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经济与金融管理
    基于非平衡数据处理的上市公司ST预警混合模型
    迟国泰, 章彤, 张志鹏
    2020 (3):  3-20. 
    摘要 ( 283 )   PDF(1332KB) ( 380 )  

    准确预测上市公司ST状态,对上市公司自身的管理以及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极为重要。本文通过Lasso最小二乘回归筛选ST判别能力最强的指标组合,并用SMOTE过采样技术对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平衡化处理,再通过逻辑回归与BP神经网络的混合模型,基于不同时间窗口的数据对中国上市公司ST状态进行预测。本文创新与特色:一是将BP神经网络和逻辑回归分别得到的公司ST概率与指标数据一同代入BP神经网络模型中预测ST状态,提高了仅用单一判别模型的预测准确率;二是以Lasso最小二乘回归方程的误差最小为目标,寻找对ST状态判别能力最大的一组指标;三是采用SMOTE对上市公司样本进行平衡化处理,解决了非平衡数据下模型判别不准确的问题;四是分别采用了提前2年、3年、4年和5年的数据对公司未来ST状态进行预测,找到了ST预警的最优时间窗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本市场发展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基于上市公司股票流动性视角
    闫红蕾, 张自力, 赵胜民
    2020 (3):  21-36. 
    摘要 ( 318 )   PDF(1251KB) ( 551 )  

    本文研究了A股上市公司股票流动性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资本市场发展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经验证据。本文利用A股上市公司的交易数据、财务数据和专利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股票流动性对企业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利用动态面板模型控制内生性并利用中介效应检验发现,股票流动性促进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有一部分是通过提高企业的实际融资水平,提高研发投资规模,以及吸引机构投资者加强公司治理提高研发投资效率。作为稳健性分析,本文基于拟自然实验的分析视角通过马氏匹配、倾向得分匹配和偏差校正匹配三种方法控制企业的创新活动异质性和自选择偏差,实证结果表明股票流动性好的公司的专利数量和无形资产价值都高于股票流动性差的公司,验证了股票市场流动性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资本市场发展对实体经济具有一定积极作用,为通过发展资本市场,提高股票市场流动性促进企业创新,推动供给侧改革提供了经验证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的非对称与时变效应研究——基于PCHVAR模型
    崔百胜, 高崧耀, 胡春燕
    2020 (3):  37-49. 
    摘要 ( 384 )   PDF(1962KB) ( 356 )  

    本文构建以贸易开放度、第二产业比重和人均收入指数为条件变量,以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本外币存贷款余额为内生变量,以中长期贷款为共同外生变量的条件同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CHVAR),分析中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非对称与时变效应。结果表明,本外币贷款余额与经济增长之间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而与通货膨胀之间互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面对本外币贷款余额的正向冲击,以贸易开放度为条件变量时,贸易开放度高的地区,经济增长的脉冲响应程度也高,而通货膨胀的脉冲响应则低于贸易开放度低的地区;以第二产业比重作为条件变量时,第二产业比重高的地区,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脉冲响应程度也高;以人均收入指数为条件变量时,人均收入指数高的地区,经济增长的脉冲响应程度也高,而通货膨胀的脉冲响应,则呈现出"两端高、中间低"的非对称格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服务业企业升级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世界银行2012年调研数据的实证研究
    辛大楞
    2020 (3):  50-60. 
    摘要 ( 225 )   PDF(1145KB) ( 231 )  

    本文通过使用世界银行2012年发布的我国992家微观企业数据,并综合使用Probit模型、Logit模型以及线性概率模型等多种计量方法,对影响中国服务业企业升级的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从企业层面来看,服务业企业的生产率、运营时间、企业规模、企业面临的腐败程度、企业使用自己的因特网主页、企业出口密集度以及企业引入外商资本等因素,都对服务业企业升级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进一步地,从城市层面来看,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吸引外资的能力以及地区服务业的发展程度等因素,均显著地促进了服务业企业升级。最后,经过进行稳健性分析,本文的研究结论依然成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际财政支出领域研究的知识图谱与动态演进——基于1998—2018年SCI-E和SSCI数据的文献计量分析
    王德卿, 宋吟秋, 张鸿雁, 潘胜杰, 孙毅
    2020 (3):  61-74. 
    摘要 ( 324 )   PDF(2891KB) ( 529 )  

