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经济与金融管理
    地区差异会影响金融与实体之间的相互转化程度吗?——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微观视角
    徐立, 吴文锋
    2021 (12):  3-14. 
    摘要 ( 252 )   PDF(1235KB) ( 231 )  
    实体经营与金融投资的有机结合被认为是实现我国制造业由大到强崛起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从我国地域特征着手,探讨了制造业企业金融资产和经营收益之间的资源配置选择与效率呈现出的地域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东部地区上市企业经营收益越高,则会有更多资产投资于金融资产。但是,金融资产对经营收益的“挤占效应”却是西部地区更严重。而地区的金融市场发达程度、地方政府干预程度这两个地区软环境指标能够解释上述差异产生的原因。随着金融市场发达程度的增高和地方政府干预程度的下降,金融对经营收益“挤占效应”的负向边际效果逐渐下降,说明政府与市场环境的改善能够显著提升金融与实体之间的资源配置效率。因此,提高落后地区的软环境水平有利于引导制造业企业“脱虚向实”。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股市波动助长了市场投机性吗?
    尹力博, 韦亚
    2021 (12):  15-29. 
    摘要 ( 211 )   PDF(1325KB) ( 178 )  
    高投机性和高波动性一直是中国股票市场的显著特征,本文以中国A股市场为研究对象,从投机性市场异象、均值-方差关系以及宏观风险因子定价三个方面研究了股市波动的加剧对市场投机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股市波动的加剧助长了市场投机性,具体体现在:在高波动率状态下,中国股票市场的投机性市场异象显著增强;同时,市场组合收益率正向的均值-方差关系减弱,宏观风险因子价格偏离理论预期。本文的结论对于加快建设高效的股票市场,强化中国股市的资源配置功能,提高中国股市的监管效率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环境规制对再制造决策的影响
    杨光勇, 计国君
    2021 (12):  30-40. 
    摘要 ( 170 )   PDF(1406KB) ( 172 )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实施了环境规制谱以限制产品在制造、使用以及丢弃等阶段对各类环境的负面影响,这些规制涉及大气环境与陆地环境等。能源使用性产品不仅在制造阶段与使用阶段产生碳排放量,还在丢弃时污染陆地环境。此外,再制造策略通过回收-再制造使用期结束的新产品日益被制造商视为减轻环境影响的友好方式。基于此,文中研究环境规制谱(同时约束产品的丢弃数量与产品产生的碳排放量)如何影响制造商的再制造决策。结论显示:(1)对于无环境规制、单环境规制(陆地或大气规制)与双环境规制(同时存在陆地与大气环境规制)情形,当新产品使用时间较短时,制造商的最优策略是选择再制造策略;当新产品使用时间较长时,不选择再制造策略更有利于制造商。(2)与不选择再制造策略相比,大气环境规制下的再制造策略有利于制造商获得更高利润的范围最小;陆地环境规制下再制造策略有利于制造商的范围最大;双环境规制下再制造策略有利于制造商的范围介于上述两类单环境规制之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影子银行融资能够发挥债务治理效应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李世辉, 邓来, 雷新途
    2021 (12):  41-51. 
    摘要 ( 295 )   PDF(1204KB) ( 265 )  
    过往鲜有文献在微观层面识别企业从影子银行融入资金的规模,因而更多从宏观层面研究影子银行融资的治理效应。本文以2013—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杠杆操纵的程度来识别并衡量微观企业影子银行融资规模,研究发现影子银行融资拥有一般银行信贷无法获取的隐性信息而具备融资合约特殊实施机制,因而更能节约融资企业的代理成本。影子银行融资在“去杠杆”的大背景下客观上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且期限较短、利率高,促使企业选择高质量的投资项目,因此有效抑制了企业非效率投资。拓展研究发现市场化程度越低,融资约束越小,公司治理水平越高,影子银行融资上述治理效应越显著。本文丰富相关研究的同时,能够为影子银行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重要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94—2014年中国港口业与沿海区域经济增长的重心移动轨迹和时空差异分析
    孙建平, 李振福, 匡海波
    2021 (12):  52-59. 
