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经济与金融管理
    中国股市牛熊市的周期性转换特征——基于DMCPSO-HSMM模型
    杨杰, 冯芸, 杨豪
    2024 (11):  3-13. 
    摘要 ( 74 )   PDF(3327KB) ( 68 )  
    本文围绕中国股市市态的周期性转换,深入研究了沪深300指数收益率的时变分布特征。通过在标准粒子群算法中引入K-Means++聚类算法动态种群重组和混沌搜索策略提出了动态多种群混沌粒子群算法,并基于此对隐半马尔可夫模型的初值进行优化。实证分析发现,中国股市存在三种市场状态——熊市、牛市和震荡市,并且牛市基本总是跟随在熊市之后,而牛市之后市场有更大的概率转向震荡态势,震荡市和熊市分别在股市的“尖峰”和“厚尾”特征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基于解码结果,利用粗粒化方法构建了模态转换网络并识别了关键性的枢纽模态,还进一步分析了大、中、小盘股的牛熊市协同性,大盘股和中小盘股间周期性地出现显著的两极分化特征。最后,本文提出了更加准确的样本外预测方法,并通过一个简易的择时交易策略证明了本文模型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能促进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吗?
    许广月, 蒋宏宇, 姜明奇
    2024 (11):  14-25. 
    摘要 ( 43 )   PDF(2500KB) ( 33 )  
    本文利用2003—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六个维度构建了中国30个省份的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指标体系,并将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作为实验组,采用广义合成控制法和双重差分法,考量《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对该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影响,进一步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对其作用机制展开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该规划对长江经济带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长江流域东部地区的促进效应在整体上最优,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差,且对上海、江苏、云南、重庆、江西、浙江六省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更明显。相较于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对外开放和地区经济增长的中介效应不显著,环境规制、新型城镇化和就业结构优化在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中介效应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带一路”沿线中国港口城市营商环境评价及对策研究
    刘家国, 武娟娟, 吴志鹏
    2024 (11):  26-37. 
    摘要 ( 34 )   PDF(1468KB) ( 30 )  
    港口城市是“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优化营商环境对提升港口城市综合实力,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一带一路”沿线我国17个港口城市为研究对象,以城市资源禀赋和功能定位为重点,对港口城市营商环境进行重新定义和量化,从经济和市场环境、法治和政策环境、人力资源和创新环境、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以及污染控制和环境治理5个维度构建了港口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计算了17个港口城市的营商环境得分。在此基础上,从整体和个体角度分析了营商环境建设情况及其时间和空间变化趋势,并给出了港口城市优化营商环境的相关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积极的货币财政政策促进“国民共进”的效应研究
    王彦平, 陶慧芳, 李政, 温志强
    2024 (11):  38-49. 
    摘要 ( 23 )   PDF(2643KB) ( 19 )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促进国企和民企发展的作用机制、传导路径及政策效果有所不同。本文构建DSGE理论模型,考虑我国经济实际运行状况并纳入企业异质性特征,研究了税收、政府支出和货币政策等外生冲击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就业、投资和产出的非对称影响。基于2010—2019年沪深A股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消费税、资本所得税和劳动所得税的减税政策能较好地惠及民企,推动民企发展;积极的财政支出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则更利于国企提升效率,同时引致国企挤占民企的融资和发展空间;另外,以劳动力替代弹性反映的“体制性优势”影响各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应。因此,为了避免单一宏观经济政策造成国企与民企“此消彼长”,应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政策组合实现“国民共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金融周期:指数构建及其与经济周期的相互影响
    鲁小凡, 王频, 侯成琪
    2024 (11):  50-60. 
    摘要 ( 16 )   PDF(1826KB) ( 18 )  
    鉴于在度量金融周期时缺乏统一的标准对众多金融周期相关变量进行筛选,本文根据金融变量是经济周期的领先指标且对经济衰退有预测作用的特性,以预测经济衰退的能力为标准筛选最优的金融周期指数,并进一步分析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的相互影响。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检验金融周期指数对经济衰退的预测能力,本文发现,以银行提供给私营非金融部门的信贷测度信贷规模,利用信贷、信贷/GDP、住房价格和股票价格四个变量估计动态因子得到的中国金融周期指数是最优的。利用TVP-SV-VAR模型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金融周期正向冲击对经济周期的影响呈现明显的驼峰线特征,而且不存在显著的时变效应;经济周期正向冲击对金融周期的影响呈现明显的U型曲线特征,而且存在显著的时变效应;新冠疫情时期经济周期冲击对金融周期的影响与其他时期相比存在显著的差异;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对经济周期的影响随着滞后期数的增加,而逐步增强并且非常持久,对金融周期的影响会非常迅速地达到高峰并开始减弱。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与创业管理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高管职业流动对企业合作网络的影响——以风险投资行业为例
    沈睿, 卢青云, 林其欣, 路江涌
    2024 (11):  61-69. 
