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经济与金融管理
    中国股票市场买卖报价对价格发现的贡献差异研究
    王春峰, 马丹, 房振明, 黄凝
    2018 (6):  3-12. 
    摘要 ( 251 )   PDF(1137KB) ( 454 )  

    本文采用上海证券交易所分笔交易数据,基于信息份额模型,度量在信息融入价格的短期交易过程中买卖报价的变化对价格发现的贡献。研究发现买卖报价双方对于价格发现的贡献在短期内是存在差异的,且小市值股票的差异性更大。股票收益、订单流不平衡和报价双方弹性大小都与买卖报价对价格发现贡献的差异之间有显著正相关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深入理解高频交易下订单驱动交易机制,完善价格发现理论,帮助投资者制定合理的投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多组最优解的银行资产负债多目标优化模型构建
    周颖, 柳煦
    2018 (6):  13-27. 
    摘要 ( 266 )   PDF(1188KB) ( 414 )  

    建立基于资产已有的巨额存量组合和待配置的增量组合的全部资产组合的偿债能力、流动性风险、收益三重目标的资产优化配置模型,兼顾"存量+增量"的全部组合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优化配置资产。通过层次算法解出多组、而非一组最优解,保证银行可以在多组优先顺序的最优解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切合实际的一组最优解。多组最优解对银行管理的意义在于它可以满足不同银行管理层的价值偏好,追求那个主要目标的最优都可以兼顾其他目标满足和次优。这使银行可视宏观环境、经营战略等变化,选择最适宜的一组优先级次序,制定最优资产负债管理方案,有效、灵活地对银行未来资产优化配置。对宁波银行的实证也表明,不同优先级次序对应的6组最优解都兼顾了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三重目标,且目标优先级越高,满足效果越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常态条件下中国经济增长预测研究——基于货币政策调控视角
    刘超, 蒋玉洁, 马玉洁, 周文文, 刘宸琦
    2018 (6):  28-39. 
    摘要 ( 214 )   PDF(1342KB) ( 347 )  

    新常态条件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的博弈是当前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传统货币政策注重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调控,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提出为货币政策调控提出新的要求。本文从新常态条件下货币政策调控与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之间关系出发,选取1985-2016年货币政策调控及经济增长相关变量数据,将遗传算法的全局优化特性与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优化相结合构建货币政策调控与经济增长关系模型,模拟货币政策调控与新常态条件下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之间的交互行为,对2017年GDP增长率和三产贡献率进行预测分析,预测结果表明:2017年GDP增长率在6? 3389%-6? 6639%之间,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三产贡献率在52.2810%-54.9620%之间,经济增长质量增速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自1985年以来三产贡献率不断提高,特别是2013年以后贡献率加快,第三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拉动作用不断增强,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不断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与创新管理
    当后发企业接近技术创新的前沿:国际化的“跳板作用”
    吴先明, 高厚宾, 邵福泽
    2018 (6):  40-54. 
    摘要 ( 299 )   PDF(1461KB) ( 967 )  

    当前,越来越多的后发企业正在或已经接近技术创新的前沿,并试图利用国际化的"跳板作用"实现从模仿者向创新者的转型,但现有文献对此缺乏应有的关注和深入的研究。本文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法对4家国际化企业进行了多案例研究,旨在挖掘后发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创新追赶机制。研究发现:后发企业国际化的"跳板作用"表现为边界跨越、研发网络重构、战略性组织学习和创新追赶。追赶瓶颈是后发企业国际化的动因,战略能力和吸收能力是"跳板作用"的能力基础,边界跨越是"跳板作用"的起点,研发网络重构、战略性组织学习是"跳板作用"的关键与核心,创新追赶是"跳板作用"的结果。这些发现丰富了后发企业国际化和创新追赶的相关理论,对于中国企业的创新追赶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部研发、一体化生产和自主品牌的动态市场绩效——来自中国乘用车行业的证据
    谭诗羽, 白让让
    2018 (6):  55-69. 
    摘要 ( 170 )   PDF(1485KB) ( 372 )  

