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论
    202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研究工作评述
    胡毅, 马键
    2021 (10):  3-11. 
    摘要 ( 432 )   PDF(1274KB) ( 300 )  
    202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三位美国经济学家,分别是Card、Angrist以及Imbens。其中,Card的获奖原因是“对劳动经济学的实证研究贡献”。Angrist和Imbens的获奖原因是“对因果关系分析的方法论贡献”。本文尝试对三位获奖者的研究工作进行梳理与总结,讨论其研究对于我国劳动经济学与因果推断理论研究的启示与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经济时代反垄断研究知识图谱与演化——基于文献计量方法
    季煦, 李雪蓉, 林晨, 林平, 乔晗
    2021 (10):  12-21. 
    摘要 ( 524 )   PDF(7065KB) ( 912 )  
    数字经济背景下,新兴互联网平台企业快速崛起,深刻地改变着经济社会的运行方式。在平台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涉及平台竞争与垄断的治理问题日益增多,这让理论界和实务界开始重新审视反垄断问题。反垄断关系到市场公平竞争、企业创新、社会公共利益等诸多方面。本文从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中检索反垄断研究文献,应用描述性统计、关键词共现分析和共被引网络分析等文献计量方法,对反垄断问题的历史、现状与趋势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国内外学者对反垄断已有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学和法学等领域。其中,欧美发达国家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国内反垄断研究发展迅速。(2)早期的反垄断研究关注反垄断在宏观层面的影响,如法律、产业、政策等,后来学者们对垄断行为和反垄断案例进行了进一步研究与分析,近年来出现了双边市场理论、市场支配地位、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新的研究热点。(3)反垄断研究仍存在困难和挑战。数字经济时代商业模式创新速度快,新兴的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使得垄断行为难以被系统地识别、定义与分析,学术研究与政策制度也存在一定的时间差。本文提出,大数据与反垄断、相关市场界定、平台监管、竞争政策设计与制定等可能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与金融管理
    专业化、多样化产业集聚对区域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
    魏丽莉, 侯宇琦
    2021 (10):  22-33. 
    摘要 ( 315 )   PDF(1278KB) ( 204 )  
    产业集聚对区域绿色发展的双引擎——区域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均具有重要影响,本文试图从空间关联视角,就不同产业集聚模式对区域绿色发展的差异化作用进行考察,分析专业化产业集聚与多样化产业集聚对区域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机制,进而以2005—2017年中国30个省份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专业化产业集聚对本区域的绿色发展水平具有促进作用,但第二产业占比提高会减弱专业化产业集聚对本地绿色发展水平的促进作用;(2)多样化产业集聚对本区域绿色发展水平具有抑制作用,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占比提高会加剧这种抑制作用;(3)区域绿色发展水平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专业化产业集聚对相关区域绿色发展水平具有间接抑制效应,这种相关性不仅体现在地理上的邻近,还体现在经济联系和人力资本联系上,但多样化产业集聚对相邻区域绿色发展水平影响的参数估计结果并不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本调整、风险承担与再保险水平的互动关系研究——基于财险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王丽珍, 李湘, 周意
    2021 (10):  34-47. 
    摘要 ( 243 )   PDF(1366KB) ( 179 )  
    本文基于2010—2018年我国财险公司的面板数据,分别采用联立方程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研究了公司资本调整、风险承担和再保险水平之间的交互作用和门槛效应,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资本调整对投资风险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再保险水平对资本调整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资本调整、投资风险与承保风险的作用关系存在单一门槛效应,资本调整与风险承担对再保险的影响关系不存在门槛效应。结果表明,资本调整和承保风险承担之间的互动关系有待加强,再保险“或有资本”的角色有待深化,差异化监管制度有待完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土地定向储备及其成本控制机制研究
    孙峻, 张楠, 彭婷, 喻天舒
    2021 (10):  48-54. 
    摘要 ( 208 )   PDF(1246KB) ( 105 )  
    基于土地价值捕获理论探讨土地定向储备模式成本控制机制,通过构建土地定向储备激励约束模型,讨论最优激励合同的相关参数设置,为城市政府合理控制储备成本,实现融资目标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地储备实施阶段,将监督强度融入激励约束机制能降低政府和土地储备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政府增大激励或加强监督都能引导土地储备主体努力工作且减弱投机动机,而监督惩罚措施仅能抑制其投机行为;在土地储备主体不投机情形下,政府可根据对土地储备主体类型信息的掌握调节监督强度,且其与激励水平正相关,政府采取监督措施有助于增加土地储备主体的收入和产出。本文研究结论可以为政府有关部门合理制定土地定向储备激励约束措施对储备主体进行相应程度的监督提供参考,从而保障土地定向储备成本控制和城市基础设施融资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环保法》对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效率的影响——基于“波特假说”的研究视角
    杨友才, 牛晓童
    2021 (10):  55-69. 