    摘要 ( 161 )   PDF(1172KB) ( 132 )  
    将五大港口群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由全局→局部的分析思路,运用重心移动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模型,建立关于沿海区域港口业和沿海区域经济增长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分析1994—2014年间中国港口业与沿海区域经济增长的时空差异演变与特征。结果表明:在重心移动轨迹上,沿海区域港口业和经济增长重心集中在南部并且有逐渐向长三角移动的趋势。在全局层面上,港口业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呈现由显著正相关到显著负相关的时空差异;沿海区域经济增长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始终保持空间正相关;港口业-沿海经济增长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表现为“正-负-正”三个阶段。在局部层面上,港口业H-H型区域由珠三角向长三角移动,L-L型区域集中在西南沿海区域和环渤海西部;沿海区域经济水平H-H型区域集中在珠三角和长三角以及环渤海南部,整体趋势无太大变化,L-L型区域集中在河北、广西、海南;港口业-沿海经济增长L-L型区域呈现珠三角、长三角两个中心并有向周边区域扩大的趋势,L-L型区域集中在河北以及西南沿海,但两大区域的L-L型空间范围有缩减的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气污染与环境规制对企业库存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广东省工业企业数据
    王雪清, 刘勇
    2021 (12):  60-70. 
    摘要 ( 178 )   PDF(1701KB) ( 230 )  
    本文从系统学视角出发,构建了大气污染与环境规制对工业企业库存产生效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减排政策、工业污染治理投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以及科技投资的变化对广东省工业企业库存和工业经济的影响效应。仿真结果表明:实施减排政策及加大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均可减缓工业企业的库存压力,且两个政策的同时实施对库存压力的减缓作用产生了“1+1>2”的协同效应;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和科技投资均会使工业企业库存压力有所减缓;随着这些政策实施年限的增加及力度的加大,对库存压力的减缓作用越来越强,给工业经济带来的正效应也逐渐增大。最后根据仿真结果,为从环境规制和投资政策的角度降低工业企业库存,促进工业经济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国不确定性对中国经济的时变冲击——基于QBLL-TVP-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张德园, 林宇, 侯县平
    2021 (12):  71-86. 
    摘要 ( 223 )   PDF(3871KB) ( 314 )  
    近年来,伴随着外部不确定性的凸显,中国经济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到外部不确定性尤其是美国不确定性的冲击。为此,本文基于拟贝叶斯局部似然估计的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QBLL-TVP-VAR)模型实证分析了美国宏观经济不确定性、金融不确定性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三类不确定性对中国经济的动态影响及其差异。实证结果表明:(1)美国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引致中国产出和价格分别在2014—2020年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显著下降,对中国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最大;美国金融不确定性仅引致中国产出在2016—2020年显著下降,对中国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居中;而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仅引致中国产出在2019—2020年显著下降,对中国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最小。(2)美国宏观经济、金融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均通过降低中国消费和中美货物贸易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不利影响,但美国宏观经济和金融不确定性还分别通过降低中国投资和中国股价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不利影响。(3)时变预测误差方差分解结果表明,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美国金融不确定性是导致中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外部因素,而在2017—2020年美国宏观经济不确定性是导致中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外部因素。据此,建议政府建立前瞻性预警机制和反应机制、强化对外部不确定性的监测与分析,充分利用多种宏观经济调控工具对国内经济进行适时、精准干预和引导,扩大对外贸易开放、实施多样化的贸易开放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来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冲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与创新管理
    我国四级政府创新政策体系下的企业响应策略与行动:基于扎根理论的多案例研究
    田志龙, 陈丽玲, Taieb Hafsi, 顾佳林
    2021 (12):  87-99. 
    摘要 ( 238 )   PDF(1310KB) ( 289 )  
    企业如何响应创新政策是政府创新政策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本文以我国6家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和扎根理论来探索科技企业对我国中央、省、市、区/县四级政府创新政策及其体系的响应机制,并构建了“认知-策略-行动”理论模型。研究发现,企业不仅会从政策文本中看到政策资源,还能从四级政府创新政策的竞争体系中感知到政治压力和市场压力,并识别出产业信息。并且,不同企业对不同层级政府创新政策的认知水平不同,这种认知上的差异使得企业对不同层级政府创新政策采取不同的响应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EO-TMT交界视角:CEO继任背景下CEO-TMT特征孤立性与企业创新强度的关系
    张悦, 梁巧转, 陈慧
    2021 (12):  100-114. 
