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经济与金融管理
    大树底下好乘凉吗?网络借贷中行业协会的声誉加持作用研究
    侯鑫彧, 李广众, 张帅
    2023 (7):  3-13. 
    摘要 ( 242 )   PDF(1270KB) ( 298 )  
    为分析声誉机制在P2P网贷这一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市场的有效性,本文建立包括网贷平台、行业协会和投资者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将加入行业协会视为声誉信号,重点分析系统演化的稳定策略,并利用实证数据,验证行业协会的声誉加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网贷平台声誉机制的有效性依赖于第三方机构的认证和筛选,即行业协会的积极筛选会直接影响到网贷平台自律经营的比例和群体生存状况,是促使高风险平台和低风险平台实现分离均衡的有效机制。广义精确匹配法的实证结果表明,加入行业协会体现了一定的声誉信息含量,确实有助于平台强化其声誉,进而直接改善网贷平台的生存状态。中介效应模型显示,行业协会发挥了社会资本赋能的功能,推动平台申请并获得银行资金存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空间溢出视角下市场分割对碳排放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30个省份的经验证据
    潘雄锋, 袁赛, 李佳奇
    2023 (7):  14-27. 
    摘要 ( 189 )   PDF(1383KB) ( 242 )  
    破解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与碳减排目标实现之间的矛盾,是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与制定减排政策的重要前提。然而,鲜有研究聚焦于空间溢出视角下市场分割对碳排放的影响机制。本文选取2006-2018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市场分割对碳排放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溢出)效应,进一步基于空间溢出视角揭示了市场分割对碳排放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分割对碳排放具有显著影响。本地市场分割对碳排放具有正向直接效应,而邻地市场分割对碳排放具有负向溢出效应。市场分割促进碳排放就近内移,限制碳排放就近外移,但并未解决碳排放增长问题。就影响机制而言,市场分割通过经济规模变化效应、产业结构调整效应、能源结构优化效应、技术创新效应显著影响碳排放。此外,市场分割对碳排放的影响在南北地区存在空间异质性,其在北方地区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结构变化对我国税收收入的影响:一个基于国民收入循环的分析框架
    骆晓强, 鲍勤, 汪寿阳
    2023 (7):  28-42. 
    摘要 ( 170 )   PDF(1357KB) ( 169 )  
    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财政决策的核心要素,已有研究大多基于总体宏观税负或税收浮动率刻画这一关联,而鲜有从经济产业结构和税收收入结构入手展开系统分析。本文基于社会核算矩阵分析国民经济与税收收入之间的映射关系,从税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循环的过程入手,构建了经济结构变化对宏观税负与税收浮动率影响的一般分析框架,并建立模型,运用我国税收和国民经济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的实证检验与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我国行业税率之间存在差异,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特别是工业比重的先稳后降,是1994年以后我国宏观税负先升后降、税收浮动率先远高于1后下降小于1的重要原因。基于这一分析,在我国经济结构持续调整、工业比重继续下降的背景下,若无重大税制改革调整,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宏观税负还将继续下降,税收浮动率小于1,税收收入增速仍将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投资者情绪下期权隐含信息的优化作用——基于上证50ETF期权的分析
    余湄, 许再琳, 殷方盛, 张建军
    2023 (7):  43-55. 
    摘要 ( 154 )   PDF(1350KB) ( 134 )  
    本文将期权隐含信息引入到投资组合构建中,分析了不同投资者情绪状态下期权隐含信息的优化作用。本文首先通过无模型方法提取上证50ETF期权的隐含信息,并且验证其在波动率预测中的作用。同时比较包含隐含信息与历史信息的投资组合表现,并检验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投资效果。研究发现,无模型隐含波动率对于未来已实现波动率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并且能为传统的波动率预测模型提供增量信息,隐含波动率优化投资组合的效果与投资者情绪和市场波动程度有关。研究结果丰富了我国期权研究的相关理论,为投资者利用期权隐含信息改善资产配置、优化投资组合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空气质量如何影响信用评级?