    摘要 ( 35 )   PDF(1418KB) ( 26 )  
    高管职业流动往往伴随着企业人力和社会资本的转移,进而作用于企业间的合作关系网络。作为知识密集型行业,风险投资行业中由高管职业流动所形成的人际关系网络对投资机构间合作关系的形成至关重要。基于资源基础观,本文探究了风险投资机构高管流出对其原任职机构合作关系网络拓展的影响,并以中国风险投资行业为研究情境,对1015家活跃风险投资机构的高管流动数据和投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风险投资机构高管的流出能够促进原任职机构拓展其外部合作关系,该积极影响对于处在网络边缘以及高管团队规模较小的资源稀缺型风险投资机构更为显著。本研究揭示了高管流出对原任职企业的积极影响,丰富了企业间关系形成的微观机制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研发联盟组合视角的企业绿色创新实现方式研究
    毕静煜, 谢恩, 成璐璐
    2024 (11):  70-83. 
    摘要 ( 26 )   PDF(1379KB) ( 14 )  
    本研究从联盟组合的视角出发,基于2000—2019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上市企业专利申请数据,采用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研发合作伙伴的绿色创新平均程度和离散程度如何作用于企业的绿色创新产出;同时分析了研发联盟组合资源的宽度和深度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研发合作伙伴绿色创新的平均程度及离散程度分别对企业绿色创新产出产生正向和阻碍作用;研发联盟组合技术资源的宽度减弱了研发合作伙伴绿色创新离散程度对企业绿色创新产出的负向作用;研发联盟组合技术资源的深度分别增强了研发合作伙伴的绿色创新平均程度和离散程度对企业绿色创新产出的正向和负向作用。本研究旨在从联盟组合的视角为企业绿色创新实现方式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履行员工社会责任与创新绩效——机制与证据
    郑莉莉
    2024 (11):  84-97,109. 
    摘要 ( 36 )   PDF(1475KB) ( 22 )  
    本文聚焦企业履行对内部利益相关者即员工社会责任的视角,探讨企业履行员工社会责任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使用2007—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履行员工社会责任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是正向且显著的,企业履行员工社会责任通过员工稳定性、劳动生产率、技术部门员工占比和高学历员工占比提升企业创新绩效,且该效应存在较为明显的企业间差异。加入工具变量的两阶段模型、替换解释变量、基于PSM-DID模型、安慰剂检验和多期DID模型检验验证了结论的稳健性,研究对于推动企业履行员工社会责任以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具有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管团队海外经历背景与企业创新
    王韧, 周宇婷, 陈嘉婧, 黄瑞钦, 张少勇
    2024 (11):  98-109. 
    摘要 ( 31 )   PDF(1284KB) ( 13 )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创新已然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已有较多文献关注高管社会关系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但从高管个人经历为视角的研究相对匮乏。高管海外经历背景能否促进企业创新?其内在机制是什么?本文研究发现:高管团队海外经历背景能促进企业创新,这种促进作用存在异质性,在非国有企业中表现出更为显著的效果。在机制检验中发现,高管团队海外经历背景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抑制管理层短视程度、提高企业的风险承担能力来促进企业创新,并且外部支持对融资约束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对管理层短视及风险承担起到了负向调节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为改善企业管理人员的配置结构以促进企业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
    曾元, 陈小军, 黄安强
    2024 (11):  110-118. 
    摘要 ( 30 )   PDF(1221KB) ( 19 )  
    为揭示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的深层耦合关系,本文利用2009—2017年中国A股3438个上市公司数据,使用面板模型分析了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水平和创新效率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企业产权性质和内部控制水平对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之间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企业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水平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企业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第二,公司产权性质和内部控制水平对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影响。在非国有企业中,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水平的负向影响更为显著;而在国有企业中,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效率的正向效应更加显著;内部控制既能强化融资约束对创新水平的抑制作用,也能增强融资约束对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的研发溢出与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全球价值链攀升的调节效应
    宋炜, 曹文静, 周勇
    2024 (11):  119-130,143. 