    摘要 ( 445 )   PDF(1471KB) ( 253 )  
    本文将新《环境保护法》作为一次准自然实验,利用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2011—2019年的数据,使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分析该法的实施是否符合“强波特假说”。研究发现:(1)新《环保法》作为史上最严的一项环境规制法律,显著提高了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效率,且在政策窗口期内随实施时间的延长其政策效果更加显著。(2)新《环保法》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重污染企业进行创新,进而提高企业效率,即存在技术创新的渠道机制。(3)新《环保法》对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效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股权集中度越高的企业受政策影响越显著;国有控股企业与非国有控股企业相比受政策影响较不显著;该法的实施对规模较小的企业影响较为显著。即新《环保法》对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影响符合“强波特假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投资者本地异常关注能预测股票市场吗?
    樊晓倩, 苑莹
    2021 (10):  70-80. 
    摘要 ( 270 )   PDF(1278KB) ( 106 )  
    选取我国187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东方财富股吧100多万条帖子中提取发帖人的地址构建本地偏好的衡量指标——本地异常关注,研究本地异常关注对股票收益率、波动率以及异常交易量的解释和预测能力。结果表明:本地异常关注对当日和未来两日的股票收益率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会在一段时间后发生反转;本地异常关注对当日和未来两日的波动率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本地异常关注对当日和未来两日的异常交易量都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具有短期效应,会在未来发生反转。上述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本地偏好现象对股票市场的解释和预测机制,也为投资者和监管部门提供了一定的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证券市场流动性多重分形波动与共振研究
    淳正杰, 唐小我
    2021 (10):  81-89. 
    摘要 ( 147 )   PDF(1374KB) ( 136 )  
    证券市场是金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流动性波动及共振的特征关系到金融系统稳定运行,若证券流动性波动异常并通过共振引起证券市场流动性枯竭,就可能会给证券市场带来灾难,甚至引发金融危机。鉴于研究证券市场流动性波动及共振的特征是预测流动性异常波动和复杂共振的重要前提和理论依据,本文选取我国上证50指数及18个行业数据,利用多重分形去趋势相关分析方法,检验了流动性波动及共振的多重分形特征。研究发现,上证50指数与18个行业指数的流动性均具有多重分形特征,并且行业指数与市场指数之间的流动性共振也存在多重分形特征。因此,流动性波动和流动性共振均具有可预测性,从而监管层可通过监测流动性的波动与共振,实现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目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混频数据的消费者信心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研究
    姜伟, 黎依堞
    2021 (10):  90-102. 
    摘要 ( 414 )   PDF(1394KB) ( 266 )  
    本文将消费者信心指数引入混频数据模型(MIDAS)中,考察经济新常态下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基于消费者信心指数以及“三驾马车”对季度GDP增长率进行预测,结果显示:(1)引入消费者信心指数的混频数据模型较基准模型的预测精度比未引入的预测精度要高,均方根残差比值也更小;(2)多元混频预测中,引入消费者信心指数的混频回归模型对季度GDP增长率的实时预报与短期预测更趋稳定,能够提供更精准的参考区间;(3)在考察行为指标消费者信心指数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中,消费者信心指数在进行样本内预测时,宏观经济对消费者信心指数变动反应最为灵敏。本文为定量追踪宏观经济波动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与创新管理
    研发联盟组合关系特征与企业创新:伙伴地理多样性的调节作用
    毕静煜, 谢恩
    2021 (10):  103-114. 