    本文通过文献计量方法,以1998-2018年间Web of Science的SCI-E和SSCI数据库收录的财政支出领域文献为研究对象,探索该领域的文献外部特征,对国际财政支出研究领域的知识图谱和动态演进历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来自美国的学者和研究机构在财政支出研究领域具有统治地位,我国学者和研究机构在该领域尚未形成稳定的贡献和影响力。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由财政支出机制本身转变为对财政支出冲击带来的影响和财政支出的乘数效应。基于研究结果,本文对未来研究趋势做出了预测,认为财政支出带来的冲击影响仍是未来的研究重点,新研究工具的应用可能带来该领域研究成果的爆发,国内学者和科研机构应加强对该领域的研究投入。本文填补了国际财政支出与文献计量结合的研究空白,为财政支出领域未来研究提供引导和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重抽样法处理不平衡问题的信用评级模型
    夏利宇, 何晓群
    2020 (3):  75-84. 
    摘要 ( 222 )   PDF(1166KB) ( 272 )  

    由于履约客户的数量远远大于违约客户,征信数据具备严重的不平衡特征,常用的处理方法较少同时考虑金融机构所关注的违约损失和市场份额因素。本文基于违约损失因素提出迭代重抽样集成模型(IRIM),利用迭代欠抽样方法提升模型对"坏"客户的关注,采用集成方法将弱分类模型转变为强分类模型;基于市场份额因素改进常用的F-value指标,引入评价分类效果的RS指标。在6类不平衡关系下进行模拟研究,并对SSBF数据和中国某银行征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与常用的方法和指标相比,迭代重抽样集成模型能够在确保市场份额不过度减少的情况下降低金融机构的违约风险,RS指标能够恰当地权衡市场份额和违约风险的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信用货币制度下银行存款创造与转移研究
    王兆东, 郭娜, 魏云捷
    2020 (3):  85-96. 
    摘要 ( 285 )   PDF(1174KB) ( 544 )  

    基于2007-2017年我国167家商业银行微观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银行存款货币创造的约束机制、地方债发行的货币效应和利率市场化下存款货币转移三个主要问题,分析了信用货币制度下存款货币创造与转移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银行存款货币创造受到借款人意愿、利率水平、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利润等因素约束,其中国有大型银行对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率较低,区域型银行对货币政策价格和数量工具以及贷款利润水平均较为敏感。(2)新增地方债发行对银行存款货币创造具有显著滞后影响。(3)在利率市场化推动微观经济主体存款转移过程中,价格作用相对有限。据此,本文就如何实施差异化货币调控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效率和银行经营管理能力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对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机制、推动中国货币政策框架转型以及提升商业银行经营能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与创新管理
    上市公司社会网络位置与研发效率研究——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方法
    陈伟, 魏轩, 李金秋, 冯志军
    2020 (3):  97-109. 
    摘要 ( 279 )   PDF(1277KB) ( 437 )  

    本研究主要关注企业所嵌入的社会网络环境对企业研发效率的短期和长期影响,以及我国上市公司实际研发效率评价问题。很多企业都在研发活动中有意识地通过企业社会网络开发自己的外部知识资源,但当前的研究在社会网络对研发效率的影响方向上,存在一定的争议。为了研究处于不同社会网络位置的企业研发效率受到的影响,本文构建了我国上市公司的二模社会网络模型,并采用网络中的178家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结合其研发投入产出数据建立了同时考虑网络位置时滞和投入产出时滞的三阶段DEA模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社会网络位置对上市企业的研发效率有显著的影响,但社会网络位置的不同方面对研发效率具有不同的影响,企业拥有的社会网络连接的数量指标(如点度、结构洞比重)对研发效率主要形成短期的影响,企业在社会网络中与其他节点之间的密切度指标(如接近度、中介中心性)则对研发效率有长期影响;并且不同性质的上市公司所处的社会网络位置对研发效率的影响有所不同。最后本文结合现有的理论对实证结果做出了总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府引导基金能促进技术创新吗?——基于我国科技型初创企业的实证研究
    黄嵩, 倪宣明, 张俊超, 赵慧敏
    2020 (3):  110-121. 
    摘要 ( 342 )   PDF(1179KB) ( 531 )  