    摘要 ( 280 )   PDF(1327KB) ( 268 )  
    在CEO继任背景下,新任CEO往往面对新职位以及新团队的挑战,其与现任高管成员的特征对比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新任CEO与高管成员的磨合和融入过程,进而对新任CEO及高管团队(TMT)的创新战略选择产生影响。本研究基于CEO-TMT交界视角及团队断裂理论,构建出CEO-TMT特征孤立性这一新的反映CEO与TMT成员多维特征对比的关系人口学变量,并探索该变量在CEO继任背景下将如何对企业创新强度产生影响。通过对2012—2014年间657家A股上市公司的CEO继任样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CEO-TMT知识孤立性对企业创新强度具有促进作用;而CEO-TMT认同孤立性会弱化CEO-TMT知识孤立性对企业创新强度的正向作用;CEO-TMT地位孤立性将增强CEO-TMT知识孤立性对企业创新强度的正向作用;与此同时,竞争者继任背景下,CEO-TMT知识孤立性对企业创新强度具有最积极的影响。本文深化了对高管团队特征构成的理解,丰富了CEO继任背景下CEO与高管团队之间的交界对企业创新影响的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宽松货币政策、资产配置与企业创新
    苗文龙
    2021 (12):  115-127. 
    摘要 ( 258 )   PDF(1586KB) ( 177 )  
    本文通过构建包括财富异质性的家庭部门和创新异质性的企业部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得出:宽松货币政策冲击房产资本及金融资本的价格和收益率上升,冲击生产资本的收益率降低,资金多流向传统企业用于房产和金融资产投资,对生产性投资和创新投资形成一定的挤出效应。高收入家庭的资产配置需求为宽松货币政策下的房产和金融资产提供了有力的需求支撑。在此过程中,部分应当被市场淘汰的传统企业未能被市场及时清算、创新企业未能得到宽松的资金支持,从而延缓了创新企业的发展速度、延长了经济低迷时间。货币政策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型,这一效应仍不会改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技术追赶过程的后发企业能力重构演化机制研究
    彭新敏, 刘电光, 徐泽琨, 陈士慧
    2021 (12):  128-136. 
    摘要 ( 184 )   PDF(1539KB) ( 358 )  
    后发企业最终实现技术追赶得益于能力重构。然而,在技术追赶动态过程中,后发企业如何进行能力重构演化机制尚不明确。通过对圣龙的案例分析,本研究发现:市场动态性从外部为后发企业的技术追赶提供机会窗口,主导逻辑则从内部为后发企业的技术追赶提供认知引导。具体而言,初始追赶阶段的市场动态性低,后发企业通过定位逻辑实现能力演化;超越追赶阶段的市场动态性中,后发企业通过杠杆逻辑实现能力转换;行业前沿阶段的市场动态性高,后发企业通过机会逻辑实现能力替代。本研究强调了不同程度市场动态性的重要性,引入了主导逻辑视角,揭示了能力重构演化机制的内在规律。本研究既丰富了技术追赶理论,又为后发企业追赶实践提供了管理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习导向、大数据能力与商业模式创新:产业类型的调节效应
    易加斌, 徐迪, 王宇婷, 杨小平
    2021 (12):  137-151. 
    摘要 ( 268 )   PDF(1454KB) ( 359 )  
    在大数据时代,商业模式的创新与变革成为必然。本文运用学习导向和动态能力相关理论,对学习导向、大数据能力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直接关系以及大数据能力在学习导向与商业模式创新中的中介效应展开研究,并考察产业类型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学习导向和大数据能力与商业模式创新显著正相关;学习承诺、共享愿景以及开放心智与大数据感知识别能力、大数据整合能力显著正相关;学习承诺和深度分析与洞察能力之间显著正相关,但共享愿景、开放心智和深度分析与洞察能力没有显著关系;大数据能力在学习导向与商业模式创新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呈现出学习导向→大数据能力→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机制;产业类型对学习导向与大数据能力、大数据能力与商业模式创新具有调节作用,但对学习导向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关系不具有调节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子商务与信息管理
    企业数字化成熟度模型研究
    王核成, 王思惟, 刘人怀
    2021 (12):  152-162. 
