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经济与金融管理
    天气衍生品空间基差风险对冲方法实证比较研究
    李永, 石凤, 姜志堂
    2022 (5):  3-12. 
    摘要 ( 243 )   PDF(1461KB) ( 163 )  
    空间基差风险削弱了天气衍生品对天气风险的规避效果,需要结合数据特征对不同的对冲方法效果比较选择。以气温期权空间基差风险对冲理论为依据,选取山东潍坊、江苏南京1978—2015年日平均气温数据,分别选取线性组合、反距离加权方法构建气温期权空间组合,比较检验了空间基差风险的对冲效果。研究发现,气温期权空间组合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时,线性组合法和反距离加权法下RMSE均呈现出“U”型变化趋势,存在最优购买组合;两种方法均可降低天气衍生品的空间基差风险,然而反距离加权法下RMSE变化的波动较小,并随着幂指数增大对冲效果波动减小,更易于确定购买组合数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融资融券非对称性与股价崩盘风险——基于风险对冲视角的分析
    钟凯, 李昕宇, 王化成
    2022 (5):  13-24. 
    摘要 ( 284 )   PDF(1295KB) ( 138 )  
    如何完善股票市场融资融券交易机制,避免股价暴跌,既对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至关重要,亦对于“去杠杆”政策的落实具有借鉴价值。本文基于我国融资融券市场非对称性这一独特现象,考察其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融资融券市场非对称性导致融资交易与融券交易无法实现风险对冲,加剧了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利用中介效应模型验证了融资融券非对称性难以对冲信息风险与流动性风险,从而引发股价崩盘风险提升。本文研究表明,完善融资融券交易机制,加强融资杠杆与融券杠杆的风险对冲作用,对于降低股市波动与系统性金融风险,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货币政策调控效果与股市财富效应研究——基于中国混合型货币政策的DSGE模型
    潘胜杰, 宋吟秋, 张鸿雁
    2022 (5):  25-36. 
    摘要 ( 201 )   PDF(1392KB) ( 154 )  
    本文构建了包含四个主体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了中国混合型货币政策对经济的调控效果和对股市财富效应的影响。本文创新点是考虑了更加贴近中国货币政策实践的混合型货币政策,并在DSGE模型中纳入股票市场,从家庭需求端出发研究了混合型货币政策通过影响股价进而影响居民消费的传导机制,并采用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对模型进行参数校准和估计。研究发现,在混合型货币政策框架下,技术进步能够提高总产出和改善货币流动性,还能够提升股价和消费水平,实现帕累托改进;混合型货币政策短期内能够提高总产出、通货膨胀、股价和消费;股市财富效应与持有股票的家庭的消费水平高度相关,股价上升时家庭会增加当期消费以提升家庭存续期间的总效用,反之亦然。最后,本文提出了将股市纳入货币政策调控框架,加快货币政策向价格型转型,发挥股市作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和支撑实体经济作用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媒体情绪、信息中心性与银行流动性风险
    王磊, 李守伟, 陈庭强
    2022 (5):  37-55. 
    摘要 ( 259 )   PDF(1528KB) ( 135 )  
    本文从舆情和整体网络关联的交叉视角,回归分析媒体情绪与网络结构及其交互效应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机制。本文研究发现:在针对全体银行和非全国性商业银行时,媒体情绪指数与银行流动性风险显著正相关,但仅针对全国性商业银行时,消极媒体情绪指数和混合媒体情绪指数对银行流动性风险具有负向影响。网络信息中心性与银行流动性风险显著负相关,体现了网络效应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混合交互效应与消极交互效应对银行流动性风险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而积极交互效应对银行流动性风险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全国性商业银行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程度明显高于全体银行,但未显著强于非全国性商业银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与创新管理
    产融结合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
    王昱, 夏君诺, 刘思钰
    2022 (5):  56-68. 