    政府引导基金作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帮手,是否通过不同方式帮助了科技型初创企业的发展,提升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从而推动了国家技术进步?本文通过对2010-2017年间各类创业投资基金对科技型初创企业的投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政府引导基金对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并探究了不同情况下促进作用的差异。实证结果显示:政府引导基金能够促进科技型初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且效果优于独立型创业投资基金;采用间接投资方式设立的政府引导基金效果好于采用直接投资的方式;政府引导基金与其他基金联合投资效果好于各基金单独投资;政府引导基金作为领投方的效果好于作为跟投方的情形。因此,我国政府引导基金可采用间接投资的方式,以领投方的身份与其他基金联合投资,更好地支持科技型初创企业进行技术研发与创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府创新补助与公司高管自娱性在职消费——基于外部治理与积极情绪的考量
    彭红星, 毛新述, 张茵
    2020 (3):  122-135. 
    摘要 ( 247 )   PDF(1252KB) ( 288 )  

    本文聚焦于探讨政府创新补助对公司高管自娱性在职消费行为的影响。一方面,政府部门通过制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督促高管专注公司经营,抑制自娱性在职消费行为,称作"外部治理效应";另一方面,政府创新补助的利好消息催生积极情绪,促使高管产生自娱性在职消费的冲动,称作"积极情绪效应"。本文利用A股高科技行业上市公司2009-2014年数据,探讨转型经济背景下政府创新补助究竟表现为何种效应。研究发现,政府创新补助强度越高,管理层自娱性在职消费水平越高,即创新补助表现为积极情绪效应。2013年实施"后补助"政策后,在非国有产权公司中积极情绪效应更为显著,而在国有公司样本中,此效应得以显著缓解,这是因为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政治生态改善,国有企业反腐工作有效抑制了高管积极情绪且提高了公司外部治理水平。在构建新型政企关系背景下,本文结论对于提升创新补助外部治理水平,降低公司代理成本具有重要政策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战略柔性在分维度企业家导向与原始性创新的中介作用
    杨卓尔, 高山行
    2020 (3):  136-151. 
    摘要 ( 282 )   PDF(1411KB) ( 522 )  

    根据创新理论,企业进行创新需要对其所具有的生产要素进行新的整合,企业需要培育战略柔性来缓解创新所需的成本压力,也需要更有柔性的组织架构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企业家导向理论认为,具有企业家导向的企业更倾向于追求创新,尤其对资源需求巨大的原始性创新而言,很多企业都因为缺乏内在柔性并最终影响创新结果。基于对全国303家企业的双份调研数据,本研究整合了企业家导向理论和柔性战略视角,构建了基于企业家导向与原始性创新间关系的中介模型,提出了战略柔性在企业家导向与企业原始性创新关系间起中介作用的六个假设。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上述假设进行检验,表明战略柔性在分维度的企业家导向对原始性创新的影响上中介作用显著。本文拓展了企业家导向理论,并对中国企业根据企业家导向的三个维度(创新性、先动性、风险承担性)如何促进企业原始性创新提出实践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主客观集成的科技计划风险点评估方法
    郑宇
    2020 (3):  152-156. 
    摘要 ( 244 )   PDF(1060KB) ( 302 )  

    针对科技计划风险点评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主客观集成的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在对科技计划风险点调研问卷统计的基础上,利用相关干系人对风险点的评价结果进行动态加权,评价科技计划的主观风险值,同时利用客观数据度量风险点的风险频率和风险敞口,计算科技计划的客观风险值,最后设计一个参数化集结函数对这些风险点进行评估和排序。本文探讨了不同阶段主客观权重设置问题,并对北京市科技计划的风险评估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研究工作可为科技计划监察和风险评估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市场营销
    在线评论对消费者休闲食品购买决策影响研究
    曹裕, 李青松, 万光羽
    2020 (3):  157-166. 
    摘要 ( 560 )   PDF(1160KB) ( 935 )  

    在线评论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以网络休闲食品购买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了在线评论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并验证了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在在线评论与购买决策之间的调节作用。结论表明,在线评论各维度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不同。评论质量、产品卷入度、在线评论卷入度、评论相似性对购买决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评论者资信度对购买决策影响不显著;矛盾性与评论效价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存在差异,当消费者认为在线评论对购买决策影响较小时,矛盾性对消费者购买决策具有正向影响,反之为负向影响;而当食品口味评判标准差异较大时,评论效价对消费者购买决策并无显著影响,当评判趋于一致时,存在正向影响。研究还表明,消费者食品风险感知在评论质量、评论效价、在线评论卷入、评论相似性与购买决策之间均存在正向调节作用,但是在矛盾性、产品卷入度、评论者资信度与购买决策间不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有过食品丑闻你还会再吃吗?——恐惧远端防御视角下食品购买意向波动研究
    李玉峰, 张凡, 张伟伟
    2020 (3):  167-178. 
    摘要 ( 294 )   PDF(1263KB) ( 469 )  

