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经济与金融管理
    限制高管机会主义减持能够提升股价信息含量吗?——来自“减持新规”的经验证据
    黄婉, 罗宏
    2025 (2):  3-18. 
    摘要 ( 160 )   PDF(12694KB) ( 111 )  
    有效规范高管减持行为对于促进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减持新规”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利用2012—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限制高管机会主义减持对公司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限制高管机会主义减持有助于提升公司股票价格中的信息含量,这一作用效果在高管减持规模更大、存在核心高管减持时更显著;并且当公司信息环境较差、信息披露操纵倾向较大时,限制高管机会主义减持对股价信息含量的提升作用也更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限制高管机会主义减持增强了外部投资者搜集公司层面信息的动机,表现为更多机构投资者持股以及更多投资者关注,也改善了公司当前股票价格反映未来盈余的信息含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区域绿色发展水平的测度及其空间网络结构研究
    苏屹, 樊起铭
    2025 (2):  19-30. 
    摘要 ( 178 )   PDF(10618KB) ( 66 )  
    基于DPSIR模型构建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测度区域绿色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探究其空间网络结构。结果表明:(1)区域间绿色发展并不均衡。各区域绿色发展水平可分为四类:趋于成熟型、快速发展型、逐步推进型、早期成长型。经济发达区域更易通过“响应+驱动”转化为发展优势,而资源依赖型、传统产业密集型区域创新驱动不足,绿色发展受阻。(2)空间网络中,区域间的通达性较强且不存在严格的等级结构,有助于推动区域间合作互补,但网络稳定性较差,尚未形成高质量的区域协作格局。(3)位置因素而非能力因素是区域能否在空间网络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关键。相较绿色发展水平高的区域,绿色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更容易产生溢出效应。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推动中国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思路:一方面,应注重DPSIR要素的协同发展,打通“政策—响应—驱动力”的转化渠道,挖掘从生产力向“减缓压力—改善状态—绿色福利”的驱动路径,因地制宜探索高质量发展道路;另一方面,打通区域屏障,发挥特定区域纽带作用,发挥绿色先行区域带动作用,加大绿色薄弱区域支持力度,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碳排放权交易如何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李治国, 王杰, 王博瀚
    2025 (2):  31-43. 
    摘要 ( 90 )   PDF(10429KB) ( 50 )  
    碳排放权交易作为典型的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手段,是否能够触发“波特效应”进而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尚缺乏来自中国实践的经验证据。本文利用三重差分法(DDD)设计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借助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通过构造行业间垂直和水平溢出权重矩阵,从微观层面识别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能够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并诱发行业间政策溢出效应,且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影响呈现倒U型的动态特征;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典型的异质性特征,国有企业、小规模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受政策影响更加突出;机制分析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能够通过研发效应、转型效应和成本效应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同时,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受到企业内部(金融错配、人力资本)、外部(行政干预)特征的调节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京津冀地区的产业转移与协同减排
    蒋雪梅, 欧阳瑾, 赵文睿
    2025 (2):  44-56. 
    摘要 ( 59 )   PDF(11915KB) ( 48 )  
    本文从产业链视角,区分行业异质性,提出了基于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的产业转移及其影响的测算方法,实证测算了京津冀地区内部和整体的产业转移对三地环境和增加值的影响。测算结果表明:①京津冀地区整体和内部转移的产业存在较大异质性,产业转移对京津冀三地的环境净影响和经济净影响方向并不一致。②京津冀地区整体在2007—2012年和2012—2017年间分别经历了服务业转入和工业转出的过程,使京津冀地区总碳排放和增加值量先增加后减少。③2012—2017年,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非首都核心功能外迁”相关政策在促进京津冀地区整体的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促成了地区内部的产业转移,承接资源密集型制造业产业迁入的河北省碳排放总量显著增加,地区整体的碳排放效率降低。④2018年以来,京津冀地区内部多数制造业,特别是以石油加工及炼焦、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为代表的资源密集型制造业仍持续从北京市或天津市向河北省转移,考虑三地低碳技术的差距,产业转移对三地碳排放总量的负向影响仍将持续。本文的测算结果为“双碳”目标下产业迁入和迁出地的协同减排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营商环境生态如何驱动城市经济韧性提升?——基于复杂系统观的组态分析
    赵云辉, 梁宇奇, 冯泰文, 杜运周
    2025 (2):  57-71. 