    摘要 ( 289 )   PDF(1398KB) ( 347 )  
    现有的研究分析了研发联盟组合的平均关系强度特征对于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但是并未得出一致的结论。针对现有研究的局限,本研究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分析了企业研发联盟组合当中企业与研发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强度的两个特征,即平均关系强度以及关系强度的离散程度(以中心企业与其合作伙伴之间关系强度的方差来衡量)对企业创新产出的作用机制,并且将创新产出进一步细分为突破性创新与渐进性创新,同时分析了研发合作伙伴地理多样性对其调节作用,从而更加完整地分析了研发联盟的关系特征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及其作用的边界条件。基于1996—2016年中国医药制造业企业构建研发联盟的数据分析发现,研发联盟组合平均关系强度对企业突破性创新的影响不显著,对渐进性创新的影响为倒U型;关系强度离散对于企业突破性创新有正向影响,但负向作用于企业的渐进性创新;研发合作伙伴地理多样性会增强两者对突破性创新的作用,减弱平均关系强度对于渐进性创新的倒U型作用,但对关系强度离散与渐进性创新之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知识距离和制度距离对新兴经济体企业创新追赶的影响研究——企业特征的双重调节作用
    肖宵, 林珊珊, 李青, 庄美儿
    2021 (10):  115-129. 
    摘要 ( 253 )   PDF(1382KB) ( 147 )  
    新兴经济体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被认为是为了实现创新追赶,其中母国和东道国之间的距离十分关键。然而,已有考察距离对创新追赶影响的研究大多对制度距离单一维度笼统加以考察,进而得到片面结论,忽视了两国之间距离概念的丰富性和多维性。基于此,本文同时考察知识距离和制度距离对新兴经济体企业创新追赶过程的影响机制,并分析二者的作用边界。基于沪深上市家族企业2004—2015年的面板数据,本文发现:(1)东道国与母国之间的知识距离强化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而制度距离削弱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2)企业研发能力正向调节知识距离的调节作用,而企业政治关联负向调节制度距离的调节作用;(3)对知识距离和制度距离进行两两组合后分组回归分析发现,知识距离带来的收益不足以弥补制度距离带来的成本。本文不仅丰富了制度距离在企业跨国战略中的应用,还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复合层面深化了新兴经济体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创新追赶绩效研究,对中国企业国际化和创新战略具有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业互联网时代的传统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尚晏莹, 蒋军锋
    2021 (10):  130-144. 
    摘要 ( 293 )   PDF(1525KB) ( 184 )  
    工业互联网的出现为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技术可能性的同时,外部与内部影响因素在互动过程中如何相互适应构成了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新挑战。基于海尔1984—2019年和长虹1958—2019年的案例资料,结合扎根理论与案例分析方法,提出制造企业在工业互联网时代基于“外部环境-内部环境”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的分析框架,并通过长虹案例饱和度检验后,将其修正为“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内外部交互”三因素理论框架,凸显了内外部环境影响下创新学习在商业模式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大样本经验分析表明,创新学习(包括开放学习以及互联网创新生态创造)对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正向影响。研究揭示了工业互联网情境下的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为制造企业借助工业互联网驱动商业模式创新提供新的分析框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市场营销
    时间标志对消费者产品偏好的影响
    尚子琦, 庞隽, 刘晓梅
    2021 (10):  145-158. 
    摘要 ( 461 )   PDF(1404KB) ( 297 )  
    近些年,市场经济与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消费者的购物选择。但是,与之相伴的产品信息过剩则增加了消费者的决策困难并引发非理性消费的风险。本文关注消费者在产品的愿望性属性和可行性属性之间的权衡,首次提出时间标志这一细微的环境因素会影响消费者在两种属性之间的权衡结果以及最终的产品偏好。通过五个实验,结果证实:(1)开端时间标志使消费者赋予产品愿望性属性更高的权重并因此更加偏好在愿望性属性上表现更好的产品选项;(2)促进定向是上述影响关系的解释机制;(3)消费者的年龄在上述影响关系中起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不仅进一步深化与拓展了现有的时间标志文献,并且有助于企业选择正确的营销时点提升营销活动的效果,同时有助于消费者正确认识影响其自身产品偏好的环境因素,增加理性消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不确定下的营销投入、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声誉的关系研究
    刘艳博, 耿修林
    2021 (10):  159-170. 
    摘要 ( 280 )   PDF(1289KB) ( 331 )  
    本文以2014—2017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信号传递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实证研究了营销投入与企业声誉的关系,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不确定性对上述二者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增加营销投入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声誉,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不确定性对“营销投入—企业声誉”的关系均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环境不确定性越高,企业社会责任对“营销投入—企业声誉”关系的调节作用越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子商务与信息管理
    知识生态视角下基于WSR的大型工程项目知识共享影响因素及实证研究
    蒋甲丁, 肖潇, 张玲玲
    2021 (10):  171-184. 