    摘要 ( 84 )   PDF(1316KB) ( 20 )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的工业高质量发展不仅取决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的研发溢出,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影响。本文构建了一个两溢出、两部门和三要素的2×2×3开放经济模型,利用2000—2019年中国工业动态面板数据估计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的研发溢出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在控制研发效率等变量的影响后发现:随着创新的高质量转型,研发国际溢出的所有权优势引致的“市场攫取”提高了全球价值链攀升的成本,弱化了知识产品在邻近空间集群的空间关联性,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作用不显著。全球价值链攀升有助于研发国际溢出的持续释放,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研发国内溢出的有效吸收,提高了研发溢出的内外关联性优势,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上述结论具有深刻的政策含义:提高工业的高质量发展能力,除进一步化解研发国内国际溢出的制度性堵点外,更大程度上还取决于通过构建研发国内国际溢出空间协同联动的新发展格局,提升研发国内国际溢出在全球价值链攀升中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市场营销
    健康还是美味?广告诉求和自我问责感对食品购买意愿的影响
    江红艳, 刘恬, 刘慧雯
    2024 (11):  131-143. 
    摘要 ( 18 )   PDF(1433KB) ( 13 )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广告商推出的各类健康诉求广告引起了消费者的追捧;同时,与之相对应的美味诉求广告也同样受到消费者欢迎。而企业选择健康诉求还是美味诉求才能更有效地刺激食品消费行为产生?鉴于此,本研究立足于自我差异理论的视角,考虑人们缩小实际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差异的倾向不同,探究广告诉求(健康vs. 美味)与自我问责感(高vs. 低)对消费者食品购买意愿的交互影响,并考虑在产品类型(不健康vs. 健康)这一调节变量上的差异。实验1a和1b表明,在高(低)自我问责感的条件下,健康(美味)诉求会显著提升消费者的不健康食品购买意愿。实验2在基于目标选择模型的理论基础上,发现功能性/享乐性目标激活强度是广告诉求与自我问责感对不健康食品购买意愿产生交互作用的中介机制。此外,实验3揭示了产品类型(不健康vs. 健康)可以作为上述效应成立的边界条件。具体而言,针对不健康产品,广告诉求与自我问责感的交互效应与先前研究结果保持一致;而针对健康产品,上述效应不显著。本研究结论拓展了自我差异理论和基于目标选择模型的理论内涵,同时为企业在不同诉求广告设计和产品宣传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实践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品牌越强大消费者越支持?——品牌竞争中的消费者保持平衡心理与优胜者反感心理
    晋向东, 范秀成, 宋文豪, 刘建新, 孔繁昌, 王敏, 袁靖波
    2024 (11):  144-155. 
    摘要 ( 20 )   PDF(1418KB) ( 23 )  
    强弱品牌广告竞争是非常常见的现象,弱势品牌有时采用劣势者广告定位策略。当前对于广告竞争情境下弱势品牌采用劣势者广告定位策略的研究处于空白,其效果及作用机制依然未知。本研究聚焦于广告竞争强度对弱势品牌劣势者广告定位策略的影响效果及背后的中介机制和调节机制。三个实验的结果显示,随着广告竞争强度提高,消费者对采用劣势者广告定位策略的弱势品牌的购买意向不断提高,消费者广告同理心、保持平衡心理、优胜者反感心理具有链式中介作用,消费者权力距离信念具有调节作用。本研究揭示了强弱品牌广告竞争中弱势品牌采用劣势者广告定位策略的作用机制,包括竞争情境下弱势品牌劣势者广告定位策略的中介机制和调节机制,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费者更青睐专业主播还是明星主播?——一个被中介的调节作用模型
    张其林, 乌云
    2024 (11):  156-167. 