    摘要 ( 227 )   PDF(1554KB) ( 252 )  
    随着金融市场投资收益高企,制造业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不断突破主营业务向金融领域渗透和扩张,产融结合程度不断加深。本文选取2006—2018年国际微观制造业企业数据,基于B-样条展开的非参数分位数模型及条件概率密度函数,结合理论机理分析,探究了制造业企业产融结合对研发投入强度的非线性异质影响。研究发现:(1)企业产融结合带有不同类型国家宏观金融发展与创新投资之间关系的趋同特征。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企业产融结合影响研发投资主要表现为“U型”促进效应;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则主要表现为“倒U型”挤出效应,且存在最优产融结合水平。(2)随着企业研发水平提升(对应分位点提高),发达国家产融结合水平的影响拐点向左偏移,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拐点向右偏移,同时研发投入强度对产融结合变化的敏感程度变大。(3)中高等研发密度的高科技企业产融结合主要表现为研发促进效应,中低等研发强度的非高科技企业则主要表现为研发挤出效应。借鉴本文研究,中国企业产融结合程度应与自身研发投入水平及宏观金融发展相适应,为通过选择合理产融结合水平达到提升研发投入目标提供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风险对协同创新项目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知识管理调节效应检验
    李林, 刘红, 石焕焕
    2022 (5):  69-80. 
    摘要 ( 216 )   PDF(1589KB) ( 178 )  
    协同创新项目在高质量发展理念下有了新的发展要求,体现出更多精细化的管理趋势。风险管理与知识管理在协同创新全过程中均很重要,而其对项目绩效的作用机制并未被充分研究。本研究细化风险类型,从知识管理的视角,探究了不同类型的风险与协同创新项目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层次的知识管理能力在“风险-项目绩效”间的作用路径,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和层次回归分析(HRM)以188个协同创新项目数据为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社会系统风险、技术系统风险和项目管理风险对协同创新项目绩效均有负向影响,同时,文化层次、技术层次和结构层次的知识管理能力依次可以削弱社会系统风险、技术系统风险和项目管理风险对项目绩效的不利影响。最后综合研究结论,针对协同创新项目高质量管理的实践需求,提出了树立精细化的管理理念、运用全面系统化的管理策略、形成均衡化的管理格局三点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商业模式创新前因研究:决策逻辑、组织学习的视角
    陈一华, 张振刚
    2022 (5):  81-92. 
    摘要 ( 247 )   PDF(1339KB) ( 146 )  
    因果推理和效果推理,这两种决策逻辑如何影响商业模式创新?对该问题的回答有助于新型商业模式创建方式以及现有模式变化方式的选择。然而当前关于组织决策、认知方式与商业模式创新关系的研究还不够充分。本文从计划学派、效果推理和组织学习等理论视角探讨决策逻辑、组织学习对商业模式创新的作用机制,通过对129家企业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获得以下发现:(1)效果推理和因果推理均对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认知学习在效果推理、因果推理和商业模式创新间产生中介效应;(3)经验学习在因果推理和商业模式创新间起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在效果推理和商业模式创新间起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家高新区提升了城市创新效率吗?——基于空间集聚调节效应的实证检验
    李婉红, 刘芳, 刘天森
    2022 (5):  93-108. 
    摘要 ( 237 )   PDF(1546KB) ( 100 )  
    基于我国233个城市2000—2016年的数据,采用PSM-DID模型检验设立国家高新区是否提升了城市创新效率,并从城市规模和城市等级层面分析国家高新区对城市创新效率影响的异质性。进一步,引入空间集聚作为调节变量,从要素集聚和产业集聚视角分别探讨国家高新区影响城市创新效率的内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国家高新区对城市技术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国家高新区对城市创新效率的影响与城市规模及城市等级有关,表现为国家高新区对大型、中型和小型城市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优于特大型城市;对二线和三线城市技术研发效率的促进作用优于四线和五线城市,但对成果转化效率的作用低于四线和五线城市。空间集聚调节效应的结果表明,要素集聚显著正向调节了国家高新区对于城市技术研发效率及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产业集聚则显著负向调节了国家高新区对于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此外,要素集聚和产业集聚对于东部和中西部城市创新效率的调节作用存在明显的异质性。本文扩展了国家高新区驱动效应的传导机制,也为探索城市创新效率提升路径提供了事实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强制性分红政策与企业创新——基于分部经理寻租的视角
    童盼, 陈笑
    2022 (5):  109-123. 
    摘要 ( 178 )   PDF(1341KB) ( 126 )  
    强制性分红政策实施后,中央企业母公司会将分红压力传导至下属子公司,但同时也引起分部经理寻租行为。本文以中央企业上市公司为处理组,以特征相似的民营企业上市公司为控制组,运用渐进性双重差分模型从分部经理寻租视角探讨强制性分红政策对中央企业下属子公司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强制性分红政策实施后,子公司经理具有通过增加创新投入减少承担分红压力的动机,且这种动机随着收益上缴比例的增加而提高。业绩考核压力以及给予子公司经理一定的股权激励可以缓解分部经理寻租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强制性分红政策在增加子公司创新投入的同时,并没有提高企业的创新产出,反而降低了企业的创新效率。本文丰富了强制性分红政策经济后果以及企业集团创新问题的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冗余资源对绿色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环境规制的整合视角
    曹翠珍, 冯娇龙
    2022 (5):  124-135. 