    摘要 ( 188 )   PDF(1705KB) ( 134 )  
    针对大型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知识共享活动的特征,本文从知识生态视角出发,运用物理-事理-人理(WSR)系统方法论,从知识生态系统的主体、客体、知识环境和知识技术四个方面系统全面地探讨了大型工程项目知识共享效果的影响因素,构建基于WSR的大型工程项目知识共享效果影响因素模型,并提出了相关研究假设,结合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研究了上述因素对大型工程项目知识共享效果的影响作用。分析结果表明:物理、事理和人理因素能显著影响大型工程项目知识共享效果。为进一步对大型工程项目知识共享效果的提升和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了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行为博弈的重大工程网络舆情传播机制研究
    孙蕾, 孙绍荣
    2021 (10):  185-194. 
    摘要 ( 204 )   PDF(1310KB) ( 134 )  
    重大工程建设关乎国计民生,具有广泛及较高的公众关注度,舆情传播会给政府公信力与工程声誉带来消极的影响,也会减弱重大工程的社会效益,影响社会的稳定及区域经济的发展。基于网络群体的不同利益关切度建立了舆情传播模型,首先分析了在重大工程网络舆情传播中公众风险感知度与政府舆情处置行为选择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其次主要研究了公众信任值考量下的政府决策行为及政府临界值管理模型,并得到了在不同网络舆情传播方向下政府选择采取积极处置措施的最优时间结点的计算方式。最后算例研究表明了模型的有效性。本研究为决策管理部门实现舆情信息的有效处置及化解舆情危机提供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
    高管薪酬粘性形成机理与传导路径研究——基于薪酬外部公平性视角
    孙世敏, 张汉南
    2021 (10):  195-207. 
    摘要 ( 279 )   PDF(1319KB) ( 220 )  
    现有研究大都将高管薪酬粘性归为代理问题,认为薪酬粘性是公司治理不善引起的。本文以2013—2016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薪酬外部公平性视角探索高管薪酬粘性形成机理与传导路径,得到如下三点结论:(1)薪酬外部负向不公平加剧了高管薪酬粘性特征,薪酬外部正向不公平缓解了高管薪酬粘性特征,证明薪酬粘性并非都是代理问题,一定程度上是公司为缓解薪酬外部负向不公平而给予高管的替代性补偿机制;(2)薪酬外部负向不公平会引起薪酬结构调整,隐性薪酬比例提升在薪酬外部负向不公平加剧高管薪酬粘性过程中具有中介遮掩效应;(3)薪酬管制较强时薪酬外部负向不公平加剧高管薪酬粘性的作用更明显,证明薪酬粘性并非单纯的管理漏洞,薪酬管制制度是高管薪酬粘性产生的重要助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下属在领导过程中的能动作用研究:概念、关系及机理
    杜艺珊, 徐立国, 席酉民
    2021 (10):  208-221. 
    摘要 ( 369 )   PDF(1483KB) ( 240 )  
    采用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对7个组织进行实地调研和访谈,从下属视角对下属在领导过程中的能动作用过程、机制和结果进行探索,识别出相关构念和构念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下属在领导过程中能动作用过程的概念地图。研究发现,下属在领导过程中的能动作用过程具体包括下属的内在认知、下属对领导者的识别过程、下属对领导者的反应过程和下属对领导者的影响过程四个部分,并对四个过程之间的作用机理进行描述。结论为以下属为中心的领导研究提供了一个整合性的分析框架,关注了下属在领导过程中的主动性,进一步打开了领导过程的黑箱。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合同柔性对承包人履约行为的激励作用研究:以信息透明度为调节变量
    严玲, 郭亮, 宁延, 严敏
    2021 (10):  222-236. 
    摘要 ( 229 )   PDF(1444KB) ( 145 )  
    在建设工程不确定环境中,发包人选择的合同柔性策略对承包人履约行为有重要影响,但对其作用机理缺乏实证研究。在梳理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将合同柔性分为价格、控制权、再谈判三个维度,引入项目信息透明度作为调节变量,提出并验证了合同柔性的三个维度对承包人字面和尽善履约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信息透明度高的情境下,合同柔性的三个维度对字面履约行为都有正向影响,其中控制权柔性对承包人字面履约行为促进作用最强;信息透明程度对合同柔性与承包人尽善履约行为之间没有调节作用,控制权柔性和再谈判柔性对承包人尽善履约行为都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价格柔性对承包人尽善履约行为没有影响。研究结果深化了建设工程合同柔性的理论研究,更为发包人设计柔性合同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与战略管理
    资源行动视角下并购重组企业协同价值创造机理研究——以中国五矿与中国中冶重组为例
    崔永梅, 李瑞, 曾德麟
    2021 (10):  237-248. 