    居民行为模式的变化是食品安全事件最直接的社会表现。本文从恐惧管理远端防御模式出发,研究食品安全事件后消费者态度和行为的变化。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研究事件发生后远端防御情形下消费者购买意向的波动情况;第二部分研究企业信任与政府信任对意向波动的影响及自尊的调节效应。得出:政府加强监管与企业保证,都会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意向。消费者的企业信任和政府信任以及自尊对意向恢复有正向影响,自尊对于政府/企业信任对意向恢复的影响有调节作用,自尊对于企业信任对意向恢复的影响起负向调节作用,而对于政府信任对意向恢复的影响起正向调节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在线评论的用户满意度评价研究
    赵宇晴, 阮平南, 刘晓燕, 单晓红
    2020 (3):  179-189. 
    摘要 ( 682 )   PDF(1226KB) ( 1501 )  

    用户满意度是产品价值实现程度的重要衡量标准,在线评论是用户需求表达的重要渠道。为准确把握市场需求,提升企业产品研发效率,提出一种基于在线评论数据获取用户需求信息并实现用户满意度评价的方法。首先使用基于模糊理论的Kano模型对在线评论中提取的用户需求进行分类,并与情感分析结合构建需求-满意度量化模型,实现了用户满意度定量评价。该方法基于用户需求类型的视角进行用户满意度评价,实现了客观的用户需求获取及需求实现程度的测量,并结合不同需求类型的特征和用户满意度情况确定产品研发和改进的优先级。最后以小米5手机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创新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
    知识员工胜任素质与人力资本贬值关系研究
    黄维德, 柯迪
    2020 (3):  190-202. 
    摘要 ( 242 )   PDF(1353KB) ( 430 )  

    外部环境快速变化使人力资本贬值成为一项重要的管理难题。不同于以往研究仅关注人口统计学变量等表层个体特征的影响,本文基于胜任素质理论,以知识创造为中介变量,试图揭示深层次个体特征与人力资本贬值间内在联系;同时以激励机制为调节变量,分析不同激励条件下,胜任素质与人力资本贬值间关系的差异性。研究收集了842位知识员工样本数据,基于全效应调节模型、自主重复抽样等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显示:具备高胜任素质的个体,其人力资本贬值程度较低;部分原因在于他们能通过高水平的知识创造减缓人力资本贬值;激励机制方面,薪酬、发展与工作激励均能促使低胜任素质员工人力资本贬值程度下降,而只有工作激励才对高胜任素质员工有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在职业目标与个性化交易及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研究
    吕霄, 樊耘, 马贵梅, 阎亮
    2020 (3):  203-214. 
    摘要 ( 376 )   PDF(1223KB) ( 538 )  

    个性化交易因有助于员工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融合而受到学界青睐,但是以员工为出发点的个性化交易能否激发员工利组织的行为有待进一步探索与实证检验。本研究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揭示了内在职业目标如何影响个性化交易并促使员工表现出当今组织迫切需要的创新行为。对327份员工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等分析方法,结果表明:(1)内在职业目标正向影响个性化交易;(2)个性化交易正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3)个性化交易部分中介了内在职业目标与员工创新行为;(4)个性化交易部分中介了内在职业目标与创新自我效能感;(5)创新自我效能感部分中介了个性化交易与员工创新行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知识型员工工作家庭双向冲突对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
    宋嘉艺, 张兰霞, 张靓婷
    2020 (3):  215-225. 
    摘要 ( 351 )   PDF(1200KB) ( 483 )  

