和渐进性创造力的影响,并检验了代际差异对上述路径的调节效应。基于不同企业的247对上下级匹配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外部目标促进员工的渐进性创造力,内部目标促进员工的突破性创造力;员工的目标内容对突破性和渐进性创造力的影响存在代际差异,相比新生代员工,外部目标对老一代员工的渐进性创造力产生更显著的影响,相比新生代员工,内部目标对老一代员工的突破性创造力产生更显著的影响。针对上述结论,进一步讨论了本文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系质量视角下移动虚拟社区治理对组织公民行为影响研究——以知识型移动虚拟社区为例
    迟铭, 毕新华, 李金秋, 李传云
    2020 (1):  176-186. 
    摘要 ( 291 )   PDF(1234KB) ( 610 )  

    从关系质量视角出发,探索移动虚拟社区治理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机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移动虚拟社区的特点,提出移动虚拟社区治理的内涵和构成要素。构建以成员-平台关系质量和成员-成员关系质量为中介变量的移动虚拟社区治理对组织公民行为影响的理论模型,利用结构方程和Bootstrap法对模型进行验证。通过对知识型移动虚拟社区用户的调查,结果显示:社区构建与成员嵌入对成员-平台关系质量与成员-成员关系质量都有显著影响,而社区监管和信息保护却只对成员-成员关系质量有显著影响;成员-平台关系质量与成员-成员关系质量对组织公民行为均具有显著影响,但成员-成员关系质量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更大;移动虚拟社区治理能够通过成员-成员关系质量和部分通过成员-平台关系质量对组织公民行为产生正向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行高人非”:旁观者不道德侵害“好公民”的原因及其机制探析
    夏福斌
    2020 (1):  187-196. 
    摘要 ( 461 )   PDF(1255KB) ( 869 )  

    组织公民行为是组织成功的关键因素。现有研究主要以"好公民"为视角,探讨了组织公民行为的前因与后果,至今少见从第三方(旁观者)视角的组织公民行为研究。对旁观者而言,他们可能对"好公民"的组织公民行为本身、动机以及结果形成负面认知,因而可能做出伤害"好公民"的不道德行为。为系统探讨组织公民行为的这种不道德旁观者效应及其机制,本研究提出了在"认知-情感-行为"框架下研究"旁观者不道德侵害好公民"之问题的新思路,分别依据社会比较理论、情感事件理论以及归因理论分析了这一现象的原因和过程机制。这一前瞻性的探索工作,不仅剖析了旁观者为什么以及如何对"好公民"做出不道德行为,而且也为研究"组织公民行为的黑暗面"探究了一种新的可能方向,推动了组织公民行为的理论发展和创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与战略管理
    区域多元化抑或产品多元化?制度环境约束下民营企业核心能力构建与成长战略选择
    曾萍, 廖明情, 汪金爱
    2020 (1):  197-210. 
    摘要 ( 246 )   PDF(1212KB) ( 579 )  

    在文献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制度环境、核心能力与企业成长战略选择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并提出了相关假设。然后,以中国民营上市公司2007-2014年数据为对象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区域,民营企业倾向于构建"行业专家"型核心能力,进而倾向于选择"做强"的区域多元化战略;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区域,民营企业更多倾向于构建"社会资本"型核心能力,进而会选择"做大"的产品多元化战略。上述发现为企业成长与多元化战略理论补充了新的内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连续时间模型的网络视频商业模式选择研究
    李稚, 谭德庆
    2020 (1):  211-218. 
    摘要 ( 269 )   PDF(1154KB) ( 556 )  

    面对日益增长的网络视频需求,如何选择商业模式,以及如何在不同模式之间进行转换,已经成为网络视频运营商所关注的问题。以网络视频商业模式收费型与免费型为研究对象,考虑用户对视频选择的不确定性和情绪因素,建立连续时间收益模型。利用现代控制理论哈密顿方法,得到收费-免费模式的转换时间点,并确立最优的收费策略和免费策略。研究表明,视频收费价格和嵌入广告量均受视频推出时间和用户体验效用的影响。此外,视频用户对广告的厌恶度也会影响广告嵌入量。研究指出,当网络视频在连续时间内无限期播放时,纯收费模式或纯免费模式为最优策略,即保持单一商业模式可使运营商获利最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集对分析的交通运输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组合评价研究
    余方平, 刘龙方, 孟斌, 石宝峰
    2020 (1):  219-234. 
    摘要 ( 213 )   PDF(1464KB) ( 707 )  