    摘要 ( 96 )   PDF(13422KB) ( 80 )  
    提高城市经济韧性,有助于高效应对多维度、多类型风险所带来的外部冲击,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何优化营商环境驱动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是政府制定政策的关键,也是管理研究中需要回答的重要问题。本文构建了“抗风险过程-产业结构状态”二维体系,结合NCA和fsQCA方法对245个城市样本进行组态分析,解释了营商环境生态驱动城市经济韧性提升的复杂机制。研究表明:①营商环境各单一要素并不构成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的必要条件,但是提升公共服务、人力资源和金融服务水平在提升城市经济韧性上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②营商环境各要素“多重并发”,得到高城市经济韧性的多样化组态,即通过营商环境要素的组合优化效应或替代效应提升城市经济韧性水平。高城市经济韧性的4种营商环境生态体现了实现高城市经济韧性的多元化路径。③良好的营商环境生态能够驱动产业结构升级,进而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研究发现对中国城市优化营商环境,应对外部风险冲击,塑造高经济韧性提供了重要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职工医疗保险基金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区域特征分析——基于DEA和莫兰指数的研究
    赵久洋, 郭琨
    2025 (2):  72-81. 
    摘要 ( 48 )   PDF(7809KB) ( 18 )  
    我国医疗保险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展,全民医疗保险目标已经实现,制度体系日趋成熟定型。鉴于医疗保险基金稳健运行是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从医疗保险基金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筛选衡量医疗保险基金全要素生产率的多个指标,构建医疗保险基金全要素生产率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全国31个省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相关数据,采用DEA模型进行全要素生产率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莫兰指数分析了各地区间医疗保险基金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相关性,发现近年来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不断提高,但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在2012年和2019年出现了显著的空间聚集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与创业管理
    均衡还是偏爱?企业社会责任差异性对绿色创新的影响
    刘明霞, 侯雪茹, 邱晨
    2025 (2):  82-96. 
    摘要 ( 79 )   PDF(11149KB) ( 50 )  
    基于制度理论和工具性利益相关者理论,本文探究均衡还是偏爱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方式对绿色创新产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企业合法性压力的分析师关注和制度环境以及影响企业效率压力的市场不确定性和冗余资源的调节作用。利用2010—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差异性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分析师关注和冗余资源正向调节两者之间的关系,市场不确定性负向调节两者之间的关系,而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差异性促进的是企业独立的绿色创新,而对企业非独立绿色创新影响不显著。研究结果丰富了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与绿色治理相关文献,也为绿色转型背景下不同企业如何选择更合适的社会责任战略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带一路”倡议下省际对外直接投资能提升技术创新效率吗?——基于中国全球投资追踪数据的实证检验
    刘志东, 惠诗濛, 荆中博
    2025 (2):  97-110. 
    摘要 ( 47 )   PDF(11608KB) ( 18 )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和成熟产业转移是我国各省份技术创新的动力来源。以要素配置为视角,本文基于2005—2019年中国全球投资追踪数据(CGIT)手工整理得到的省际对外投资数据和DEA-Malmquist指数刻画的技术创新效率指标,检验“一带一路”倡议下省际对外投资影响技术创新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有效提升了我国的技术创新效率,加速技术创新动力结构转变,但也加剧了技术进步衰减。其中,东部省份的技术进步削弱效应十分显著,同时西部省份则受益于技术效率的提升。“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各省份产业升级,但经济结构的快速调整并不能带来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提升;“一带一路”倡议加速各省份人力资本要素跨过技术吸收“门槛”,人力资本促进各省份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提升;各省份研发资本要素的有效供给不足成为技术进步的最大阻碍。本研究从要素配置视角为各省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证据与政策思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二代特征与家族企业创新——基于机器学习的经验证据
    李园园, 柯迪, 曾紫韬, 李小玉
    2025 (2):  111-123. 