    以往有关员工创新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多建立在领域间相互独立的假设基础之上,忽略了领域间相互作用关系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本文依据自我决定理论和资源保存理论,基于412份两时点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层次回归以及Bootstrap法探讨了知识型员工工作家庭双向冲突对其创新行为的影响,并检验了自主性动机的中介作用和社会支持感知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知识型员工工作家庭的双向冲突均对其创新行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只是不同方向的工作家庭冲突对创新行为的影响强度不同:与家庭-工作冲突相比,知识型员工的工作-家庭冲突对创新行为的负向影响更强;自主性动机在知识型员工工作家庭双向冲突影响创新行为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社会支持感知中的家庭支持感知调节了知识型员工工作-家庭冲突通过自主性动机影响创新行为的中介作用。这些研究结论既是对创新行为领域的重要拓展,同时也为提升员工创新行为管理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员工安全行为视角的企业安全生产影响元分析
    王琦玮, 梅强, 刘素霞, 张菁菁
    2020 (3):  226-237. 
    摘要 ( 245 )   PDF(1236KB) ( 465 )  

    员工安全行为作为企业安全生产保障的基本元素,能够显著提升员工职业安全健康和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本研究在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使用元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探索员工安全行为与企业安全生产之间的关系,一共23篇文献的26个独立样本纳入元分析。元分析结果表明,员工安全行为与安全结果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安全管理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究设计、国家的发达程度以及企业规模对员工安全行为和企业安全生产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行业性质的调节效应显著。元分析的结果进一步证明安全行为对安全生产有积极影响,因此,企业应依据安全行为的不同维度,采取不同的措施提升员工的安全行为,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与战略管理
    “去家族化”如何影响家族企业战略?——基于跨国并购视角的动态分析
    于晓东, 李宇萍, 刘刚
    2020 (3):  238-251. 
    摘要 ( 302 )   PDF(1237KB) ( 457 )  

    本研究基于跨国并购的视角,关注了家族企业"去家族化"如何影响企业战略。借助人工收集获取的研究样本,本研究发现,进行"去家族化"的家族企业更愿意实施跨国并购。并且,这种影响具有明显的动态特征:跨国并购与董事长年龄之间具有先扬后抑的"倒U型"关系,与家族持股比例间具有"正U型"关系。本研究跳出了"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间有何不同"的传统研究范畴,基于跨国并购的角度阐述了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之间可能的身份转换对于企业战略的影响,并以动态的视角加以审视。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总结归纳得出了"‘去家族化’情境下的家族企业跨国并购分析矩阵",为现阶段中国家族企业的跨国并购提供了分析工具与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领头羊”效应?家族企业行业地位与绿色战略的关系研究
    吕斐斐, 朱丽娜, 高皓, 贺小刚
    2020 (3):  252-264. 
    摘要 ( 313 )   PDF(1250KB) ( 516 )  

    绿色发展理念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诉求,也是我国政府目前关注的战略重点,而家族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绿色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是影响全国绿色改革成效的关键因素。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探讨了家族企业所处的行业地位与其绿色战略之间的关系,并基于社会情感财富理论与社会关系网络理论检验了家族企业第二代的继承意愿与企业关系网络在行业地位与绿色战略关系之间的调节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家族企业在制定绿色战略的决策过程中具有"领头羊"效应,为了满足利益相关者如政府、消费者、媒体等对其绿色生产的高期待,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企业更加愿意采取绿色战略。其次,第二代的高度继承意愿会增强家族行业领先地位对绿色战略选择的正向影响,即有潜在继承者的家族企业具有长期导向会更倾向于保持行业领先地位而选择绿色战略以积累长期声誉资产。另外,处于弱企业关系网络地位的家族企业更能发挥其在绿色创新中的行业领先优势,其中的重要逻辑便是弱企业关系网络增加企业关系网络中绿色创新合作的灵活性以及有效信息交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会计与财务管理
    信息优势、机构投资者异常交易与解禁股减持
    张萌, 鲁桂华, 张永珅
    2020 (3):  265-278,288. 
    摘要 ( 464 )   PDF(1230KB) ( 540 )  