    摘要 ( 1291 )   PDF(1423KB) ( 2620 )  
    如今数字技术逐渐成为技术的主导方式,在快速变化的数字化格局中企业数字化转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数字化进程中,企业为了寻求更适宜的方法与路径来实现转型升级,科学地分析和评估自身数字化水平变得至关重要。本文结合现实需求,在分析数字化与企业数字化转型内涵和本质的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和运用专家评审法等方法,筛选和提炼出关键过程域和具体评价指标,开发了数字化成熟度模型(digital maturity model,DMM)。该模型包括5个关键过程域(战略与组织、基础设施、业务流程与管理数字化、综合集成、数字化绩效)、19个一级指标和63个二级指标。与目前国内外相关评价模型相比,此DMM更能体现数字化商业生态下企业运行模式的变化和数字技术的全面融合与系统应用,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有关数字化新兴现象的见解,也为企业提供了评估数字化综合水平的方法和工具,有助于企业制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目标和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信息通信技术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分析
    张昊, 林勇
    2021 (12):  163-175. 
    摘要 ( 242 )   PDF(1279KB) ( 284 )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简称信息技术)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作用突显,探索信息技术在产业结构优化中的影响路径,将成为我国经济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推动力。本研究基于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03—2017年的数据,首先测算了省际信息技术的生产性资本存量;其后,以鲍莫尔效应的发生机制为切入口,建立动态面板数据GMM模型,从理论和经验两个层面揭示信息技术对产业结构的优化路径。结果发现:(1)总体上,信息技术对各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有明显的投资优化效应,但这种投资效应具有分位异质性,如果信息技术的资本规模基数过低,就不能对产业结构优化产生显著影响。(2)信息技术投资对不同产业发展的影响不同。信息技术投资能有效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但在第二产业发展中存在投资不足与投资低效问题,阻碍了第二产业发展。(3)伴随不同的工业化阶段,信息技术投资在不同地区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信息技术的投资优化效应在东部地区呈现明显的线性增长特征;在西部地区呈“U型”特征,在中部地区仅仅是工业化后期阶段才呈现正向影响。最后,在此结论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市场营销
    图片呈现对消费者关注及接近行为影响效应研究
    武瑞娟, 欧晓倩, 李东进
    2021 (12):  176-186. 
    摘要 ( 379 )   PDF(1961KB) ( 497 )  
    本文重点关注网店情境中图片呈现的产品图片呈现和模特图片呈现,并探讨二者对消费者关注和接近行为的影响效应,以及背后的边界条件和解释机制。研究一为眼动追踪实验,结果证实,对于模特图片呈现,个体对与外貌有关产品关注更高;对于产品图片呈现,个体对与外貌有关和与外貌无关产品的关注无显著差异。研究二和研究三为行为学实验。研究二结果表明,对与外貌有关产品,模特图片会导致更高的接近行为;对与外貌无关产品,模特图片和产品图片对接近行为的影响作用无显著差异;心理模拟在该交互效应中的中介作用显著。研究三结果进一步证实了研究二的结果,并且排除了产品表现不确定性和产品呈现有用性的中介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零供冲突中产品下架对双方品牌绩效的影响研究——消费者视角
    邓广宽, 张剑渝
    2021 (12):  187-199. 
    摘要 ( 227 )   PDF(1371KB) ( 302 )  
    现有文献忽视了零售商与供应商冲突(简称零供冲突)中产品下架所导致的双方的无形损失。本文采用实验法模拟零供冲突情境,基于心理抗拒、情绪信息等理论,研究了消费者在店铺/品牌忠诚以及负面情绪影响下应对冲突下架的反应,以及最终对零供双方品牌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负面情绪高低,当消费者对供应商的品牌忠诚度高(低)于其对零售商的店铺忠诚度时,消费者更倾向于采取店铺(品牌)转换行为应对冲突下架,零售商(供应商)受到的损失更大;当供应商与零售商的顾客忠诚度均高(低)时,消费者应对冲突下架的行为因负面情绪的高低而有所不同:负面情绪较高时,对零供双方忠诚度均高(低)的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取消购买行为,双方损失均大,而负面情绪较低时,对零供双方忠诚度均高(低)的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延迟购买(店铺转换)行为,零售商损失更大。此外,消费者的负面情绪越大(小),品牌转换、店铺转换、取消购买对零供双方品牌绩效的影响被增强(减弱)。研究较为全面地回答了“零供冲突谁更受损”问题,对零供双方是否应该挑起冲突提供了管理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
    性别结构、管理层互动与上市公司市场价值
    梁若冰, 张东荣, 莫雅婷
    2021 (12):  200-212. 