    摘要 ( 292 )   PDF(1467KB) ( 166 )  
    冗余资源为企业绿色创新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产生消极作用,但鲜有研究同时聚焦于二者。本文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冗余资源对绿色创新模式选择的双重影响机制,并从命令控制型和市场激励型规制两个层次,进一步论证了环境规制对于冗余资源和绿色创新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来自中国制造企业调查数据的实证检验发现:(1)已吸收冗余资源对于两种绿色创新都具有消极影响,而未吸收冗余资源对于企业绿色协同式创新具有积极作用,但对于绿色平衡式创新具有消极作用。(2)过于严苛的命令型环境规制会强化冗余资源与绿色创新的负相关关系;相反,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会逆转未吸收冗余资源对于绿色平衡式创新的负向影响。(3)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也会明显弱化已吸收冗余资源对于绿色协同式创新的负向影响,在高市场激励型规制下,虽然正向效应不明显,但是已经大大削弱了消极负面的影响。(4)两类环境规制在未吸收冗余资源和绿色协同式创新之间的正向关系中都具有强化的调节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市场营销
    积善能否成德?——公共性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感知道德资本的影响
    骆紫薇, 吕林祥, 黄晓霞, 郭艳
    2022 (5):  136-145. 
    摘要 ( 226 )   PDF(1307KB) ( 182 )  
    企业社会责任能够通过积累感知道德资本从而正向影响企业财务绩效。为了维护企业的利益,企业如何履行社会责任才能积累更高的消费者感知道德资本成为实践界和理论界关注的重要话题。然而,目前几乎没有研究探讨企业社会责任与消费者感知道德资本之间的关系。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本文将企业社会责任划分为公共性企业社会责任和技术性企业社会责任。通过预研究,本文证实公共性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感知道德资本的影响效应是真实存在的。进一步,实验1和实验2验证了高公共性企业社会责任会带来高的消费者感知道德资本;而且这一影响过程受到利他性归因中介。实验3表明企业宣传信息框架调节了公共性CSR对消费者感知道德资本的影响过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化符号的相对位置对文化混搭评价的影响研究
    聂春艳, 汪涛, 魏华
    2022 (5):  146-155. 
    摘要 ( 200 )   PDF(1378KB) ( 140 )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化混搭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但消费者的反应却各异。本研究基于空间隐喻的视角,以恐惧管理理论为基础,深入探讨了混搭的不同文化符号在垂直空间的相对上下位置是否以及将会对消费者态度产生怎样的影响。研究发现,不论文化符号之间是否存在实体交叉,当采用“外国文化-母国文化”的混搭方式时,也即外国文化在上而母国文化在下,消费者对文化混搭的评价将明显低于采用“母国文化-外国文化”的混搭方式时,也即母国文化在上而外国文化在下,其中,感知文化威胁起着完全中介的作用,但当处于上方的文化符号明显小于处于下方的文化符号时,上述主效应将不会存在。本研究率先从空间隐喻的视角探讨了混搭的文化符号的相对空间位置的影响,不仅是对现有的文化混搭研究的进一步拓展,也可为企业的文化混搭产品或营销设计提供重要的指导与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类型参照产品比较和选择的研究
    汪平, 孙鲁平, 张丽君
    2022 (5):  156-166. 
    摘要 ( 251 )   PDF(1272KB) ( 162 )  
    消费者选择和偏好往往是参照依赖的,即受参照产品或对比产品的影响,但消费者采用哪些产品作为参照对象通常是不可观察的。在不同的情境下,消费者采用的参照产品也可能有所不同。本研究提出的离散选择模型分别考虑了不同类型的外部参照产品(即当前选择集中最偏好的产品、最不偏好的产品和平均产品)以及内部参照产品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通过基于选择的联合分析(choice-based conjoint analysis)收集了消费者对智能手机的选择数据,并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对不同离散选择模型的参数进行了估计。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选择决策中确实存在着显著的参照效应或比较效应,并且消费者更多地采用选择集中最偏好的产品作为参照产品。当采用最偏好产品作为参照产品时,消费者在非价格属性上的参照效应更为显著,在价格属性上的参照效应不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
    团队权力距离和集体主义对团队创造力影响:基于共享领导视角
    胡冬青, 顾琴轩
    2022 (5):  167-175. 