    本文以我国A股2012-2018年解禁股减持为研究事件,对"大非"和法人股东减持前后机构投资者的异常交易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相对于减持之后,机构投资者在减持之前的超常净卖出显著更高;减持规模与机构投资者的超常净卖出显著正相关;相对于小规模减持,机构投资者对大规模减持会表现出更明显的择时行为;减持股票的未预期盈余与机构投资者的超常净买入显著正相关;相对于减持后,减持前股票的未预期盈余与机构投资者超常净买入的正相关关系更显著。以上结果说明解禁股减持期间,机构投资者的异常交易是因为具有信息优势。进一步检验发现,机构投资者在解禁股减持期间的收益显著为正,且信息优势与其收益显著正相关;当分析师关注度较低时,机构投资者的信息优势将更显著。基于上述结果,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在中国资本市场信息传递中所扮演的角色,为监管机构制定公平披露准则提供有效的经验证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两阶段DEA Leader-Follower模型的固定成本分步分摊方法研究
    张冉, 冉伦, 李金林, 杜涛
    2020 (3):  279-288. 
    摘要 ( 246 )   PDF(1136KB) ( 258 )  

    本文针对两阶段决策单元的固定成本分摊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两阶段DEA Leader-Follower模型的分步分摊方法。首先,利用基于Minmax思想的DEA方法完成DMU整体的成本分摊。然后,利用两阶段DEA理论中的Leader-Follower模型完成每个DMU两阶段的成本分摊。取两阶段分别作为Leader时得到的成本分摊量的平均值作为最后的成本分摊方案,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分摊公平性,有利于分摊方案的执行。数值算例部分也证明了本文提出的方法有效可行,能够为管理者进行固定成本分摊提供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物流系统功能要素间效益协同机理研究:以鲜切花为例
    程士国, 朱冬青
    2020 (3):  289-299. 
    摘要 ( 208 )   PDF(1372KB) ( 455 )  

    建立物流系统功能要素间成本投入数理模型,重点研究物流效益协同产生的机理,找出物流功能要素间成本投入满足效益背反与效益协同的条件和分界线,并通过算例分析对理论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当模型最优解为内点解、物流系统功能要素间质量替代弹性足够小且产品价格质量弹性足够大时,物流系统功能要素间成本投入满足效益协同。其他情况下,则满足效益背反。对鲜切花物流系统的案例研究表明,其功能要素间成本投入存在效益协同,与理论预测一致,并依此提出了完善其物流系统的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深度信念网络优化BP神经网络的交通流预测模型
    孔繁辉, 李健
    2020 (3):  300-306. 
    摘要 ( 348 )   PDF(1359KB) ( 320 )  

    为提高BP神经网络预测精度,基于深度学习理论提出一种深度信念网络(DBN)算法优化传统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该预测算法由多层限制玻尔兹曼机(RBM)组成,采用无监督学习算法训练参数,然后利用反向学习微调网络参数,进而优化BP神经网络的阈值和权值,通过训练模型求得最优解。实验表明,该预测模型克服了传统神经网络容易陷入局部最优以及函数拟合度不高的缺点,可有效提高交通流预测精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案例研究
    互补共融还是纵横分隔?——基于互补视角的平台组织架构设计研究
    张敬博, 葛京, 杜艺姗
    2020 (3):  307-322. 
    摘要 ( 292 )   PDF(1267KB) ( 438 )  

    互补性是平台组织架构设计的底层逻辑。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从互补性视角探索了平台型企业内部的互补性架构设计。研究发现,平台组织配置的共用资源集合间存在纵向的系统功能互补,不同共用资源集合内也存在差异化的横向互补性。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由横、纵向互补性共同糅合形成的互补性共融架构。该架构能够为平台组织中的参与者提供自组织赋能,帮助其更高效地满足用户快变的产品需求并创造价值。本文结论扩展了平台企业在系统层次架构设计的理论内涵,提出了多维度的互补性共用资源的配置策略,有助于平台企业更高效地平衡控制与自治间的两难,也深化了平台研究中的互补性理论观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混改条件下股权结构与国资监管方式的选择——基于多案例角度研究
    沈昊, 杨梅英
    2020 (3):  323-336. 
    摘要 ( 449 )   PDF(1414KB) ( 851 )  

    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但当前的国资政策和国资监管体系存在较多与混合所有制改革不匹配、不协调、不适应的地方。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选取中央企业所属五家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企业作为典型研究案例,从国有控股、国有参股、境外国有资产为分类的角度,尤其是结合机构改革和混改过程中的新情况,研究了不同类型股权结构和国资监管方式的匹配关系,并首次对国有参股企业的国资监管进行案例研究。本文分析了当前国资监管存在的短板与不足,研究了新出现的"假参股"企业的监管问题,结合混改条件下国资政策的变化,新提出了"参控同管""逆向监管"等监管思路,推导出了未来国资监管的架构和路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