    本文以1986-2013年间中国乘用车市场179款自主品牌乘用车产品为样本,实证分析了研发和生产模式对产品动态市场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1)技术引进会降低自主品牌产品的短期绩效,不过这一不利影响能被企业的内部研发投入抵消;相反,技术外包能提升产品的短期绩效。两种外部研发模式对产品绩效的影响均不可持续;(2)一体化关键零部件生产能提升自主品牌产品的短期和长期绩效,但企业规模会在其中起负调节作用;(3)研发和生产模式对产品绩效的影响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中存在差异,民营企业的产品绩效更容易受研发和生产纵向组织形式影响;(4)产品的市场绩效还受市场结构的影响,随着自主品牌产品日益同质化,产品间市场份额的蚕食效应愈发明显;(5)现阶段,受企业规模以及与供应商协调能力的限制,外来引进平台并不适合自主品牌企业,也不利于产品绩效的提升。上述结果说明,自主品牌要想获得持续的市场成功离不开对内外部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对纵向组织结构或价值链的优化整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IT能力视角下企业内部多要素协同与创新绩效研究
    邵云飞, 庞博, 方佳明
    2018 (6):  70-80. 
    摘要 ( 262 )   PDF(1207KB) ( 438 )  

    企业内部协同和IT能力被认为是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在协同创新系统框架下构建了理论模型,探析了企业内部技术要素和三类非技术要素协同对于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以及IT能力对于企业内部协同的调节效应。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技术要素与市场要素、组织要素、文化要素协同能够提升企业创新绩效;技术要素同时与三类非技术要素协同,即组织内部多要素协同对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效应更加显著;此外,IT能力正向调节企业内部协同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结论从企业内部协同和IT能力的视角深化拓展了创新理论,为企业运用IT能力促进内部协同创新提供了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创新精神的延续抑或断裂?
    程晨
    2018 (6):  81-92. 
    摘要 ( 279 )   PDF(1129KB) ( 422 )  

    利用中国2003-2013年上市家族企业数据样本,本文试图检验代际传承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提供有利于解释中国家族企业基业长青阻碍因素的经验证据和分析思路。研究发现,家族企业代际传承抑制了企业创新,原因在于继任者的短视行为倾向。进一步地,对于经历了代际传承的家族企业而言,具有较少控股家庭内部冲突、良好的控股权设计及公司治理的企业,代际传承对于创新的破坏作用相对较弱。我们检验了代际传承过程中不利于创新的制度困境,发现较差的信息环境会导致代际传承中企业创新能力更为急剧的下降。同时,中国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对创新的负面影响产生了显著的价值损失。本文不仅从新的视角推进了家族企业的研究,对企业如何更好地创新、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也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子商务与信息管理
    数字盗版控制策略研究综述与展望——法律、技术与企业运营层面的分析视角
    林旭东, 马利军, 田歆
    2018 (6):  93-103. 
    摘要 ( 218 )   PDF(1145KB) ( 604 )  

    数字化和P2P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数字产业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产生了严重的数字盗版问题,引起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密切关注。本文在行为主体的动态博弈框架下评析了传统的盗版控制方法之效果,指出现存的理论研究主要从影响盗版行为的一个或两个层面来探讨盗版管理问题,其研究深度远不能应对当前数字盗版控制的需求;基于此,提出了数字盗版控制的研究方向,即从市场主体的行为决策视角出发,考虑政府的版权保护政策、企业的商业运营策略与消费者的自选择行为决策等三者之间的策略性互动,构建影响盗版行为的多层面驱动因素于一体的一般性理论分析框架,以便于选择有效的盗版控制策略组合,给政策制定者(设计有效的数字版权保护政策)和企业(选择恰当的技术保护水平及定价机制)联合管理盗版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本视角下“迟钝型”与“敏感型”网络消费者商品效用模型构建
    王崇, 肖久灵
    2018 (6):  104-111. 
    摘要 ( 261 )   PDF(1084KB) ( 418 )  

    成本的大小是消费者决定是否网上购物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成本为视角,在分析了风险成本、支付成本、评价成本对消费者商品效用的影响,并在确立了这三种成本的商品价值损失函数后,建立了成本"迟钝型"与"敏感型"网络消费者商品效用模型,研究了顾客感知的商品效用在网站知名度、产品品牌、价格及产品质量影响下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上述四个变量作用下,无论是迟钝型消费者,还是敏感型消费者,他们感知的商品效用与边际效用均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随着网站知名度、产品品牌、产品质量的提高,迟钝型与敏感型两类消费者感知的商品效用均随之增大,而边际效用却均随之递减。随着产品价格、配送成本的提升,两类消费者感知的商品效用均随之递减。但由于敏感型消费者对成本承受力较弱,过于敏感,其商品效用变化速率与边际效用变化速率都比迟钝型消费者要大。最后,依据研究结果,本文就网络营销策略提出了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虚拟社区中个人需求、共享动机与竞优行为
    侯楠, 赵希男, 杨皎平
    2018 (6):  112-122. 
    摘要 ( 241 )   PDF(1299KB) ( 386 )  