    郎香香, 田亚男, 吴育辉
    2023 (7):  56-73. 
    摘要 ( 263 )   PDF(1326KB) ( 240 )  
    以我国2013-2017年的公司债为样本,本文研究了空气质量对信用评级的影响。本文发现,当评级分析师处于重空气污染环境时,往往会给出较为悲观的信用评级。这一结果主要是由于空气污染影响了评级分析师的情绪。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发债企业处于高污染行业时,空气污染对评级结果的悲观影响会更加显著;而激烈的竞争环境和评级分析师对空气污染的适应能力,会缓解空气污染对评级结果的悲观影响。在拓展性研究中,本文还发现在空气污染严重的日子里,评级分析师出具信用评级的准确性更低,而投资者对评级分析师做出的评级调整并不敏感。在采用断点回归、工具变量和安慰剂检验等方法缓解内生性问题后,本文的结论依然成立。本文为揭示空气质量是资本市场的隐性成本提供了新的证据,丰富了环境治理与资本市场领域的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与创业管理
    基于中国双积分政策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分析
    饶奕邦, 舒彤
    2023 (7):  74-85,111. 
    摘要 ( 169 )   PDF(1281KB) ( 317 )  
    中国政府实施的双积分政策已对汽车产业产生重大影响。为研究与之相关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创新行为,依据2009-2019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公众企业数据,以专利申请量与研究开发投入作为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度量的依据,采用基准模型检验双积分政策的具体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双积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研发投入,激发了企业创新,而表现更明显的是非专利发明显著增加,企业对创新数量的追求甚于对创新质量的追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不同环节在创新方面具有一定异质性,对动力电池、电机电控领域的研发投入强度明显高于整车领域。政策建议:可根据企业创新行为的难度、深度、潜在价值进一步分类细化;对技术含量高的研发项目,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的动力电池、电机电控领域加大前期支持力度,促进企业实质性创新;对低油耗车型的燃油汽车企业,应要求并鼓励其将对应技术进一步升级以持续降低油耗,在核算新能源汽车积分达标值时,可给予一定优惠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有意义的创新:概念维度、结构测量与绩效影响
    曲冠楠, 接园, 陈劲, 王璐瑶, Juan Rogers
    2023 (7):  86-95. 
    摘要 ( 187 )   PDF(1277KB) ( 185 )  
    有意义的创新(meaningful innovation,MI)作为新时代引领企业积极回应社会需求,助力其提升可持续竞争优势并实现系统性超越的全新范式开始获得关注。然而,相关研究体系尚未完善,尤其缺乏对相关概念的可靠测度以及与之相关的实证检验。本研究基于文献采集,对有意义的创新的理论基础进行系统性回顾,归纳与识别其基本框架与核心概念。进而,运用访谈法与问卷调查法,针对内涵结构的5大核心维度实施"意义导向"(meaning orientation)的量表开发与信效度检验,形成可靠的有意义的创新的测量模型,并进一步验证有意义的创新过程对创新绩效显著的正向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风险投资专长影响企业并购行为吗?——基于行业选择的视角
    余婕, 董静
    2023 (7):  96-111. 
    摘要 ( 100 )   PDF(1371KB) ( 123 )  
    本文以创业板公司2011-2018年间的并购事件为样本,考察风险投资的行业专长对被投企业跨行业并购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风险投资的行业专长对企业选择具有较高风险的跨行业并购起到了促进作用;企业较强的吸收能力助推了利用风险投资行业专长开展跨行业并购的倾向;风险投资较高的参与程度抑制了风险投资行业专长对企业选择跨行业并购的促进作用;收购方所在地的市场化水平越高,风险投资行业专长越能促进企业选择跨行业并购;风险投资的行业专长、风险投资在并购标的企业所属行业的投资专长均有助于提升跨行业并购的绩效。本文对探究金融中介在推进企业重要战略实施中的作用、深化理解风险投资与被投企业这两类异质性主体之间的战略行为互动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企业开展跨行业并购及资本跨行业的流动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现实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据要素赋能、研发决策与创新绩效——来自中国工业的经验证据
    宋炜, 曹文静, 周勇
    2023 (7):  112-121. 