    摘要 ( 71 )   PDF(10634KB) ( 44 )  
    关于二代特征与家族企业创新的研究,一方面受限于研究方法,既有文献多聚焦于单一或少数几个二代特征变量之间的交互效应,尚未对二代特征的多维度变量进行系统且全面的剖析;另一方面,主要从解释性视角进行因果关系的推断研究,缺乏预测性视角的系统定量分析。本文基于预测性视角,运用机器学习的方法,以2369家中国家族上市企业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全面考察了多维度二代特征对家族企业创新水平的预测性,进一步探寻了对家族企业创新水平预测能力较强的关键二代特征因素,并刻画了其预测机制。研究发现:①在二代个人特征中,二代涉入时长对研发投入的预测能力较强,而二代年龄对研发产出的预测能力较强;②在继任方式中,二代持股比例对家族企业创新水平的预测能力较强;③二代持股比例、二代年龄及二代涉入时长与家族企业创新水平之间的关联都呈现非线性的特点。研究结论对家族企业如何通过“承者”促进家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子商务与信息管理
    转型有“道”,中小企业如何跨越数字鸿沟?——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
    王丽平, 张赟昊, 武瑞娟
    2025 (2):  124-138. 
    摘要 ( 57 )   PDF(11800KB) ( 33 )  
    加速数字化转型成为中小企业未来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针对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存在的不敢不会不能转的数字鸿沟问题,本研究构建了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集中探讨了数字鸿沟情境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重点分析了双元联盟网络的中介作用和调节聚焦的调节作用。通过对来自中小企业的404份有效问卷的数据分析发现:传统数字化转型和数字跳升两个数字化转型维度,均受到数字鸿沟的影响;双元联盟网络在数字鸿沟与数字化转型之间发挥中介桥梁作用;调节聚焦不仅抑制数字鸿沟对双元联盟网络的负向作用,而且正向调节双元联盟网络的中介作用。本研究从数字鸿沟视角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具体思路,有助于企业更加深刻地剖析自身存在的现实问题,明确数字化转型的实现过程和作用路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冲击下考虑多源异构大数据的旅游需求可解释预测研究
    曾宇容, 吴彬溶, 王林, 张金隆
    2025 (2):  139-151. 
    摘要 ( 46 )   PDF(9937KB) ( 17 )  
    本研究利用历史旅游流量数据,新冠病毒感染确诊人数数据,旅游相关和疫情相关的百度指数,天气、节假日数据,设计了考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冲击下的自然景区每日旅游需求量预测框架。将与疫情相关的搜索引擎数据引入到旅游需求预测中,并提出了ADE-TFT可解释旅游需求预测新模型,其中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adaptive differential evolution,ADE)用来智能高效地优化时域融合变换器(temporal fusion transformers,TFT)的超参数。TFT是一种基于注意力的深度学习模型,它将高性能预测与对时间动态的可解释分析相结合,在预测研究中呈现了优异的性能。TFT模型产生了可解释的旅游需求预测输出,包括不同输入变量的重要性排序以及不同时间步长的注意力分析。可解释实验结果表明,疫情相关搜索引擎数据能够充分反映出新冠疫情期间游客对疫情的担忧程度,研究结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冲击下的旅游需求高精度预测提供了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市场营销
    多因素驱动的供应商亲关系机会主义对品牌商长期合作导向的影响
    孙倩雯, 徐丽群
    2025 (2):  152-162. 