    文章首先探索了虚拟社区竞优行为的结构,通过验证得出虚拟社区竞优行为是一个包括探究行为与优良展示行为的两维构念;然后以个人需求理论为基础,将个人需求分为自我表现需求和社交需求两个维度,实证分析了虚拟社区中个人需求对竞优行为的影响、共享动机在个人需求与竞优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网络人际信任对个人需求与共享动机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分析表明:自我表现需求正向影响社交需求和优良展示行为,社交需求对竞优行为的两个维度均有正向影响;共享动机在社交需求与竞优行为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在自我表现需求与优良展示行为之间均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网络人际信任程度越高,个人需求对共享动机的正向影响便越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网络百科社区协调机制研究——以Wikipedia为例
    刘丰军, 裘江南, 林正奎, 赵娜
    2018 (6):  123-135. 
    摘要 ( 257 )   PDF(1371KB) ( 469 )  

    本文从群体协作的整体视角出发,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和团队互动过程理论,深入探讨了网络百科社区协调机制对协作冲突和内容质量的内在影响机制。以英文版Wikipedia为研究对象,基于748个样本数据,通过OLS回归和有序Logistic回归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协调机制是影响网络百科社区群体协作冲突和内容质量的重要因素,知识异质性与协作冲突间正向关系、任务复杂度与协作冲突以及协作冲突与内容质量间倒U型关系均受到协调机制显著负向调节作用。本研究不仅丰富了对网络百科协调机制的理论认知,而且对进一步优化网络百科系统平台、完善社区协调机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
    管理层任职网络会影响高管薪酬吗?——一项基于社会资本的实证研究
    张俊瑞, 王良辉, 汪方军
    2018 (6):  136-148. 
    摘要 ( 305 )   PDF(1160KB) ( 589 )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天价薪酬"和"零薪酬"并存的乱象引发了全社会关于"高管薪酬由何决定"的广泛讨论,在这场讨论中,高管的社会资本作为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却极少被提及。本文从理论上辨析管理层任职网络中蕴含的两类社会资本——信息资本和控制资本。信息资本反映高管对信息资源的获取能力,而控制资本则体现高管对影响力、权力、人情、支持的获取能力。进而选取2003-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以全体管理层成员为结点的任职网络,运用因子分析得到信息资本和控制资本的动因变量,探究社会资本对高管薪酬的影响。研究发现:(1)高管社会资本的增加正向影响其薪酬水平。(2)高控制资本会降低薪酬业绩敏感性,而高信息资本对薪酬业绩敏感性无显著影响。(3)高控制资本降低了薪酬对非操纵性业绩的敏感性,而高信息资本则降低了薪酬对操纵性业绩的敏感性。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分辨任职网络中的社会资本及其不同功效提供重要依据,也为高管薪酬的影响因素提供了社会网络层面的经验证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认同视角下新员工组织社会化的结构及其作用机制
    严鸣, 邬金涛, 王海波
    2018 (6):  149-162. 
    摘要 ( 542 )   PDF(1250KB) ( 617 )  

    以往的组织社会化研究因为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而导致对基本概念上的认识不足。本文试图基于认同理论,进一步探讨组织社会化的本质及其作用机制。组织社会化本质上是新员工在承担新的组织角色、参与团队活动中认同的相应发展过程,不同类型的组织社会化发展会对组织和个人产生不同的影响。为了对本文的观点进行验证,本文采用纵向研究方法对127名新员工进行历时1年的配对跟踪调查,对组织社会化程度及相关结果变量均进行四次重复测量。结合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采用潜增长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组织社会化可以分为角色社会化和群体社会化两维度结构,并且新员工的角色社会化程度的提升会积极促进其任务绩效和工作满意度,而他们的群体社会化程度的提升则会积极促进其组织公民行为和组织承诺,他们的角色社会化和群体社会化程度的提升可以降低其离职倾向。研究结论进一步证实认同理论在组织社会化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合理性,弥补当前学习互动视角研究中的理论缺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与战略管理
    集团文化控制、战略匹配与子公司绩效
    陈志军, 马鹏程, 闵亦杰, 董青
    2018 (6):  163-172. 
    摘要 ( 281 )   PDF(1089KB) ( 419 )  