    摘要 ( 432 )   PDF(1286KB) ( 223 )  
    基于社会信息处理理论,从共享领导视角探讨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团队文化,即团队权力距离和集体主义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机制。采用来自93个团队、588份团队成员与主管配套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团队权力距离显著负向影响共享领导;团队集体主义显著正向影响共享领导;共享领导中介团队权力距离与团队创造力的负向关系、团队集体主义与团队创造力的正向关系。研究发现对我国企业在当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重视企业中团队集体主义文化建设、推进共享领导以提升团队创造力具有重要的管理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扎根理论的中国员工错失焦虑研究:内涵、结构及形成机制
    石冠峰, 文梅, 方志斌, 牛宇霖, 唐杰
    2022 (5):  176-187. 
    摘要 ( 630 )   PDF(1309KB) ( 299 )  
    当前,工作情境中因“错过”而付出的代价让员工更加害怕错过什么,这种害怕错过引发的焦虑已成为一种普遍存在且具有潜在影响力的现象。为了深入了解错失焦虑在中国员工群体中的表现和形成原因,本研究依据建构型扎根理论,通过访谈和内容分析等研究方法,探究中国员工错失焦虑的内涵和结构,发现其是一种广泛性的焦虑,包含工作信息错失焦虑、职场关系错失焦虑、职业发展错失焦虑和工作福利错失焦虑四个维度,具有制度与人情博弈下的矛盾性、忧患意识激发的持续性和触发员工错失焦虑的“关系”多元性等特点。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还提出中国员工错失焦虑的形成路径模型。研究结果拓展了中国错失焦虑研究的新领域,为错失焦虑在中国工作情境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管理者动态过度乐观与业绩预告质量
    宋云玲, 吕佳宁, 黄晓蓓, 刘向伟
    2022 (5):  188-201. 
    摘要 ( 245 )   PDF(1416KB) ( 114 )  
    管理层在以往业绩预告的连续成功会催生动态过度乐观,动态过度乐观会通过乐观预期和管理者机会主义行为两种机理影响本期业绩预告的质量。基于2003—2016年A股公司强制性业绩预告的数据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以往业绩预告连续成功的次数越多,本期业绩预告乐观偏差的程度越小、准确度越高。进一步的分析显示,业绩预告的监管压力是乐观预期机理被削弱的主要因素。在考虑静态过度自信、管理层预测能力和稳健风格以及公司的业绩水平等因素后,结果仍然稳健。本文从信息披露的角度为管理者动态过度乐观的积极面提供了新证据,有助于监管机构与资本市场参与者更好地理解管理层业绩预告行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与战略管理
    情境感知与战略逻辑“相位转变”:新兴场域企业创新选择演化路径
    韩文海, 苏敬勤
    2022 (5):  202-217. 
    摘要 ( 205 )   PDF(1688KB) ( 119 )  
    本文通过观测企业情境感知导致的战略逻辑差异,揭示转型经济背景下新兴场域企业创新选择的演化规律。对“滴滴出行”的案例研究发现:第一,企业对转型经济情境的感知源自场域中国家逻辑与市场逻辑的嵌入程度;第二,根据逻辑嵌入程度,企业的外部情境感知可细分为“技术嵌入”“市场嵌入”“制度嵌入”与“动态嵌入”四个阶段;第三,不同阶段的情境感知诱发战略逻辑“相位转变”,以寻求战略与情境的一致性;第四,战略逻辑“相位转变”驱动四个阶段的创新选择遵循“能力逻辑”“复杂逻辑”“游击队逻辑”与“混合逻辑”的演化路径。此外,本文还引入“后卢因式变革”概念解释创新选择路径的演化机理,并重点关注国家逻辑在上述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最大化收益还是最小化损失?CEO调节焦点的影响因素——基于香港证券交易所中资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郎艺, 王辉
    2022 (5):  218-234. 