    摘要 ( 31 )   PDF(8505KB) ( 18 )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从内外动机视角出发,通过情景实验分析了供应商亲关系机会主义(PRO)行为的动机及其对品牌商长期合作导向的影响。结果表明:组织间认同、供应商替代性感知以及供应商管理者的功利主义和相对主义均激发PRO行为,组织间认同与供应商替代性感知对PRO行为的作用受到利益相关者类型的影响;功利主义和相对主义会强化组织间认同与PRO行为以及供应商替代性感知与PRO行为之间的关系;供应商关系绩效在PRO行为对品牌商长期合作导向的负向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为企业理性认识PRO行为提供理论与实践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化产品评论主题对有用性影响的跨文化研究
    肖娴, 邱凌云, 庞隽
    2025 (2):  163-174. 
    摘要 ( 54 )   PDF(9484KB) ( 29 )  
    本研究基于跨文化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使用数据驱动的主题模型,比较了图书在线评论中不同内容主题在对评论有用性影响上的中美差异。通过分析来自亚马逊中国和亚马逊美国的50270条评论,研究发现,与“建议与心得”类或“对产品的双边或中性评价”等主题相关的评论内容对中国消费者比对美国消费者更有用,而与“对产品的单边评价”等主题相关的内容对有用性的影响则不存在跨文化差异。这些发现不仅丰富了关于在线评论的跨文化比较和评论有用性影响因素的文献,还有助于跨境零售企业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消费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产品评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
    感知算法控制对零工工作者工作投入的“双刃剑”效应研究
    罗瑾琏, 张超, 赵陈芳, 钟竞
    2025 (2):  175-186. 
    摘要 ( 96 )   PDF(11005KB) ( 81 )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构建了感知算法控制对零工工作者工作投入的作用机制模型。通过对采集于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和即时配送员的385份有效实证数据进行分析检验,探究了感知算法控制对零工工作者工作投入的“双刃剑”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感知算法控制对零工工作者工作投入具有“双刃剑”效应,感知算法控制一方面可能通过提升零工工作者的角色清晰而实现工作投入的提升;另一方面,可能通过引发零工工作者工作自主性的丧失而导致其工作投入的下降。进一步地,感知算法程序公平可能强化感知算法控制经由角色清晰影响零工工作者工作投入的提升路径,而缓冲感知算法控制经由工作自主性影响零工工作者工作投入的削弱路径,即感知算法程序公平越高,感知算法控制越能通过提高零工工作者角色清晰而促进其工作投入,而感知算法程序公平越低,感知算法控制越能通过降低零工工作者工作自主性而导致其工作投入的降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代际传承中的家族超额董事委派:控制增强抑或风险分散?
    吴春天, 钱爱民
    2025 (2):  187-198. 
    摘要 ( 35 )   PDF(9584KB) ( 15 )  
    家族代际传承推动企业治理结构改变。基于超额控制权视角,本文采用2008—2021年A股家族上市公司样本,研究了代际传承对家族超额董事委派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代际传承显著提升了家族超额董事委派程度,且在家族二代接管阶段、实际控制人子女数量少以及无男性子女时更加明显。机制检验显示,代际传承的家族超额董事委派主要适用于风险分散效应假说而非控制增强效应假说。本文的研究不仅补充了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中的治理结构相关文献,也丰富了超额控制权风险分散效应的理论认识和经验证据,对家族企业传承的治理机制安排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包容性领导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基于文献计量方法
    李叶叶, 唐宁玉
    2025 (2):  199-213. 
    摘要 ( 51 )   PDF(21806KB) ( 47 )  
    包容性领导是一种促进和利用多样化力量的领导风格,在员工多样化背景下,包容性领导作为一种新兴的领导方式,使多样化的收益最大化,已经引起了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以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330篇包容性领导文献数据为样本,通过文献计量方法进行年度、作者、国家(地区)、出版物、共被引分析、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分析,对国内外包容性领导研究的知识基础和研究主题进行了定量描述和分析。通过关键词共现时区图将包容性领导研究的演变可视化,比较随着时间(2006—2021年)的发展轨迹、趋势以及国内外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包容性领导未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作管理
    政府奖惩机制下医药企业Moran生产策略分析
    朱立龙, 徐艳萍
    2025 (2):  214-223. 