    摘要 ( 225 )   PDF(1242KB) ( 270 )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决定了创新绩效不仅取决于数据要素赋能引致的要素配置效率改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研发决策的影响。本文利用2005-2018年中国工业企业面板数据估计了数据要素赋能和研发决策对创新绩效的效应。结果发现:随着数据要素增强型赋能对传统要素边际生产率大幅的改善,以追求互补性创新资源和专用性高端资产为动机的探索型研发决策能够显著提升创新绩效。数据要素偏向型赋能提高了传统要素的高端化配置效率,以吸纳数据要素能级为目标推动传统要素实现高端化配置的利用型研发决策有助于创新水平的提升,对创新绩效的改善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上述发现具有深刻的政策含义:创新绩效的提升不仅需要加强数据要素赋能的延展性,同时还需要畅通赋能的传导渠道,完善研发决策的顶层统筹规划和市场机制设计,让研发决策发挥数据要素赋能的引领和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绿色信贷政策、信贷资源配置与企业R&D投资——基于双重差分法的实证研究
    张超林, 刘凤根
    2023 (7):  122-137. 
    摘要 ( 182 )   PDF(1323KB) ( 146 )  
    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企业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但目前关于绿色信贷政策如何影响企业R&D投资的相关研究仍有待丰富和深化。本文以2012年《绿色信贷指引》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沪深两市上市企业2009-2017年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绿色信贷政策对不同类型企业R&D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绿色信贷政策对重污染企业R&D投资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长期存在;但不论是短期还是长期,绿色信贷政策却并未显著促进绿色企业的R&D投资。内在机制检验进一步揭示,绿色信贷政策对重污染企业R&D投资产生的"资金约束效应"大于"波特效应",绿色信贷政策对重污染企业长期贷款的削减是R&D投资显著下降的原因,而绿色信贷政策却未能增加绿色企业的长期负债融资,从而未能对绿色企业R&D投资起到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国有重污染企业的R&D投资相比于民营企业下降得更为明显,低市场化程度地区重污染企业受到绿色信贷政策的约束作用更大,R&D投资下降得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绿色信贷政策对重污染企业R&D投资起到了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对绿色企业却并没有起到明显的激励效果。因此,如何优化绿色金融创新,改进绿色信贷对绿色企业的支持效果,并缓解绿色信贷对重污染企业R&D投资的负面影响,是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绿色金融业务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连锁股东与企业创新投入:促进还是抑制
    晓芳, 马一先
    2023 (7):  138-150. 
    摘要 ( 145 )   PDF(1250KB) ( 125 )  
    企业创新活动嵌于连锁股东网络中,受连锁股东资源治理优势与合谋动机的双重影响。本文基于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连锁股东与企业创新投入的关系,研究发现:连锁股东有利于提升企业创新投入,连锁股东数量越多,企业创新投入越多;机制研究表明,连锁股东的资源治理优势显著提升了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进而增加了创新投入;此外,短期薪酬激励是连锁股东提升企业创新投入的现实途径,而长期薪酬激励的作用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连锁股东提升企业创新投入的同时显著增加了创新产出,但未能显著提升企业的创新效率。本文构建了连锁股东影响企业创新投入的完整逻辑链条,为理解企业创新投入决策提供了连锁股东网络联结的解释,对企业实现自主创新、提升自身价值、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如何消退创业失败恐惧?修复策略对再创业意愿的影响
    王朋举, 熊壮
    2023 (7):  151-161,184. 