    摘要 ( 37 )   PDF(1350KB) ( 42 )  
    在专业主播和明星主播齐头并进的格局下,本文基于角色理论与3项实验考察了两者的差异化带货效果。研究结论表明:专业主播(vs. 明星主播)更能够提高消费者购买意愿;产品类型对两者的差异化带货效果具有调节作用,具体来说,对于非明星主播代言的产品,专业主播(vs. 明星主播)更能够提高消费者购买意愿,而对于明星主播代言的产品,两类主播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带货性质也对两者的差异化带货效果具有调节作用,具体来说,在商业性直播带货情境下,专业主播(vs. 明星主播)更能够提高消费者购买意愿,而在公益性直播带货情境下,明星主播(vs. 专业主播)更能够提高消费者购买意愿;感知匹配性中介了上述两个调节效应。以上结论丰富了直播带货的相关研究,对于社会责任营销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还为主播改进直播手段和企业、政府用好直播带货提供了更具针对性的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
    灵性资本:多维度结构、测量与创造性问题解决影响验证
    屠兴勇, 张巧, 陈慧妍
    2024 (11):  168-180. 
    摘要 ( 17 )   PDF(1329KB) ( 14 )  
    灵性资本是基于个体更高层次的动机和成就需要驱动下的新“资本”模式之一,其特色在于通过心灵审视和笃信探索以促进自己不断成长和实现价值的全新典范。针对员工灵性资本,目前研究多停留在概念讨论阶段,欠缺具有一定信效度的工具来测量这个概念,而在将心灵元素上升为管理行为科学以进一步指导管理实践的过程中,重新勘察和量化测量显得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构建灵性资本的测量体系,基于扎根理论方法开发出以“反省审视”“多元开放”“挑战探索”和“换位移情”为中心范畴的灵性资本多维构思模型,以探索性因子分析初步验证这4个维度的内容效度,开发出包括16个题项的灵性资本量表;通过CFA并采用组合信度和AVE方法检验其具有良好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最终确立二阶四因素的灵性资本最优测量模型;采用PROCESS插件验证灵性资本对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影响机制效应。研究结果显示: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在灵性资本与创造性问题解决关系间起中介作用,问题解决要求调节了灵性资本对创造性问题解决影响的间接效应。本研究为灵性资本的效能机制提供新证据和新发现,对帮助员工有效提升创造性问题解决提供富有意义的管理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再职型新员工社会价值肯定感的组织间传递及对知识领地行为的影响
    杨皎平, 刘俊杰, 王淑君
    2024 (11):  181-193. 
    摘要 ( 22 )   PDF(1379KB) ( 9 )  
    在员工跨组织流动日益常态化的情境下,如何对再职型新员工实施组织社会化管理使其参与知识共享非常值得研究。虽然已有研究注意到了再职型新员工的身份特殊性,但对于其在旧组织中取得的组织社会化成果与新组织的联系缺乏研究。本文基于模拟实验数据与统计调研数据,分别采用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探索了社会价值肯定感在新旧组织中的传递过程,以及对新组织社会价值肯定的感知影响知识领地行为的机制。研究发现,组织间接触可促进再职型新员工在新组织中获得社会价值肯定感,其获得的社会价值肯定感通过组织社会化与心理安全感的链式中介负向影响其知识领地行为。研究结果丰富了组织社会化理论,拓展了资源保存理论在组织社会化和知识领地行为中的应用,为相关组织对再职型新员工的管理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算法控制、表面顺从与零工工作者服务绩效:压力感知的调节作用
    郭彤梅, 郭秋云
    2024 (11):  194-205. 
    摘要 ( 34 )   PDF(1309KB) ( 24 )  
    新零工经济时代,算法成为平台企业与零工工作者连系的重要纽带,也成为平台企业对零工工作者管控、奖惩的关键途径。算法控制下的零工工作者以完成任务为导向,缺乏对平台企业的情感承诺,倾向于通过表面顺从来应对算法控制,从而产生了较低的服务绩效。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本研究拟探索算法控制下零工工作者的表面顺从行为,并检验其在算法控制与服务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此外,本研究还发现零工工作者的挑战性压力感知和妨碍性压力感知对算法控制与表面顺从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算法控制能够正向促进零工工作者的表面顺从,而表面顺从则引发较低的服务绩效;但当零工工作者感知算法控制为挑战性压力时,算法控制会降低员工的表面顺从行为;而对于将算法控制感知为妨碍性压力时,算法控制会加剧员工的表面顺从行为。上述结果揭示了算法控制下零工工作者的行为策略及心理感知,对平台企业优化算法控制策略和平台生态系统有一定的实践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会计与财务管理
    并购对赌协议与并购方预期管理行为
    杨圣之, 陈钦源, 王皓
    2024 (11):  206-217. 