    摘要 ( 34 )   PDF(7664KB) ( 7 )  
    药品质量是确保公众健康、推动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历来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近年来,药品安全问题的频繁发生暴露出政府部门在药品监管和药品检测方面的不足。本文基于政府奖惩考虑寻租行为下生产同种药品的N家医药企业生产选择策略的演化轨迹。通过构建Moran过程随机演化博弈模型,计算出在期望收益主导和外界因素主导下生产高质量药品策略和生产低质量药品策略互相侵入的概率,并利用Matlab 2022进行仿真分析。研究发现:①当寻租成本高于某一临界值时,无论医药企业数量高低与否,生产高质量药品策略始终占优,且在强选择条件下寻租成本具有更高的临界值;②当高质量药品的生产成本高于低质量药品的生产成本和损失之和时,只有医药企业数量低于某一临界值,生产高质量药品策略才占优;③只有当政府惩罚额大于一定的临界值时,生产高质量药品策略才会成为所有医药企业的普遍共识,当惩罚额较低时,群体中会存在两策略共存的现象;④期望收益主导下,医药企业寻租成本高于药品质量提升成本时,生产高质量药品策略成为占优策略。最后,结合随机演化博弈过程和仿真结果,为我国医药企业药品质量水平的提升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平台生态标签情境下的漂绿行为演化与监管研究
    王利莎, 王子琳, 王永昭
    2025 (2):  224-236. 
    摘要 ( 44 )   PDF(10992KB) ( 23 )  
    针对当前扰乱绿色产品市场秩序的制造商漂绿行为,本文在新兴的环境属性披露工具——平台生态标签情境下,首先构建了消费者绿色环保意识影响制造商绿色生产行为选择的演化博弈模型,发现消费者及制造商群体的行为选择决策主要受到效用折扣、声誉性奖惩总额及产品成本差额的影响。具体而言,消费者对绿色产品关切程度较高,且能积极给予声誉性奖惩时,可以有效减少制造商漂绿行为。因此,为了发挥平台与需求端消费者的联动作用,本文接着建立了规避制造商漂绿行为的平台-消费者协同监管机制,分析影响制造商生产行为选择和协同监管强度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监管成本差额、效益差额、宽松监管下的罚金总额以及协同监管下给予制造商的声誉性奖惩总额是影响演化博弈均衡的重要因素,因而增加平台信息透明度、提高消费者投诉的响应度,或增加处罚力度均可以加速市场均衡。研究结果及启示为破解平台生态标签情境下制造企业的漂绿生产困局,找到实现有效监管的实施路径提供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全球关键航运通道受阻对供应链的影响——“长赐号”在苏伊士运河搁浅案例分析
    李邓宇卉, 焦建彬, 汪寿阳, 周光辉
    2025 (2):  237-248. 
    摘要 ( 96 )   PDF(10371KB) ( 68 )  
    关键航运通道的安全畅通是供应链运转的先决条件。“长赐号”搁浅事件造成苏伊士运河长达6天的停航,对全球贸易与供应链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此次事件在船舶吨位、拥堵程度、经济损失等方面都打破了货轮运输的最高纪录。因此,本文介绍了“长赐号”搁浅事件全过程,分析了苏伊士运河航线面临的风险,从全球供应链连锁反应、国际原油价格波动、港口大规模拥堵、航运价格持续上涨以及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冲击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系统的研究,并总结了此次事件对全球供应链中断风险管理的启示,为应对其他航运通道受阻带来的冲击提供了影响评估和应急管理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府监管下“农超对接”供应链韧性投入行为与治理研究
    陈志新, 王源, 焦德颖
    2025 (2):  249-262. 