    摘要 ( 257 )   PDF(1495KB) ( 162 )  
    聚焦于高层管理者的重要动机特征之一——调节焦点(包括促进焦点和防御焦点),本文探讨了影响CEO调节焦点形成的因素。以122家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国房地产行业和金融行业的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对这些企业2011—2014年公布的年报中致股东的一封信进行了编码分析,测量出CEO的调节焦点,并结合其他客观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CEO任期与CEO促进焦点呈倒U型关系;CEO年龄对促进焦点有负向影响;绩效薪酬对CEO的促进焦点有正向影响;CEO的持股比例对其防御焦点有正向影响;相比于其他所有制企业的CEO,国有企业的CEO具有更高水平的促进焦点和防御焦点;企业过往绩效对CEO促进焦点有正向影响,而对其防御焦点有负向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会计与财务管理
    审计质量对企业担保掏空行为抑制效应研究
    王梦迪, 冷奥琳, 郭菊娥
    2022 (5):  235-251. 
    摘要 ( 162 )   PDF(1746KB) ( 127 )  
    本文研究审计质量是否能够抑制企业利用担保的掏空行为。理论推理给出外部审计质量影响担保掏空行为的机理模型,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07—2016年担保事件数据,以担保公告日前后累计异常收益率变化的事件研究法来判断公司利用担保的掏空程度,缓解了以往截面数据研究中将正常交易行为列入到掏空范围的第二类统计学错误。实证检验发现:(1)提高审计投入质量(高质量的会计师事务所)不能提高提供担保事件的累计异常收益率;(2)含有担保事项描述的非标准审计意见会显著增加公司下一年度提供担保的累计异常收益率。研究结果表明,高质量外部审计无法通过治理作用来抑制担保掏空行为,而审计师在出具的审计意见中披露担保行为对上市公司的担保掏空现象具有事后信息威慑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家情怀、合法性与风险承担能力
    杨汉明, 尉晓亮, 张庆
    2022 (5):  252-264. 
    摘要 ( 219 )   PDF(1486KB) ( 121 )  
    本文在企业家情怀量表开发的基础上,采用调查数据和结构方程相结合的手段,实证检验了企业家情怀对公司风险承担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本文所构建的企业家情怀测度量表在经过一轮探索性因子分析与修正后,具有较强的信度和效度,能够较为准确地刻画企业家情怀水平;企业家情怀对于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企业家情怀对风险承担能力的间接效应显著大于直接效应,组织合法性在其中起到了中介作用。这些结论为深入认识企业家情怀经济后果、弘扬企业家精神、提高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均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机构投资者、私有信息传递与投资-股价敏感性——基于盈余公告期间净买入的研究
    张萌, 魏云捷, 张永珅
    2022 (5):  265-280. 
    摘要 ( 191 )   PDF(1339KB) ( 105 )  
    本文基于2012—2019年盈余公告期间机构投资者净买入的日度数据,对机构投资者净买入是否提升公司的投资—股价敏感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盈余公告期间,机构投资者的净买入能显著提升公司投资—股价敏感性,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通过传递私有信息,进而提高公司的投资—股价敏感性。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投资—股价敏感性的影响在盈余公告是好消息、分析师关注度低的情况下更显著。进一步,这种正相关关系在公司年龄小、融资约束程度低以及市场竞争程度高的组中更显著。最后,本文的结果在通过改变度量方式、改变窗口期、考虑盈余公告漂移情况等各种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研究结论证明了机构投资者净买入对实体经济的反馈效应,对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系列改革有重要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急管理
    隧道行人安全流率研究
    廖灿, 郭海湘, 诸克军, 唐健
    2022 (5):  281-289. 
    摘要 ( 137 )   PDF(2214KB) ( 102 )  
    当前行人流研究主要集中在危险发生之后疏散过程的优化,危险发生之前密集行人流的管理却少有关注。本文建立了隧道行人流多智能体仿真模型,模型依据行人离出口的距离以及单元格的拥挤程度定义行人获得的效用;然后,采用贝叶斯纳什均衡,找出每个行人预期效用最大的单元格并作为其移动的目标;接着,以某隧道行人流数据为背景,对模型有效性进行验证;最后,通过多场景仿真实验,并综合考虑行人的行走倾向,得出了隧道行人安全流率与隧道宽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即隧道宽度每增加1m,安全流率增长约3人/s。本文提出的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密集状况下行人流,研究结论可为密集行人流管理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演进:困局与展望
    王燕青, 陈红
    2022 (5):  290-303. 