    摘要 ( 17 )   PDF(2334KB) ( 12 )  
    本文研究并购对赌协议的设置对协议期内并购方预期管理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现有关于并购对赌协议研究中,大多聚焦对被并购公司(被约束方)的影响,而本文关注并购对赌协议对并购方(受保护方)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业绩对赌协议期间,并购方业绩达到(超过)分析师一致性盈余预测的概率显著提升,这可能是因为并购方在并购对赌协议期间进行了向下的业绩预期管理。在业绩预告前,分析师一致性盈余预测与上市公司是否参与了业绩对赌没有显著关联;而业绩预告后,参与了业绩对赌的上市公司的分析师一致性盈余预测显著下降。在并购对赌协议期间,并购方达到(超过)资本市场预期会引起更强烈的市场反应,这可以解释预期管理的动机。同时,在公司治理制度能够对上市公司管理者有效约束的企业中,这一现象会显著减弱。最后,上市公司也倾向于在并购对赌协议期间进行盈余管理操作,但是盈余管理的幅度较为有限,并不会对上市公司的业绩是否能够达成投资者预期造成显著影响。总而言之,本文发现并购对赌协议的设置对并购方产生了“溢出效应”,作为并购方的上市公司,通过预期管理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这一发现在理论上弥补了现有并购对赌协议和业绩超预期研究的不足,对如何进行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制度建设同样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注册制下的信息披露、退市机制与市场运行——基于计算实验视角
    崔毅安, 杨宗杭, 韦立坚, 熊熊
    2024 (11):  218-226,247. 
    摘要 ( 16 )   PDF(1649KB) ( 13 )  
    注册制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牛鼻子”工程,本文以注册制改革中两大核心要素——信息披露和退市机制为抓手,旨在分析与防范注册制改革中的微观机制及其风险。通过构建人工股票市场,对潜在风险及其演进过程进行模拟,研究发现:个人与机构投资者信息获取处理能力不同,可能增加市场信息不对称;壳价值消失与退市机制打通可能增加市场短时波动;信息披露和退市机制协同叠加可以改善市场运行质量。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构建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的差异化信息披露体系;防范壳价值消失和退市机制打通可能带来的市场短时波动加剧;基于系统观念寻求注册制市场机制设计的协同方案。本文对于政策制定者进行有效的注册制市场监管和机制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作管理
    数字化平台赋能对平台惯例形成的影响研究
    宋晶, 陈劲, 孙永磊
    2024 (11):  227-234. 
    摘要 ( 27 )   PDF(2171KB) ( 13 )  
    数字化平台已经成为企业实现竞争优势的重要支撑。本文主要研究数字化平台赋能对平台惯例形成的影响,在文献梳理和理论推演的基础上,构建了平台赋能对平台惯例形成的因果关系模型和系统流模型,并设定了系统参数,借助Vensim PLE软件进行了系统动力学仿真和灵敏度分析。主要结论包括:在仿真周期内,随着时间的推进,平台赋能对平台惯例形成的影响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倒U型态势,而企业内部的组织惯例会逐渐被平台惯例同化,程度逐渐降低;不同平台赋能程度的灵敏度分析结果显示,平台惯例会随着平台赋能程度的增加而上升。研究有助于揭示平台赋能对平台惯例形成影响的动态机制,是对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平台领域研究的重要扩展,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平台管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源异构数据融合视角下文化UGC传播效果预测——基于GRA-PSO-WRF的组合建模
    倪渊, 李晓娜, 张健, 房津玉, 李思远
    2024 (11):  235-247. 