    摘要 ( 51 )   PDF(9854KB) ( 19 )  
    当前供应链韧性成为影响农户和超市对接稳定和供应链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分析发现,农户和超市的博弈面临“囚徒困境”,进行投入一方的决策会受不进行投入一方的影响,甚至出现搭便车行为,演化博弈向双方均不进行投入的方向演化概率更高。因此,本文引入政府作为治理方,加强对韧性投入行为的引导。以政府为监管主体,建立政府、超市以及农户组成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同时提出“韧性效益值”概念并引入政-农-超三方演化博弈模型。通过讨论“农超对接”系统演化趋势并分析最终演化稳定策略,研究影响农超采取韧性投入决策、政府采取不同监管策略的因素,分析在政府采取不同的监管策略下农超双方采取相应的韧性投入行为的概率,提出政府治理“农超对接”韧性投入行为的对策建议,为政府推进韧性城市建设提供支持。政府采取合理的治理措施能促使农超双方积极进行韧性投入,进而使政府、农户、超市三方主体形成良性互动。结论和建议对抵御当前的扰动风险和潜在的破坏性突发事件进而提升“农超对接”供应链韧性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案例研究
    从“思想融合”到“行动融合”——基于意义建构与资源行动视角的军转民机理研究
    张璐, 卢叶, 黄荟婕, 张强, 苑曙光
    2025 (2):  263-274. 
    摘要 ( 77 )   PDF(10575KB) ( 26 )  
    军工企业作为军民融合战略的重要实施主体,如何快速进行组织角色的转变,成为推动军民资源高效配置、凝聚军民创新合力的关键。本文以北奔重汽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借助意义建构与资源行动理论揭示企业军转民思想生成与行为响应的过程机制,力图为企业成功实现军转民提供理论借鉴。研究发现:①资源壁垒、运行机制壁垒、军民双元融合壁垒等,触发管理者通过意义建构过程形成军转民角色认知,并通过与组织层的互动推动企业从思想层面形成对军转民的认知。②企业基于认知采取“资源拼凑”“资源编排”“资源协奏”等行动,推动企业打破资源约束。③军转民壁垒的不断涌现以及组织战略与行动的适应性调整,促进企业实现依托型军转民到互动型军转民,再到耦合型军转民的跃迁。本文研究成果能够弥补现有文献对于军转民实现机理考量不足所造成的研究缺口,在此基础上,所提炼出的军工企业思维与行动转变路径,既是对军民融合理论的深化,也为企业军转民实践提供理论上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悖论中的抉择:如何突破惯例复制困境实现创新催化?
    魏龙, 党兴华, 闫海, 李礼旭
    2025 (2):  275-288. 
    摘要 ( 77 )   PDF(14050KB) ( 28 )  
    惯例复制逐渐成为创新网络中企业间创新协同的关键,然而,后发企业针对领先企业惯例模板模仿的简单“拿来主义”,必然会诱发“水土不服”的复制困境。为了破解这一问题,基于悖论管理视角,本文选取四家企业进行多案例比较,探究惯例复制过程中的悖论性抉择及创新催化的实现路径。研究发现,为了实现技术创新网络组织间的创新催化,通常采用常规与柔性两种惯例复制,其战略响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惯例复制过程具有差异化的自中心网络选择偏好,封闭式专业化是常规惯例复制的最优网络构型,开放式多样化是柔性惯例复制的最优网络构型。结构洞生成与填充、体验与替代式学习实现了网络构型的动态优化,放大了自中心网络最优构型的惯例复制效能,推动了非最优构型向最优构型的转换;联合依赖与选择拼凑的匹配是常规惯例复制的网络行为表现,非对称依赖与并行拼凑的匹配是柔性惯例复制的网络行为表现,两种匹配为实现创新催化提供了差异化的路径。研究结论对于中国后发企业的创新追赶、生态系统的构建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