    摘要 ( 104 )   PDF(1422KB) ( 103 )  
    失败恐惧对再创业意愿存在负面效应,而失败修复在消退负面影响、重启创业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但对于如何采用不同类型修复策略来消退创业失败恐惧、提升再创业意愿,现有研究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解释。本文采用情境实验分析方法和289位被试数据,探讨了在失败情境下创业失败恐惧、修复策略和再创业意愿的关系以及影响机制的边界条件。研究发现:(1)创业失败恐惧对再创业意愿具有负向影响。(2)认知修复策略相较于情绪修复策略对再创业意愿的修复效果更为明显。(3)修复策略调节了创业失败恐惧和再创业意愿的关系。当创业失败恐惧程度较高时,采用认知修复策略更能弱化创业失败恐惧对再创业意愿的负向影响。(4)创业韧性正向调节了修复策略与再创业意愿之间的关系。高创业韧性条件下,会强化认知修复策略对再创业意愿的修复效果。研究结论能够为受到失败恐惧困扰的创业者选择恰当的修复策略,进而提升再创业意愿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市场营销
    扬长避短还是坦诚相待?——信任视角下信息推送研究
    廖以臣, 周霜, 王宇雨, 敖梦琪, 韦玉珍
    2023 (7):  162-173. 
    摘要 ( 152 )   PDF(1446KB) ( 221 )  
    获取客户的信任是企业精准推送成功的关键,本文探究企业在对新、老客户进行产品信息推送时,如何选择相匹配的信息类型来增强客户信任,以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意愿。通过三个实验发现:对新客户使用双面信息能提高其购买意愿,善意信任中介了这一影响过程;对老客户使用单面信息能提高其购买意愿,能力信任中介了这一影响过程。此外,本研究还发现产品评分的边界作用,即本文的交互效应对不展示产品评分的商家,以及对产品评分较高的商家有效,而对于评分较低、口碑较差的商家交互效应便会消失。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对企业如何提升推送效果具有一定实用性的指导意义,也有助于丰富单、双面信息和客户类型的相关学术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越老越爱新:衰老感知对新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
    张惠莹, 丁志华, 江欣, 王亚维, 宣善奇
    2023 (7):  174-184. 
    摘要 ( 178 )   PDF(1980KB) ( 212 )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突出,老年群体的消费行为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关于老年消费者新产品购买意愿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探讨。本文从衰老感知的视角,通过四项研究探究衰老感知对新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一验证了相对于消极衰老感知,拥有积极衰老感知的老年消费者的新产品购买意愿更高;研究二检验了感知控制在上述效应中的中介作用,即相对于消极衰老感知的老年消费者,拥有积极衰老感知的老年消费者对新产品的感知控制能力更强,从而新产品购买意愿也更高;研究三排除了补偿机制的替代解释;研究四表明,社会支持不但对衰老感知和新产品购买意愿起到正向调节作用,还能够正向影响感知控制的中介作用。本文阐述了衰老感知对新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并为企业在市场定位和产品服务等方面提供了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绿色消费会传染吗?——绿色消费的社会扩散效应及其形成机制
    王建明, 冯雨
    2023 (7):  185-198. 
    摘要 ( 216 )   PDF(1345KB) ( 264 )  
    在移动互联情境下,绿色消费行为的社会传染扩散效应日益突出,对于推行全社会"共同绿色"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以绿色消费为研究起点,通过网络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1056份微观数据,检验移动互联时代绿色消费的社会扩散效应及其多重交互影响路径。研究结果显示:消费者的绿色购买行为、绿色使用行为、闲置回收行为均能促进其关注并分享绿色信息,形成社会扩散效应;关注产品层面的绿色信息和社会层面的绿色信息均在"行为-分享"影响关系中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婚姻状况、性别角色对"行为-关注-分享"模型的前半段具有部分双重调节作用,但是婚姻状况的调节作用并不稳定。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双路径绿色行为扩散理论,并提出"行为-搬运-行为(A-C-A)""行为-输入/输出-行为(A-I/O-A)"的绿色消费扩散机制,拓展了绿色消费理论和社会网络传染扩散理论,为社会实现"共同绿色"提供管理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
    领导“积极”的挑战性压力为何对员工创造力产生“消极”的影响?
    李姜锦, 刘春林, 李虎
    2023 (7):  199-208. 