    摘要 ( 311 )   PDF(1279KB) ( 375 )  
    本文采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高层管理者性别结构对企业市场价值的影响,发现女性董监高比例总体上提升了企业市场价值,但具体到各部门则只有女性高管与监事存在正向作用,而女性董事则存在负向影响。通过替代变量分析与工具变量回归,本文发现女性高管的正向作用最为稳健,女性董事次之,而女性监事的作用并不稳健。在对管理层相互作用的进一步分析中,本文发现企业并不存在“蜂后综合征”,且当CEO和董事长同为女性时还会显著提升企业市场价值。此外,当董事长为女性时,较高的女性董事比例有利于提升企业市场价值;而当CEO为女性时,女性高管比例越高越不利于企业市场价值的提升。最后,本文考察了性别结构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影响,发现管理层女性比例较高的公司表现出风险厌恶倾向,且更善于控制营业成本、创新、进行市场推广以及履行社会责任,但非生产性费用的支出较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制度”与“人”是互补还是替代?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领导支持对员工关系型心理契约的影响
    张宏宇, 郎艺, 王震
    2021 (12):  213-229. 
    摘要 ( 254 )   PDF(1432KB) ( 395 )  
    基于意义建构的视角,本文从员工对制度和领导提供支持的意义建构来探讨员工关系型心理契约的建立,对现有文献中关于制度和领导提供的支持之间是替代还是互补关系的分歧进行了初步探索。基于141家企业的1985名员工的分析结果表明,员工感知到的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领导支持和员工成长型工作价值观三者共同影响员工关系型心理契约的建立。对于低成长型工作价值观的员工来说,其感知到的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领导支持相互替代影响关系型心理契约的建立,而对于高成长型工作价值观的员工来说,其感知到的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领导支持相互互补影响关系型心理契约建立的假设并没有得到支持。本文不仅为制度和领导的交互作用、心理契约以及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等研究领域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还回答了“如何更好地利用制度和领导来帮助员工建立关系型心理契约”这一重要的实践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团队中互动动机多样性对绩效影响研究
    曲刚, 王晓宇
    2021 (12):  230-239. 
    摘要 ( 314 )   PDF(1229KB) ( 341 )  
    在以创新能力为重要目标的团队中,动机和行为对团队绩效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基于社会分类-信息加工模型,探究了互动动机多样性如何影响团队反思和团队相似度感知,以及二者又如何影响团队绩效。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了58个团队的数据,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并对假设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App设计团队中,互动动机多样性与团队反思和团队相似度感知负相关,团队反思有利于提升团队创造力和团队满意度,团队相似度感知有利于促进团队满意度,然而其对团队创造力的作用不显著。研究结论揭示了互动动机多样性在团队中发挥的消极作用,探明了不同视角下互动动机多样性的影响路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领导者道德影响力下行效应的阻抑机制——趋避动机理论框架下的“漏斗效应”模型
    赵书松
    2021 (12):  240-251. 
    摘要 ( 438 )   PDF(1328KB) ( 417 )  
    当前组织道德的管理价值备受关注,领导者作为道德榜样发挥对部属的道德影响力被人们寄予厚望。本文基于趋避动机理论框架,按照从环境刺激到自我认同的演进逻辑,探讨领导者道德影响力下行效应的阻抑机制。本文认为,物理阻抑、社会阻抑和认知阻抑是约束领导者道德榜样示范作用的主要障碍,并共同造成领导者道德影响力下行的“漏斗效应”。针对三大阻抑机制,本文构建一个领导者道德影响力下行效应的综合作用模型,并在最后讨论理论意义、管理启示和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相互投资型雇佣关系对员工工作主动性行为的影响
    苗彬, 涂孟
    2021 (12):  252-261. 