    文化控制作为集团管控的一种方式,其有效性尚少得到经验证据的验证。利用145家集团附属子公司的调研数据,研究了集团文化控制、多元化战略类型选择以及子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集团文化控制增进了子公司绩效,且该作用并不随制度环境的改善而削弱;集团强文化控制与相关多元化之间、弱文化控制与非相关多元化之间存在相互寻求匹配的趋势;集团文化控制-多元化的匹配可以增进子公司绩效。上述结论揭示了集团文化控制的长期有效性,为集团"软控制"效果提供了证据支持;同时证明了集团文化控制与多元化类型之间存在最佳搭配。上述结论一道,拓展了集团管控方式的选择范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量子反应均衡的排污企业的有限理性研究
    郑君君, 蔡明, 王璐, 王向民
    2018 (6):  173-183. 
    摘要 ( 181 )   PDF(1341KB) ( 389 )  

    本文设计了2×2行为实验研究排污企业的有限理性,定量刻画了不同排污权有偿分配政策下排污企业的有限理性程度,并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结论:排污权的定价策略影响企业的有限理性程度,在高价策略下企业决策更加理性;排污权的分配方式是否影响企业的有限理性程度与排污权价格相关,在低价策略下依据产量分配方式下的企业决策更加理性,高价策略下两种分配方式下的企业有限理性程度相差不大;排污技术水平不同的企业,其有限理性程度不同。在低价策略下,排污技术水平高的企业决策更加理性,在高价策略下,排污技术水平低的企业决策更加理性;排污企业的有限理性参数波动范围大概在52-97之间。本文的研究为排污企业进行合理有效的决策分析以及政府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跨境上市、战略风险治理与竞争优势
    袁德利, 陈小林
    2018 (6):  184-195. 
    摘要 ( 264 )   PDF(1203KB) ( 477 )  

    中国资本市场欠发达和融资难问题导致许多中国企业选择赴美上市。本文通过构建更有效的战略风险治理的定量评价指数,以更严格的样本匹配方法获得2007-2014年间中国在美上市企业及配对样本企业的1640个观测值,同时采用Heckman两步法和系统广义矩(GMM)方法控制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利用非平衡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发现,作为企业战略管理和公司治理核心构件之一的战略风险治理,一方面受到跨境上市决策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战略风险治理构成跨境上市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路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经典扎根理论的虚拟企业战略管理过程模型
    郝刚, 陈佳莉, 贾旭东
    2018 (6):  196-211. 
    摘要 ( 301 )   PDF(2003KB) ( 702 )  

    随着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日益网络动态化、信息透明化、数据复杂化,使得传统实体企业为了能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响应消费者需求,纷纷对其组织模式进行变革,建立了具有弹性和灵活性的虚拟企业组织模式。由于虚拟企业的组织运行模式与传统实体企业迥然不同,导致其战略管理的范式、主体及具体过程也有所不同,而学术界尚缺乏运用规范的研究方法对虚拟企业如何进行战略管理、战略管理具体过程如何等问题进行的定性研究。因此,本文运用经典扎根理论方法,选择典型虚拟企业案例进行了深入情境的扎根研究。研究发现,由于虚拟企业边界的动态性和模糊性,其与传统实体企业的战略管理过程有很大不同,动态环境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要素。本文最终构建了一个一般性的针对虚拟企业战略管理过程的理论模型,并基于经典扎根理论全面分析了虚拟企业的整个战略管理过程,尤其是体现了其中盟主与盟员间的战略互动关系。本文的研究对虚拟企业成功实施战略管理提供了理论指导,有助于虚拟企业提高战略柔性和应变能力,通过高效的战略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确立和巩固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会计与财务管理
    并购双重定价安排、声誉约束与利益输送
    翟进步
    2018 (6):  212-226. 
    摘要 ( 318 )   PDF(1307KB) ( 355 )  

    上市公司以定向增发方式并购资产是资本市场关注的重点和焦点,但倍受市场诟病和质疑的是该行为中存在利益输送现象,而交易中所涉及两笔资产的双重定价公允性是其核心问题。相比于提高增发股份股票折价率,通过操纵所收购资产评估价值、以较高资产估值增值率进行利益输送的方式则更为隐蔽。本文以2006-2014年期间发生的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方式购买资产的223例重大资产重组事件为研究对象,从标的资产评估价值增值和定增股份折价的结合角度,研究这种双重定价安排下的更复杂的上市公司利益输送行为。研究发现,高估值增值率与高增发折价率在定增并购中相伴而存,这加剧了上市公司向大股东进行利益输送的程度,而资产评估行业内部的声誉约束机制有利于抑制资产高估值从而减轻利益输送程度。实践启示在于声誉约束机制是提升重大资产重组中资产估值和定价公允性、减轻利益输送的有效途径,尤其对于声誉约束比较弱的资产评估机构,行业协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应通过完善其投诉和举报机制、及时向社会公开资产评估机构的信用信息和处罚信息等措施以提升会员执业质量,这也为新近通过的《资产评估法》中有关行业协会和行政管理部门职责的更好落实和履行提供了有力证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非对称信息下报童问题的质量激励研究
    王谦, 谢春雨, 崔怡雯
    2018 (6):  227-237. 
    摘要 ( 344 )   PDF(1237KB) ( 385 )  