    本文以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26000、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4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为基础,通过国内外经典文献的梳理,结合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构建了包含环境、经济贡献等在内的7个准则层以及包含了客户投诉处理率51个评价指标的评价体系,以63家上市的交通运输行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集对分析方法对变异系数、指标难度以及熵权法三种单一赋权方法进行组合,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模型。本文的创新与特色:一是通过指标得分计算被评价企业与63个名次对应标准分值的同一度,并选取同一度均值的峰值确定企业排名,将变异系数法、指标难度法及熵权法三种单一赋权方法的结果进行组合,得到唯一的企业社会责任排名结果,完善了不同单一赋权方法结果不一致的问题。二是通过数据处理前的Kendall检验对单一评价方法进行一致性判断,通过数据处理后的Spearman检验对结果的一致性进行二次检验,保证了组合评价结果的准确性,解决了单一评价之后直接组合数据导致数据无说服力的问题。实证结果表明,7个准则层中社区发展和人权两方面的表现最佳,在公平运营上表现最差;9个子行业中公路运输业与高速运输业表现较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会计与财务管理
    年报篇幅与公司的权益融资成本
    罗进辉, 彭逸菲, 陈一林
    2020 (1):  235-245. 
    摘要 ( 394 )   PDF(1175KB) ( 685 )  

    随着国内外证券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逐渐规范和细化,上市公司的年报篇幅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年度观察样本,通过手工收集整理上市公司的年报篇幅数据,实证检验了年报篇幅对上市公司权益融资成本的经验影响关系。结果发现:(1)上市公司的年报篇幅越长,其权益融资成本越低,意味着篇幅更长、信息披露更详细的公司年报有利于缓解外部投资者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因而公司股权融资所需要支付的信息风险补偿也就比较低。(2)相对而言,年报篇幅对公司权益融资成本的降低作用在非国有企业比在国有企业更强,在由非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公司比在由国际四大审计的公司表现得更强。这些结果在经过内生性、主要变量度量方法等多个方面的稳健性测试后仍然稳健成立。本文进一步还发现,较长的年报篇幅也有利于降低公司的债务融资成本。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理解上市公司年报篇幅的日益增长问题及其经济后果以及降低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实践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资结构偏向的影响——基于中国EPU指数的经验证据
    徐光伟, 孙铮, 刘星
    2020 (1):  246-261. 
    摘要 ( 606 )   PDF(1250KB) ( 746 )  

    层出不穷的"黑天鹅"事件加剧了市场恐慌情绪导致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创出新高。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微观企业投资行为会产生怎样影响?本文利用上市公司2007-2016年季度数据,实证检验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实体投资与虚拟投资行为的影响。以Baker等开发的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发现:(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实体投资活动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攀升导致企业实体投资下降;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虚拟投资活动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攀升反而导致企业虚拟投资上升。(2)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攀升导致实物资产投资成本上升抑制了企业实体投资活动,投资成本是不确定性影响微观企业实体投资的中介路径;相对而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攀升却导致金融资产投资收益上升刺激了企业虚拟投资活动,投资收益是不确定性影响微观企业虚拟投资的中介路径。(3)政府干预弱化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而市场竞争、公司治理强化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政府干预、市场竞争、公司治理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本文研究力图打开企业资本配置内部结构黑箱,拓展微观企业投资行为研究内容,揭示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微观企业投资行为影响的内在机理与路径,为当前全球不确定事件的经济影响以及中国经济"脱实向虚"问题研究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复杂供应链网络视域下关系资本对供应链融资作用机制研究——有调节的多重中介效应模型构建与检验
    胡海青, 薛萌, 张琅, 张丹
    2020 (1):  262-274. 
    摘要 ( 421 )   PDF(1455KB) ( 832 )  

    从复杂供应链网络的视角出发,以供应链网络内各节点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依照"资源-结构-行为-绩效"的思路,揭示供应链网络内中小企业积累的关系资本对提升其供应链融资获取频率的作用机制,并通过构建多群组SEM模型,验证供应链复杂性的潜在调节效应。结果显示:(1)中小企业积累的关系资本对供应链融资频率的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对比"关系资本-供应链设计-供应链融资"与"关系资本-供应链整合-供应链融资"的拟合结果发现,两个特定变量的中介效应具有显著差异,且以供应链设计、整合为连续中介变量的多重链式中介效应模型成立;(3)供应链复杂性显著调节中小企业关系资本对供应链融资的转化机制链条,供应链复杂性越高,节点中小企业获取供应链融资更依赖"关系资本-供应链设计-供应链整合-供应链融资"的多重链式传导机制传导。这意味着,在复杂供应链网络当中,中小企业一方面需要提升自身关系资本积累,另一方面更要加强其在网络当中的位置优化,提升供应链整合水平,为获取更多供应链融资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制度环境、风险感知对供应链网络治理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
    张敬, 康凯, 魏旭光, 张志颖
    2020 (1):  275-285. 
    摘要 ( 217 )   PDF(1183KB) ( 546 )  