    摘要 ( 214 )   PDF(1269KB) ( 290 )  
    挑战性压力会激发出个体的积极应对,可是当团队中的领导面临挑战性压力时,他们对此类压力的反应将如何影响下属员工的创造力表现?通过引入压力下外显监控理论,基于对某世界五百强企业202个团队的领导及对应团队中985个员工分三阶段的调研,本研究发现领导在挑战性压力下会降低对员工的授权行为,继而阻碍员工的创造力表现。此外,领导对上尽责会显著强化上述中介效应;而领导对下尽责并不能削弱上述中介效应。本文将工作压力的作用研究从围绕个体本身拓展到了领导与下属关系层次,对挑战性压力的人际负面效应提供了情境和证据。研究发现对组织中有关工作压力与创造力的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均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旁观者视角下主管不文明行为影响效应:情绪与认知的双路径研究
    占小军, 万漪, 李志成, 李铭泽
    2023 (7):  209-220,249. 
    摘要 ( 214 )   PDF(1773KB) ( 270 )  
    近年来,基于旁观者视角的职场不文明行为受到了学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然而,现有关于旁观者后续行为反应的研究大多从"道义公平"的角度展开,而基于旁观者"理性认知"的探讨仍相对较少。本研究基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从旁观者视角探讨了观察到主管不文明行为对员工行为的影响效应。通过对三阶段收集的347份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发现:职场焦虑在观察到主管不文明行为与旁观者自我提升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自我关注在观察到主管不文明行为与旁观者逢迎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职场韧性负向调节旁观者职场焦虑,以及观察到主管不文明行为通过员工职场焦虑对自我提升行为的间接影响;职场韧性正向调节旁观者自我关注,以及观察到主管不文明行为通过员工自我关注对员工逢迎行为的间接影响。最后,本文详细讨论了本研究的理论贡献及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剩余索取权激励机理、模型拓展与效率改进
    华玉昆, 虞晓芬, 郭建斌
    2023 (7):  221-235. 
    摘要 ( 100 )   PDF(1330KB) ( 154 )  
    企业剩余索取权是委托代理激励理论与现代企业经营者激励契约的核心要件,但对剩余索取权定价及其激励契约存在收益与风险不匹配、努力与业绩不对等两个方面的讨论仍未定型,激励契约效率损失问题仍未解决。针对现实中剩余索取权激励制度创新形式由纯粹的人力资本为依托转向以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双重投入为前提的激励契约发展趋势,研究基于经典委托代理模型引入经营者"出资购买"部分剩余索取权以及进一步引入相对业绩评价的改进思路重构了经营者激励契约模型,证明经营者出资及相对业绩评价均能改进激励契约效率。结论的制度含义在于:经营者剩余索取权配置在"免费赠予"的基础上追加经营者"出资购买"并采用相对业绩评价的契约安排是现代企业核心人力资本产权激励机制创新的重要进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会计与财务管理
    高管团队的“本家关系”与企业避税
    闫伟宸, 高思悦, 蔡志鹏
    2023 (7):  236-249. 
    摘要 ( 121 )   PDF(1377KB) ( 132 )  
    区别于以往聚焦于正式制度的研究,本文从关系文化这种非正式制度的视角切入,实证研究了高管团队的"本家关系"(姓氏层面关系)对企业避税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高管团队的"本家关系"加剧了企业的避税程度。进一步发现,上述关系在受到姓氏文化影响较大的企业("本家关系"建立在"小姓氏"的基础之上和位于姓氏观念较强的区域内)中体现得更加明显。机制检验表明,高管团队的"本家关系"通过弱化内部监督机制和降低高管风险规避倾向作用于企业避税。本文不仅在理论上丰富了关系文化的经济后果和避税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在实践上还对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加强政府的税收监管工作等方面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耳听不为真”——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分析师实地调研
    郑登津, 宋子威, 祁怀锦
    2023 (7):  250-265. 