    摘要 ( 310 )   PDF(1604KB) ( 283 )  
    选取中国五矿与中国中冶并购重组案例为研究对象,剖析并归纳出资源行动视角下并购重组企业的协同价值创造的形成机理及创新路径。通过对中国五矿与中国中冶并购重组的协同价值创造过程进行纵向案例分析,进一步探讨企业如何根据战略定位与组织资源情境进行资源配置和行动选择,剖析并归纳出资源拼凑模式以及资源优化模式下的并购重组企业的协同价值创造的形成机理及创新路径。研究发现:并购重组企业的资源行动受战略定位与组织资源情境协同匹配的作用影响,聚焦于资源拼凑与资源优化两种资源行动选择开展并购整合,分别侧重于内部开发为主的吸纳式整合和内外部开发兼顾的促进式整合,其协同价值创造实现方式经历了业务撬动到平台撬动的转变,最终实现了交易型协同价值创造向集成型协同价值创造的演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资源拼凑到资源协奏——一个制度情境视角的解释
    林菁菁, 张雁鸣, 苏敬勤
    2021 (10):  249-262. 
    摘要 ( 502 )   PDF(2114KB) ( 391 )  
    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源行动往往会经历由“拼凑”到“协奏”的演化,这种组织资源行动的演化除了受到组织内生因素的影响之外,也会受到外部制度层面的影响,但是外部制度层面对其的具体影响机理现有研究并没有细化。本文通过典型的单案例研究,基于制度情境视角,探讨政策和市场两个层面的制度情境对组织资源行动演化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政策情境和市场情境作为外部情境因素推动了资源行动由“拼凑”到“协奏”的演化过程;(2)战略认知结合政策情境和市场情境所对应的机会以及任务复杂程度,匹配企业自身的资源存量,传导了制度情境对资源行动演化的作用;(3)制度情境、战略认知和资源行动演化之间存在密切的互动机理。本研究从制度情境视角探讨组织资源行动的演化机理,并引入了战略认知这一构念,补充并细化了现有对于组织资源行动以及资源行动演化机理的研究,有助于指导企业资源行动实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精准扶贫的激励机制——基于地方国有企业高管的研究
    黄玉菁, 余明桂, 张庆
    2021 (10):  263-272. 
    摘要 ( 306 )   PDF(1236KB) ( 131 )  
    本文基于2016—2019年地方国有上市公司样本,研究高管晋升能否成为地方政府推进国有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有效激励机制。研究发现,地方国有企业参与精准扶贫能提升高管晋升概率,并且在晋升预期较高、扶贫需求较高时该激励作用更显著。此外,企业精准扶贫能在未来降低当地贫困程度。本文从企业精准扶贫的角度丰富了国有企业高管晋升、扶贫治理以及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文献。与此同时,本文研究为完善国有企业考核评价工作,以及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的非市场战略——基于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朱丽娜, 贺小刚, 高皓
    2021 (10):  273-288. 
    摘要 ( 208 )   PDF(1374KB) ( 153 )  
    家族企业在何种情境下倾向于诉诸非市场战略,这一学术问题广受关注但并没有一致的结论。本文基于政策不确定性视角,检验了官员更替与家族企业非市场战略构建之间的关系,并基于中国沪深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政策不确定性明显提高了家族企业的非市场战略投入,但这种作用也受到了企业业绩状况以及媒体报道的影响。具体而言,随着期望落差的增加,政策不确定性对家族企业非市场战略投入的正向作用也随之增强;而媒体报道则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政策不确定性对家族企业非市场战略投入的正向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较低的政策不确定性(市委书记来自本地或反腐败政策执行之后)将减弱家族企业的非市场战略动机。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因地方官员更替产生的政策不确定性是导致家族企业非市场战略投入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媒体的外部治理和反腐败政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企业的行为,上述研究结论支持了正在进行中的政治体制改革和反腐败政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城市出行结构优化的仿真研究
    侯立文
    2021 (10):  289-296. 