    摘要 ( 247 )   PDF(1236KB) ( 206 )  
    如何推动员工工作主动性行为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科学管理问题。相互投资型雇佣关系作为和谐有效的雇佣关系模式能够得到员工积极回应。本研究通过432份调查问卷,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法实证研究相互投资型雇佣关系对工作主动性行为的作用机制,并探究心理安全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和组织信任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相互投资型雇佣关系对工作主动性行为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心理安全在相互投资型雇佣关系和工作主动性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组织信任对心理安全与工作主动性行为之间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本研究丰富了雇佣模式对员工行为的影响研究,拓宽了激发员工工作主动性以实现“人尽其才”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作为的代价:领导奖励缺失与员工非伦理行为
    彭秋萍, 钟熙, 刘善仕, 周怀康
    2021 (12):  262-271. 
    摘要 ( 425 )   PDF(1244KB) ( 383 )  
    领导在员工实施非伦理行为的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但已有研究大多聚焦于领导“作为”下的领导行为对员工非伦理行为的促进或抑制作用,却忽视了领导“不作为”在其间的潜在影响。基于压力源-情绪理论,以领导奖励缺失这种领导“不作为”最典型的表现形式为切入点,本研究重新审视了员工非伦理行为。基于245份有效调查问卷数据,本研究发现:领导奖励缺失不仅对员工非伦理行为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它还通过情绪耗竭的部分中介作用间接导致了员工非伦理行为。进一步纳入主动性人格这种人格特质的情境作用后发现:主动性人格不仅将削弱领导奖励缺失对员工情绪耗竭的正向影响,还将削弱员工情绪耗竭在领导奖励缺失与员工非伦理行为两者关系间的中介作用。本研究从领导者“不作为”视角深化了文献对员工非伦理行为的认识,对组织防范、治理非伦理行为亦具有重要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我牺牲型领导对员工工作-家庭平衡的影响:链式中介与集体主义倾向的调节
    曲怡颖, 徐振亭, 闫佳祺
    2021 (12):  272-283. 
    摘要 ( 381 )   PDF(1307KB) ( 465 )  
    个体对美好生活追求与企业实践需要,使工作与家庭平衡问题成为当下理论研究的热点。然而,现有研究并未系统揭示自我牺牲型领导对员工工作-家庭平衡影响的作用机制。基于此,本研究以工作-家庭平衡理论为基础,试图构建自我牺牲型领导、基于领导的自尊、工作-家庭增益和工作-家庭平衡之间的链式完全中介模型,以及检验员工集体主义倾向的调节作用。通过对231名员工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自我牺牲型领导对员工工作-家庭平衡具有显著的间接积极作用;基于领导的自尊与工作-家庭增益在二者之间发挥着链式完全中介作用;集体主义倾向正向调节自我牺牲型领导与基于领导的自尊之间的正向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与战略管理
    基于静态与动态双重视角下的企业规模、竞争复杂性与市场绩效的关系研究——来自中国家电行业的实证检验
    邓新明, 罗欢, 杨赛凡, 邱雯韵, 舒梅
    2021 (12):  284-294. 
    摘要 ( 124 )   PDF(1225KB) ( 197 )  
    本文从静态和动态的双重视角出发,研究中国家电行业内不同企业规模与规模变化对竞争复杂性的三个维度(行动多样性、行动变化性和行动新奇性)的影响差异,以及这些行动特点是如何进一步影响市场绩效的。结果显示,企业规模以及规模变化对行动多样性、行动变化和行动新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行动多样性、行动变化和行动新奇对市场绩效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本文既丰富了动态竞争领域的研究成果,又对中国家电行业内不同规模的企业如何选择合适的竞争策略组合,以及当自身规模发生变化时家电企业应该如何参与竞争等方面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管理模式对企业成长性的影响实证研究
    李飞, 胡毅, 张奇
    2021 (12):  295-302. 
    摘要 ( 237 )   PDF(1167KB) ( 266 )  
    组织管理是企业构成的基本框架,组织管理模式的选择决定了企业能否有效运行。本文创新性地从定量角度研究组织管理模式对企业成长性的影响,将公司治理作为组织管理模式的代理变量,以沪深A股2000—2019年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高管激励三个维度进行探究。结果表明,过高的股权集中度会损害企业成长,但是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所占比例、高管薪酬激励及高管持股均能显著促进企业成长。进一步地,能源企业因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及企业组织管理模式的特殊性,文章将沪深A股上市的121家能源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与高管薪酬激励的结论与整体一致。与其他企业不同的是,对于能源企业而言,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所占比例及高管持股激励与企业成长性的关系并不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考虑零售商销售努力的CSR闭环供应链定价决策
    舒彤, 曾佳茜, 陈收, 兰舒琳
    2021 (12):  303-315. 