    摘要 ( 95 )   PDF(1405KB) ( 106 )  
    本文研究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分析师通过实地调研获取信息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分析师会减少对控股股东存在股权质押公司的实地调研,因为这类公司的管理层会采用更积极的语言语调与分析师交流,向其传递乐观情绪,阻碍分析师获取真实信息。对股权质押公司的实地调研越多,反而导致分析师的预测误差更大,降低了分析师进行实地调研的信息收益。当控股股东面临的内外部监督更少、控制权转移风险更大时,上述现象更加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对股权质押的公司进行实地调研不能起到改善公司治理的作用。本文的研究表明,在股权质押的情境下,实地调研不能帮助分析师获取私有信息应对质押风险,反而成为控股股东操控信息披露,向市场传递乐观情绪的工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供应链网络中心性与企业风险承担
    吕可夫, 于明洋, 阮永平
    2023 (7):  266-280. 
    摘要 ( 143 )   PDF(1301KB) ( 266 )  
    供应链网络作为企业所处社会网络的重要组成之一,会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以及战略决策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以2004-2019年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上市公司前五大供应商和客户的信息构建供应链网络,使用网络中心性指标刻画企业所处的供应链网络位置特征,考察供应链网络中心性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公司越处于供应链网络的中心位置,风险承担水平越高,这主要是因为:供应链网络中心位置能够促进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信息、资源流通共享,充分发挥"兼听则明"的指导作用。机制检验发现,供应链网络中心性主要是通过提升企业的信息和资源获取能力来提高风险承担水平。经济后果检验发现,处于供应链网络中心位置所具有的信息和资源优势有助于帮助企业形成差异化竞争战略并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本文不仅丰富了关于供应链网络位置特征、企业风险承担两个领域的文献,而且对企业从供应链网络位置层面寻求增长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售后服务模式下的供应链定价决策研究
    黄毅敏, 徐媛媛, 张舸, 李蒙蒙, 李秋香
    2023 (7):  281-297. 
    摘要 ( 140 )   PDF(5635KB) ( 145 )  
    售后服务是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本文从售后服务合作视角入手,研究由一个制造商和两个零售商组成的多渠道竞争供应链售后服务合作的定价决策。首先,构建线上零售商分别与制造商和线下零售商售后服务合作的Stackelberg模型,对比分析线上线下两个零售商之间的售后服务横向合作及制造商与线上零售商之间的售后服务纵向合作。其次,从动态演化博弈角度探讨售后服务对多渠道供应链各成员定价决策的影响,研究关键系统参数(售后服务水平、售后服务成本参数)对系统稳定域的影响。研究表明:(1)售后服务合作模式使供应链各成员的利润增加;对比两种不同售后服务合作模式,售后服务成本参数对市场主导者的产品定价决策影响较大,对其售后服务费用定价决策的影响较小;制造商主导模式中售后服务水平对售后服务费用的影响较大;三个渠道的零售价和售后服务费用均随着其对应渠道售后服务水平敏感系数及售后服务成本参数的增大而增大。(2)相比线下零售商,制造商价格决策博弈范围和制造商价格及利润保持稳定状态的空间较大;Z模式中售后服务费用价格调整参数的缩小程度及售后服务成本参数对售后服务费用的影响较大。市场主导者偏好决策售后服务费用,售后服务合作可以满足顾客的售后服务需求,提高售后服务水平,降低售后服务成本。本文对供应链各成员售后服务的完善及线上、线下零售商与制造商的合作发展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共管理
    行政区划调整与企业投资趋同——来自撤县设区的证据
    袁淳, 吕杰, 盛誉, 耿春晓
    2023 (7):  298-309. 
    摘要 ( 102 )   PDF(1259KB) ( 69 )  
    在国内市场分割的现实情境下,如何推动区域一体化,进而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成为重要命题。本文从微观企业入手,考察了由政府主导的行政区划调整——撤县设区的区域一体化效果。研究发现,撤县设区后,被撤并县域企业与市辖区企业的投资行为显著趋同,这一结果在市场分割程度较高的地区以及资本密集型企业中更加显著。进一步,本文从整体投资趋同中分离出了市县企业之间的投资学习效应。本文结果表明,由政府主导的行政区划调整能有效促进市县企业联动,推进区域一体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扎根城市,少生娃?——基于农业转移人口二孩生育行为的实证
    刘章生, 郭思琦, 赖彬彬, 曾文海, 葛堃
    2023 (7):  310-322. 