    摘要 ( 25 )   PDF(2374KB) ( 7 )  
    有效预测短视频平台环境下文化UGC的传播效果,不仅有利于提升平台对海量视频的运营效率,实现精准推荐服务,对内容资源交易以及高质量UGC创作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拉斯韦尔“5W”传播理论,构建文化UGC传播效果预测指标体系,融合运营统计数据、第三方统计数据以及用户评论数据等多源异构数据,提出了一种GRA-PSO-WRF的组合预测模型。模型采用综合灰色关联分析提取融合数据特征,通过粒子群优化加权随机森林算法实现UGC传播效果预测,基于90部文化UGC在四个短视频平台的传播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拉斯韦尔“5W”理论构建的文化UGC传播效果预测指标体系能够系统刻画文化内容资源传播过程的关键因素,具有良好预测适用性;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的GRA-PSO-WRF模型预测精度明显优于单一RF模型、BP模型,且具备一定的可解释性;不同特征对传播效果影响呈现高、中、低三个层次,传播内容因素与传播渠道因素的最优权重相对更高,是影响文化UGC传播效果的关键所在。本文结论有效补充了组合预测、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建模、可解释性机器学习的相关技术,对UGC创作及平台内容运营具有一定实践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部竞争情境下的生产平台化及其协调策略研究
    邹佳, 马小霞
    2024 (11):  248-258. 
    摘要 ( 14 )   PDF(1245KB) ( 7 )  
    本文在内部多产品间具有竞争关系的情境下,对生产企业是否进行平台化转型的选择、平台化基础上的内部竞争协调及其社会福利影响进行研究。首先基于内部竞争情境构建了企业内部的横向差异化竞争模型和“平台企业-生产代理人”的委托代理模型,然后通过求解和比较平台化生产和非平台化生产的均衡利润,以及构建社会福利函数得出以下结果:企业用于增加产品种类的单位固定成本越低,越倾向于平台化,但由于生产代理人的价格转嫁效应,平台化选择会导致内部竞争的加剧并使社会福利受损;平台化后的企业通过调整价格结构减弱生产代理人的价格转嫁能力,不仅可以增强自身平台化的激励,同时也能够在社会福利层面实现帕累托改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案例研究
    使命驱动下如何勇当产业链链长——基于网络编配视角
    朱方伟, 关月, 杨筱恬
    2024 (11):  259-273. 
    摘要 ( 40 )   PDF(1590KB) ( 25 )  
    国家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勇当产业链链长,但企业对“如何做才能成为链长”并不清楚,而理论界对“自下而上”的链长形成机制也尚不明确,亟需探究“如何勇当产业链链长”这一关键问题。本研究基于主导逻辑和网络编配理论,以“认知—行为—结果”为研究框架,深度剖析勇当产业链链长的实现路径。研究发现,“自下而上”勇当产业链链长的实现过程是使命驱动下“组织主导逻辑—网络编配活动—产业塑造与链长身份实现”的过程。竞合主导逻辑与共生主导逻辑分别影响企业采取布局式编配与融合式编配活动,进而实现规则强化下的互动范式构建与价值引导下的产业共识塑造,引领产业整体价值增值与各主体价值实现,呈现出规则制定者到价值主导者的身份跃升。与国家“自上而下”遴选链长企业不同,本文发现了“自下而上”的链长实现路径,构建了使命驱动下的产业链链长实现机制,回答了企业“如何勇当产业链链长”的问题,丰富了产业链链长的理论内涵,响应了我国特色管理实践对产业链链长的呼吁,为“产业链链长”企业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启示与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平台与集群企业价值共创的演进机制
    王节祥, 衡予婧, 胡乾韬, 张永强
    2024 (11):  274-288. 
    摘要 ( 42 )   PDF(1823KB) ( 37 )  
    数字平台作为推进集群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构建过程需要集群企业深度参与价值共创。不过,以往研究仍较多聚焦在单边视角下的平台构建,难以揭示产业数字化转型新情境下数字平台与集群企业的价值共创机制。基于此,本文选取“创元信息”立足浙江宁波模具产业集群,协同集群企业构建数字平台,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案例展开分析,以揭示数字平台与集群企业价值共创的演进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平台与集群企业价值共创涵盖了“单点突破”“纵向深入”和“横向延伸”的过程。“单点突破”阶段,通过“双边共创理念认同、用户引入数字技术、平台解构业务经验”促进“知识耦合”;“纵向深入”阶段,通过“价值兼容理念认同、用户反馈多样主张、平台萃取共性需求”促进“模块解耦”;“横向延伸”阶段,通过“生态扩张理念认同、用户需求牵引互补,平台激发互补创新”推动“系统松散耦合”,进而逐步实现“个性方案-行业可复用方案-跨行业整体解决方案”的价值共创演进。本文引入价值共创视角,贡献于产业领域的数字平台构建策略研究,并且拓展了组织间价值共创的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