    本文以新制度理论与交易成本理论进行对话,从合法性视角构建中国情境下制度环境、风险感知与供应链网络治理模式选择之间影响机理的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117份有效问卷,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实证检验制度环境、风险感知对供应链网络治理模式的"形塑"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制度环境是影响供应链网络治理模式选择的重要因素,强制制度对供应链网络治理模式选择具有显著影响,规范制度的影响作用不显著。在供应链网络治理模式选择过程中关系风险感知具有完全中介作用,而绩效风险感知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共管理
    大气污染协同治理能促进污染物减排吗?——基于城市的三重差分研究
    赵志华, 吴建南
    2020 (1):  286-297. 
    摘要 ( 458 )   PDF(1202KB) ( 1182 )  

    大气污染具有流动性,跨区域特征明显,协同治理至关重要。基于2010-2015年27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三重差分法(DDD)研究了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对污染物减排的影响。从全样本分析结果来看,大气污染协同治理降低了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工业烟(粉)尘排放量,而此结果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从子样本分析结果来看,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显著降低了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但对工业烟(粉)尘排放量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城市在促进不同污染物减排时存在差异,减排难度较低的污染物往往被优先完成。从时间效应来看,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对污染物减排的影响存在时滞性,而且这种时滞性在不同污染物减排之间存在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众社区参与意愿对危化品危害利益相关者感知的影响
    李萧薇, 刘铁忠, 张湖波, 董金阳
    2020 (1):  298-308. 
    摘要 ( 233 )   PDF(1242KB) ( 584 )  

    面对危化品危害,政府及相关单位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既要保证公众知情,又要避免信息过度传播的难题,"信任"是导致这种沟通困境的重要因素。为解决危害信息有效沟通问题,从重构公众与政府之间信任关系的角度入手,以公众利益相关者感知衡量信任,探究公众社区参与意愿对利益相关者感知的影响关系,并将社区参与分为代表单向沟通的仪式性参与和代表双向沟通的实质性参与。研究结果表明:公众社区参与意愿有利于提升公众危化品危害利益相关者感知,特别是仪式性参与意愿的直接作用效果更为显著;实质性参与意愿和危害利益相关者感知的关系中,预决策过程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危化品危害知识在社区参与意愿和利益相关者感知的影响关系中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特别是在预决策过程与利益相关者感知的影响路径中。研究结论为构建公众和政府之间的信任关系,进而为缓解危化品危害信息沟通难题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案例研究
    新兴国家企业选择专业化战略的情境识别及机制探讨——基于深圳企业的多案例研究
    苏敬勤, 张雁鸣, 林菁菁
    2020 (1):  309-323. 
    摘要 ( 302 )   PDF(1402KB) ( 853 )  

    已有研究将发达国家高比例的企业专业化归因于其长期发展形成的强制度环境,那么,弱制度环境下的新兴国家如何推动企业采取专业化发展方式?现实中,中国一些地区(如深圳、广州)已表现出明显的专业化倾向,原因在哪?文章基于环境依赖视角探讨新兴国家的企业专业化问题,通过对深圳的三家专业化企业进行多案例研究,旨在识别该地区影响企业采取专业化发展方式的情境框架,并分析具体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识别了支持型营商环境、高度市场化、敏捷供应链构成的企业战略选择情境框架。受到改革开放政策、内地庞大市场容量、近港区位优势和全价值链分工等外力作用,以及营商环境、市场环境、供应链之间相互作用内生关系影响,形成了螺旋演进式的情境正向优化模型。(2)外部情境会引致企业固化甚至暂时锁定在专业化战略上。支持型营商环境产生资源集聚效应,高度市场化引导行业分工出现,敏捷供应链形成专业化固化效应。研究解释了新兴国家为何会出现专业化比例提高现象,从情境构建角度拓展了企业战略选择的环境依赖理论,对新兴国家的产业政策调整和企业战略选择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货币时代的商业模式讨论——基于双案例的比较研究
    郭笑春, 胡毅
    2020 (1):  324-336. 
    摘要 ( 705 )   PDF(1334KB) ( 2389 )  

    本文运用对比案例分析法,选取Steemit论坛和知乎论坛作为分析对象,探究了使用数字货币与否对同一行业组织的商业模式及其创新有什么影响。本文以商业模式画布为蓝本,通过对比数字货币背景下商业模式在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网络和价值实现五个方面的差异,探究数字货币时代下商业模式的创新影响,以及商业模式不同价值元素间新的构成秩序。本研究分析了选取案例商业模式中的不同对应元素,并给出了以下三个针对数字货币和商业模式的新命题:第一,数字货币在价值创造过程中联结利益主体;第二,数字货币起到了模糊价值网络边界的作用,从而促进构成新的治理模式;第三,使用数字货币可以在价值实现过程中完成利润重新分配。最后,文章认为数字货币情景下商业模式中不同价值元素的交互关系,呈现出以客户关系为核心的共同价值创造和共同价值实现的新秩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