    摘要 ( 178 )   PDF(1489KB) ( 121 )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认识进城对农业转移人口生育行为的影响,对我国优化生育政策、实现适度生育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利用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探究了扎根城市对农业转移人口二孩生育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研究表明:(1)不论是长期居住,还是本地落户视角,扎根式进城对农业转移人口二孩生育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效应,且本地落户视角影响更为明显;(2)中断效应、选择效应和适应效应,在扎根式进城对农业转移人口二孩生育的影响机制中均有显著调节作用;(3)中断效应凸显为推迟初婚年龄、拖延初育年龄和延长生育间隔,进而强化了影响效应;(4)选择效应体现为强化工作稳定性、离开更高生育数量的原户籍地和改进了住房融资选择,从而扩散了作用效果;(5)适应效应表现为拉动家庭城镇就业、阻断祖辈照料支持和参与本地养老保险,继而放大了影响效果。为此,增加生育政策的包容性,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婚育市场、完善进城新市民生育保障体系,促进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营造良好的生育环境,有助于实现人口均衡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案例研究
    供应商绿色整合的多元驱动路径及其绩效研究——基于组态视角的分析
    张茜松, 程嘉珍, 冯泰文, 杜运周
    2023 (7):  323-338. 
    摘要 ( 240 )   PDF(2543KB) ( 423 )  
    供应商绿色整合是实现绿色转型和提高企业可持续竞争力的重要抓手,而提升供应商绿色整合水平需要充分发挥技术、组织和文化环境三方面要素的联动匹配作用。因此,供应商绿色整合的多元驱动路径及其绩效结果是有待研究的重要战略问题。基于TOE框架和组态视角,本文通过整合案例导向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和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对317家中国制造企业进行组态分析并对组态解开展典型案例分析,以探究供应商绿色整合的差异化驱动路径及其对企业绩效的作用。研究发现:(1)单个要素并不构成高供应商绿色整合产生的必要条件,但绿色培训与开发在产生高供应商绿色整合中发挥着普适性作用;(2)构成高供应商绿色整合的4种驱动路径包括:柔性与控制双元文化下的大数据分析能力-绿色人力资源驱动型、控制文化下的大数据分析能力-绿色人力资源驱动型、控制文化主导下的大数据分析能力-战略性绿色人力资源驱动型、柔性文化下的利用式大数据分析能力-绿色人力资源驱动型;(3)大数据分析能力和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缺失是造成非高供应商绿色整合的主要原因;(4)4种驱动路径产生的高供应商绿色整合对企业绩效有着差异化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对我国制造业供应商绿色整合多元驱动路径的认识,并为企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危机事件网络舆情负性偏向驱动机制研究——基于40个案例的两阶段fsQCA分析
    谢乐, 杨波, 杨美芳, 谭亮
    2023 (7):  339-352. 
    摘要 ( 165 )   PDF(2531KB) ( 158 )  
    负性偏向是指受众倾向于关注和传递负面信息而忽略正面信息,这种消极的信息感知偏差现象给企业危机网络舆情的引导和治理带来极大阻力。本文以40起企业危机舆情案例为样本,基于内部认知与外部刺激的组合框架,从组态视角探索要素驱动企业危机舆情负性偏向的因果复杂机制。通过两阶段的fsQCA分析发现:企业危机舆情在曝光阶段存在3条高负性偏向的驱动路径,分别为"消极解释驱动""认识差距驱动"和"消极启发式加工驱动";在回应阶段也存在3条高负性偏向的驱动路径,分别为"质疑态度驱动""期望违背驱动"和"消极启发式加工驱动"。同时,在曝光和回应阶段各存在2条非高负性偏向的形成路径,它们均呈现出"群众吃瓜"的特征。此外,通过组态间的对比分析发现:威胁感知对企业危机舆情的负性偏向具有重要驱动作用,良好的企业形象并不总是带来正面效益,以及公众在危机舆情曝光阶段积累的态度是回应阶段负性偏向的关键驱动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