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田贤鹏.教育生态理论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 2016,21(7):45-51
[2] 陈映江.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学科生态位构建及应用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 2012,45(1):46-50
[3] 朱振林.生态位重叠与生态位空场:生态系统视角下高等学校的错位发展[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3,41(4):31-33
[4] 张庆辉.大学战略管理实质的再认识——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思考[J].高教探索, 2011,8(3):41-45
[5] 米捷,林润辉,董坤祥,等. OFDI企业与本土集群企业知识共享的演化博弈分析——基于知识位势的视角[J].管理评论, 2016,25(9):106-120
[6] 倪渊.基于滞后非径向超效率DEA的高校科研效率评价研究[J].管理评论, 2016,28(11):85-94
[7] 李晓娟,高鹏,吴志功.我国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管理评论, 2010,3(22):44-53
[8] 李淑娟,王肖,隋玉正.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山东省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及空间格局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7,41(5):30-37
[9] 邱均平.中国大学发展的主要方向:质量、效益、国际化——2010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结果分析与启示[J].评价与管理, 2010,8(1):32-40
[10] 朱新玉,侯瑞华,胡云川,等.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高师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6,51(9):44-51
[11] 梁传杰.论学科建设绩效评价[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10,56(1):158-161
[12] 许峰,秦晓楠,张明伟,等.生态位理论视角下区域城市旅游品牌系统构建研究——以山东省会都市圈为例[J].旅游学刊, 2013,12(9)43-50
[13] 胡蒙蒙,张军民,梁二敏,等.天山北坡城市群生态位测度及时空差异[J].生态学杂志, 2016,29(9):71-76
[14] 汪嘉杨,宋培争,张碧,等.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生态位评价模型——以四川省为例[J].生态学报, 2016,31(20):32-37
[15] 彭文俊,王晓鸣.生态位概念和内涵的发展及其在生态学中的定位[J].应用生态学报, 2016,14(1):21-28
[16] 张亚明,党春梅,唐朝生,等.生态位视域下京津冀区域旅游发展协调度研究[J].生态经济, 2016,11(7):31-37
[17] 张小林,徐敏.金融生态位测算及金融生态位竞争策略的研究——以新疆五家渠市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6, 30(5):47-51
[18] 谢炳庚,陈永林,李晓青.基于生态位理论的"美丽中国"评价体系[J].经济地理, 2015,35(12):36-42
[19] 张阳.我国大学的生态定位[J].现代教育管理, 2012,21(11):18-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