    摘要 ( 149 )   PDF(2747KB) ( 207 )  
    本文构建由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闭环供应链模型,运用Stackelberg博弈理论,基于零售商销售努力和不同主体承担企业社会责任(CSR)的情形,研究闭环供应链的定价决策,并分析了销售努力效应和社会责任行为对企业决策和利润的影响。研究表明,零售商销售努力均有利于降低批发价,提高需求量和废旧品回收率;不同主体社会责任行为均有利于刺激供应链的需求、提高销售努力水平和回收率。与无CSR模型相比,制造商或零售商承担社会责任时,自身经济利润有损失,但相关利益者的经济利润会增加,最终供应链整体利润和社会效用都会增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考虑制造商社会责任的供应链定价与渠道选择策略
    李诗杨, 周楠, 蹇洁
    2021 (12):  316-323. 
    摘要 ( 211 )   PDF(1264KB) ( 212 )  
    本文通过理论模型的构建,研究了一个社会责任制造商和传统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在不同渠道策略下的定价决策模型,进而分析了制造商社会责任对均衡结果的影响,然后从供应链视角、社会整体福利视角提出了制造商的最优渠道策略。研究发现:单渠道策略下,制造商社会责任的增加会降低产品价格,提高供应链利润和社会整体福利;制造商开辟网上渠道,会降低产品的销售价格,提高产品的整体销量;当社会责任系数低于一定阈值时,合理的供应链内部利润转移机制可以解决网上渠道开辟所引发的供应链成员间矛盾冲突,从而达到制造商、传统零售商和消费者的三赢;当社会责任高于一定阈值时,制造商将失去开通网上渠道的动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案例研究
    创业团队身份异质性对团队冲突过程与结果的影响——基于团队断裂带的多案例研究
    田莉, 张劼浩, 袁国真
    2021 (12):  324-338. 
    摘要 ( 370 )   PDF(1440KB) ( 452 )  
    社会认同理论提出团队成员的身份主张对其认知和行为模式有深远影响。基于此,团队冲突的根源可能不是简单地因为成员的观点不同,而是因为在深层次上他们拥有不同的社会身份。然而,以往研究并未对创业团队成员身份的异质性如何影响团队冲突给出明确解答。本研究通过对四个创业团队的多案例分析,刻画了身份异质的创业团队的互动过程。研究发现,团队成员身份异质性会诱发团队内形成断裂带,并依据子团队相对规模可以划分为平衡型和非平衡型断裂带。其中平衡型断裂带使创业团队容易产生合作式冲突,提高了团队成员间的凝聚力,从而降低了团队成员的更迭概率;而因团队成员身份异质形成的非平衡型断裂带使创业团队容易产生让步式冲突,进而导致了团队成员更迭的发生。本研究拓展了有关团队异质性以及团队断裂带的研究,并在创业情境下对身份异质性如何影响团队冲突和结果提供了解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WSR方法论的中国零售企业国际化影响因素研究——名创优品案例
    田歆, 许少迪, 鄂尔江, 吴昭松, 叶国富
    2021 (12):  339-352. 
    摘要 ( 608 )   PDF(2123KB) ( 898 )  
    零售国际化是国际知名零售品牌的常规发展战略,但目前中国零售企业不仅难以走出国门,甚至难以实现全国性跨区域经营。本文以物理-事理-人理(WSR)方法论为理论框架,以中国近年来罕有的快速实现了零售国际化扩张的名创优品为研究对象,探索中国零售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影响因素和管理策略等问题。案例研究表明,名创优品在信息化加载的虚拟零售企业模型指导下,通过加盟模式创新、供应链整合能力输出和品牌输出,实现了外部门店快速扩张,在内部通过双元性创新能力完善其商业模式和运营管理,不断提升供应链和品牌价值,保证了国际化战略的成功实施以及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这一工作弥补了当前零售国际化研究中聚焦西方企业而缺乏中国案例的不足,也间接构建了一种零售国际化战略决策模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总目录
    总目录
    2021 (12):  353-359. 
    摘要 ( 223 )   PDF(849KB) ( 2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