    摘要 ( 398 )   PDF(2243KB) ( 265 )  
    当前国内外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都显著增加,如何科学、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已经成为应急管理的当务之急。本研究综述了国内外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演进趋势,通过对美、日、英等主要发达国家和我国应急管理实践演进的比较分析,讨论了国内外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的共同特征与实践经验。研究发现,应急管理理论演进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萌芽期、爆发期和转型期,应急管理实践已经由单灾种、综合性进入“大国家安全”应急管理时代。基于协作治理的联防联动应急管理机制成为当前国内外应急管理实践的共同特征,危机预防和风险管理成为应急管理的核心内容。进一步讨论了当前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困局与突破,拓展界定了应急管理内涵,并提出未来研究展望。本研究基于历史演进与横向比较两方面分析了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演进的整体趋势,对明晰应急管理现状及创新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模式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共管理
    中国地方环境分权与制度变迁——多级分权度测算与污染治理效应评估
    马本, 胡天贶, 赵康
    2022 (5):  304-317. 
    摘要 ( 234 )   PDF(1482KB) ( 198 )  
    环境权力在多层级政府间的合理配置是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基石。本文基于成本收益分析建立了环境分权理论框架,聚焦中国多层级地方政府,基于环保系统人员数测算了省、市、县环境分权及其动态变化,对省级以下环境分权定量研究进行了深化拓展;利用1992—2015年面板数据的多种工具变量回归,定量评估了多层级环境分权的污染治理效果。研究发现,中国环境管理向县分权和向中央集权并存,省级、市级管理力量被相对削弱;环境权力下放至县属于“过度分权”,加剧了工业污染;扩大市级环境权、特别是监测权有助于工业污染减排;环保目标责任制的强力协调“中和”了县级增污和市级减排效应。环境分权的治污效果因不同管理职能、污染物和区域迥异,其政策启示是,应探索按管理要素划分的,与区域特征、污染物类型相契合的灵活性的纵向环境权力格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图谱的营商环境研究述评与展望
    刘娟, 唐加福
    2022 (5):  318-331. 
    摘要 ( 265 )   PDF(8704KB) ( 182 )  
    营商环境不仅是经济建设和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石,还是企业决策规划的重要依据。营商环境在引领经济发展,服务企业运营的同时,也为学术界带来新的课题。近年有关营商环境问题的研究已经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可视化图谱方法,以2006—2020年在Web of Science(WOS)和中国知网(CNKI)发表的期刊文献作为样本,从作者及其合作关系、出版物及其学科分布等方面对营商环境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多维度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聚焦于中英文文献在研究对象、研究视角和学科领域的对比分析,以及研究热点的动态演化分析和研究前沿的共被引分析,指出了未来的研究问题。研究发现:营商环境问题在中英文期刊中均具有很高的研究热度,但有不同的侧重点和视角。英文文献多在企业管理层面,侧重于影响企业战略和企业绩效的因素;中文文献多在政府治理层面,侧重于经济改革政策、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政府行政效率改善等角度,并呈现出以东南和东北地区为领头优势的地域分布特征及三个阶段的时间特征。研究结论为营商环境领域的研究学者了解发展态势、发掘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提供启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案例研究
    历史文化资源IP化的价值实现路径研究——以海南儋州为例
    宁虹雯, 吕本富
    2022 (5):  332-339. 
    摘要 ( 198 )   PDF(1603KB) ( 193 )  
    让历史文化资源活起来,就是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内涵,推动其资源价值化开发。释放历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能量,需要从市场化的角度,通过构建文化IP为核心的商业模式来实现。国内很多地区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文化IP的路径就有许多选项。本文选取经济基础较差但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海南儋州作为研究案例,以打造文化IP视角,探索如何有效发挥历史文化资源的优势禀赋,从而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增长。此外,本文总结出儋州打造和运营IP的方法,对全国经济落后地区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元创新价值链模型构建:基于扎根理论的企业创新模式研究
    孙建军, 王树祥, 苏志文, 王征
    2022 (5):  340-352. 
    摘要 ( 335 )   PDF(1406KB) ( 197 )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为探究企业创新模式,本文以三家高端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经典扎根理论对数据进行编码分析,通过反复对比已有理论研究,构建了由“知识要素投入、双元搜索、双元创新模式、竞争优势与企业绩效”构成的双元创新价值链模型。研究发现:(1)双元创新价值链是由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为基础的两条子价值链构成,且存在明显的异质性;(2)两条子价值链存在双元性的交互作用,从而形成异质互动的双螺旋结构。本文除了丰富双元创新研究外,还对我国自主创新引领的创新驱动战略转型、提高企业对双螺旋创新价值规律认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