    本文研究了非对称信息下"供应商-零售商"两级供应链的质量激励问题,根据零售商是否共享质量检测水平信息将问题情景分为单边道德风险和双边道德风险。每种情景下零售商分别根据内部或外部缺陷信息设计合同,共建立四个委托代理模型。经分析可知,在单边道德风险情景中,两种质量激励合同都能实现对称信息下的最优决策;但在双边道德风险情景中,两种合同都不能实现该最优决策。最后通过数值实验,比较了双边道德风险下两种质量激励合同的效果。结果表明,零售商基于内部缺陷信息设计合同时,供应商的质量水平更高;当产品内外部缺陷成本之差较大时,零售商基于内部缺陷信息设计合同期望收益更高;反之,基于外部信息设计合同收益更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网络能力差异视角下供应链伙伴特性对供应链融资的影响——关系资本的中介作用
    薛萌, 胡海青, 张琅, 张丹
    2018 (6):  238-250. 
    摘要 ( 182 )   PDF(1241KB) ( 409 )  

    以供应链网络内各节点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从复杂网络的视角出发,构建了以关系资本为中介变量的供应链伙伴特性与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关系模型,并通过构建多群组SEM对供应链网络内中小企业网络能力的潜在调节作用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目标一致性、资源互补性积极显著影响关系资本及供应链融资;文化相容性对供应链融资没有直接影响,但积极显著影响关系资本;关系资本积极显著影响供应链融资,并在供应链伙伴特性对供应链融资的影响关系中存在部分中介作用;网络能力会对"伙伴识别-资本积累-供应链融资(频率)"链条产生调节,中小企业网络能力越强,关系资本积累越丰富、转化为绩效的能力越强,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频率越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案例研究
    基于互补性资产的软件企业云计算技术变革研究——以中标软件为案例
    欧阳桃花, 王钧, 胡京波
    2018 (6):  251-264. 
    摘要 ( 285 )   PDF(1976KB) ( 675 )  

    成功的技术变革与商业化过程离不开对互补性资产的管理。因为技术变革初期,新技术往往与旧技术共享互补性资产(销售团队、支持技术团队等),由于组织惯性,组织认知等原因,再加之旧技术仍是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导致新技术变革往往得不到必要的互补性资产支持。所以,很多技术变革的商业化过程的失败不是因为技术本身,而是由于缺乏必要的互补性资产支持,死于黎明前的黑暗。本文旨在以中标软件为案例研究对象,研究软件企业如何成功推动云计算技术变革以及商业化。通过案例研究发现成功进行技术变革,不仅要关注新技术的研发,还要处理好新技术与商业化所需要的互补性资产之间的关系。通过案例研究分析推导出本文研究结论:第一,识别关键性的互补性资产并建立其与新技术的组织联系是成功实施技术变革的关键要素;第二,新技术与互补性资产不会主动建立组织联系,需要高层领导建立管理机制,通过管理机制促使新技术与互补性资产建立组织联系;第三,激励措施、组织学习、知识分享等管理机制是推动建立新技术与互补性资产之间的组织联系的关键因素。本文研究结论不仅对新技术与互补性资产之间的关系有重要的理论贡献,对于中国企业成功应对行业内的技术变革也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商业模式的一个新的分析视角:重构房地产企业“微笑曲线”
    闫冰倩, 崔晓杨, 云昕, 李俊儒, 乔晗, 胡毅
    2018 (6):  265-272. 
    摘要 ( 380 )   PDF(1365KB) ( 1758 )  

    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可以分解为一系列互相关联又互不相同的经济活动,其总和构成企业的"价值链"。本文将企业价值创造的"黑匣子"打开,提出基于"微笑曲线"理论来分析商业模式的框架。根据"微笑曲线"理论,价值链的上、下游创造较高的附加价值,同时商业模式在上下游所起到的作用也更为重要,因此企业可以率先在价值链的上下游阶段寻求商业模式的突破,提升价值创造。本文基于"微笑曲线"的分析视角,结合房地产行业所处的政策环境、商业环境和科技水平等,分析了万科地产是如何将"互联网"这一机会整合到价值链各环节商业模式的设计中,从而提高企业价值创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