    摘要 ( 144 )   PDF(2500KB) ( 112 )  
    为了尽可能满足多样化的出行需求,同时又能照顾到城市经济以及不同出行方式的发展需求,城市交通管理部门需要根据所有出行方式的长期价值贡献来优化其内部结构。为此,一方面基于状态依赖效用函数和Logit模型建立了能反映这种长期收益的动态规划模型,该模型的状态变量是具有Markov性质的方式占比,且引入了前次供给方式来反映其对当前决策的影响;另一方面则利用层次贝叶斯方法中的MCMC算法对供给概率模型中各因素的权重进行了估计,以体现因素权重的差异性。最后,根据新方式动态共乘的占比构造了四种出行方式的市场结构,并计算了前次供给为不同方式的状态转移概率矩阵,通过仿真实验展示了最优策略与总收益的关系、期初和期末出行结构的差异、总收益对方式供给概率的影响,以及动态共乘与前次供给和总收益的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零售模式下制造商渠道入侵的供应链定价研究
    李秋香, 邓清, 黄毅敏
    2021 (10):  297-312. 
    摘要 ( 277 )   PDF(6132KB) ( 330 )  
    从新零售视角出发,构建由制造商和体验店形成的新零售销售渠道。研究新零售渠道入侵前后的两阶段供应链演化模型,分别在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模型下对比了决策者的最优价格,并分析在渠道入侵前后各变量对渠道定价和参与者利润的影响。研究发现:(1)渠道入侵后的分散和集中决策模型下,随着新零售渠道偏好率的增加,新零售价格增加,传统零售价格下降,网络直销价格可能增加也可能下降。(2)无论是渠道入侵前还是渠道入侵后,集中决策下的供应链利润总是高于分散决策下的利润。(3)新零售渠道偏好率的增长会增加制造商利润,同时减少零售商利润,因此新零售渠道偏好率会增强制造商渠道入侵动机。最后通过数值分析发现一定条件下渠道入侵可以增加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从而实现帕累托优化,对供应链系统是有利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考虑需求交叉弹性的多对一型供应链中制造商联盟定价决策问题
    潘林, 马士华, 冷凯君, 初叶萍
    2021 (10):  313-324. 
    摘要 ( 215 )   PDF(1481KB) ( 150 )  
    以两个差异化制造商和一个共同零售商组成的多对一型供应链系统为对象,从需求交叉弹性视角,探讨多对一型供应链中制造商联盟定价决策问题。研究表明:对于制造商而言,在互补型供应链中,当负向需求交叉弹性效应较低时,纵向联盟定价是占优策略;反之,集中联盟定价是占优策略,且均能实现帕累托改进。在竞争型供应链中,当正向需求交叉弹性效应较低时,集中联盟定价是占优策略;反之,横向联盟定价是占优策略,但零售商与消费者利益均将受到损害,难以实现帕累托改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案例研究
    互联网企业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研究
    黄立新, 程昱, 程新生, 李娜
    2021 (10):  325-339. 
    摘要 ( 288 )   PDF(1313KB) ( 280 )  
    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与专业分工不断细化,采购业务对互联网企业运营越来越重要。以国内领先的互联网服务平台KPY公司为案例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扎根分析与问卷调查法,研究发现:互联网企业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在风险评估和监督两方面表现优秀,而在控制环境、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进一步地,从人力资源建设、采购方式、供应商管理、验收环节、信息与沟通共五个方面分析并归纳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据此提出优化策略。本研究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内部控制评价相关研究,扩展了已有的案例研究范式,对同类型互联网企业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建设以及政府部门建立与完善内部控制政策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交媒体数据对台风灾害的预警研究——以利奇马台风为例
    郑苏晋, 郭海若, 宋姝凝, 胡海涛
    2021 (10):  340-352. 
    摘要 ( 297 )   PDF(4134KB) ( 353 )  
    巨灾事件的发生日益频繁,社交网络的即时性特点有助于灾情的迅速评估和灾后重建。本文以2019年9号台风“利奇马”为例,在新浪微博平台上收集了2019年8月9日—14日的260万条微博短文本数据,使用机器学习和优化情感词典两种方法分别对微博短文本进行分析。发现在相同的时间成本下,采用机器学习进行自然语言处理的效果远不如情感词典,机器学习的分析精度受主题与语料库的影响很大。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台风主题下的情感词典对微博短文本进行情绪分析,发现灾损严重的省市情绪曲线会出现更大的波动,人身损失造成的情绪波动远大于财产损失造成的情绪波动。在浙江临海事件中,“好”的情绪曲线与“惧”的情绪曲线存在两个小时的时间差,表明“庆幸”的情绪达到峰值预示着未来很快可能有更重大的灾情发生,这其中的时间差为灾情预警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