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晓翔,刘春林. 突发事件情境下冗余资源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地震为例[J]. 财经研究, 2011,37(2):124-134
[2] 李晓翔,陈邦峰,霍国庆. 组织冗余如何影响中小企业产品创新?离心力和向心力的中介作用研究[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3,25(6):16-26
[3] 李健,陈传明,孙俊华. 制造业企业组织冗余、产权性质与企业绩效——基于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南大商学评论, 2013,10(2):43-61
[4] 李晓翔,刘春林. 高流动性冗余资源还是低流动性冗余资源——一项关于组织冗余结构的经验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 2010,(7):94-103
[5] 陈景仁,李健,李晏墅. 产品市场竞争、融资约束与组织冗余结构[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5,36(6):129-138
[6] Miller K. D., Chen W. R. Variable Organizational Risk Preferences:Tests of the March-Shapira Model[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4,47(1):105-115
[7] 李晓翔,刘春林. 冗余资源、并购行为和剥离行为:一项关于我国ST企业的配对研究[J]. 经济管理, 2011,33(6):59-68
[8] 李晓翔,刘春林. 冗余资源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情境研究——兼谈冗余资源的数量变化[J]. 南开管理评论, 2011,14(3):4-14
[9] 陈汝学. 所有权性质、高管持股与组织冗余的实证研究[D]. 新疆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3
[10] 王菁,程博,孙元欣. 期望绩效反馈效果对企业研发和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J]. 管理世界, 2014,(8):115-133
[11] 陈景仁. 制造业企业期望绩效反馈效果、产品市场竞争与组织冗余结构[D]. 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6
[12] 杨张博,高山行,郝志阳. 尺蠖效应:基于扎根理论的医药企业战略再导向研究[J]. 管理评论, 2016,28(11):203-216
[13] 连燕玲,贺小刚,高皓. 业绩期望差距与企业战略调整——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 管理世界, 2014,(11):119-132
[14] 连燕玲,周兵,贺小刚,等. 经营期望、管理自主权与战略变革[J]. 经济研究, 2015,50(8):31-44
[15] 贺小刚,朱丽娜,杨婵,等. 经营困境下的企业变革:穷则思变假说检验[J]. 中国工业经济, 2017,34(1):135-154
[16] 贺小刚,李婧,吕斐斐,等. 绩优企业的投机经营行为分析——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检验[J]. 中国工业经济, 2015,32(5):110-121
[17] 葛菲,连燕玲,贺小刚. 消极反馈与高管变更:基于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J]. 经济管理, 2016,38(1):38-50
[18] 贺小刚,连燕玲,吕斐斐,等. 消极反馈与企业家创新:基于民营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 南开管理评论, 2016,19(3):145-156
[19] 贺小刚,张远飞,连燕玲. 经营期望与家族成员内部的权威配置——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J]. 管理科学学报, 2013,16(4):63-82
[20] 吕斐斐,贺小刚,葛菲. 期望差距与创始人离任方式选择:基于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分析[J]. 财经研究, 2015,41(7):68-80
[21] 贺小刚,连燕玲,吕斐斐. 期望差距与企业家的风险决策偏好——基于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J]. 管理科学学报, 2016,19(8):1-20
[22] 李婧,贺小刚,连燕玲,等. 业绩驱动、市场化进程与家族企业创新精神[J]. 管理评论, 2016,28(1):96-108
[23] 张小蒂,赵榄,林怡. 产业集群创新力提升机制研究——以桐庐制笔为例[J]. 管理评论, 2011,23(4):18-24
[24] 张远飞,贺小刚,连燕玲."富则思安"吗?——基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 管理世界, 2013,(7):130-144
[25] 鞠晓生. 中国上市企业创新投资的融资来源与平滑机制[J]. 世界经济, 2013,36(4):138-159
[26] Hall B. H. The Financing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J]. 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 2002,18(1):35-51
[27] 勒光辉,刘志远,花贵如. 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投资——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证研究[J]. 管理评论, 2016,28(9):3-16
[28] 刘放,杨筝,杨曦. 制度环境、税收激励与企业创新投入[J]. 管理评论, 2016,28(2):61-73
[29] Greve H. R. A Behavioral Theory of R&D Expenditures and Innovation:Evidence from Shipbuilding[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3,46(6):685-702
[30] 聂辉华,贾瑞雪. 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与资源误置[J]. 世界经济, 2011,34(7):27-42
[31] D'Aveni R. A., Ravenscraft D. J. Economics of Integration Versus Bureaucracy Costs:Does Vertical Integration Improve Performanc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4,37(5):1167-1206
[32] Shimizu K. Prospect Theory, Behavioral Theory, and the Threat-Rigidity Thesis:Combinative Effects on Organizational Decisions to Divest Formerly Acquired Unit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7,50(6):1495-1514
[33] Wiseman R., Bromiley P. Towards a Model of Risk in Declining Organizations: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Risk, Performance and Decline[J]. Organization Science, 1996,7(5):524-543
[34] 姜付秀,屈耀辉,陆正飞,等. 产品市场竞争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J]. 经济研究, 2008,(4):99-110
[35] 吴昊旻,杨兴全,魏卉. 产品市场竞争与公司股票特质性风险——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经济研究, 2012,47(6):101-115
[36] 杨兴全,曾义. 现金持有能够平滑企业的研发投入吗?——基于融资约束与金融发展视角的实证研究[J]. 科研管理, 2014,35(7):107-115
[37] Smith J., Todd P. Does Matching Overcome LaLonde's Critique of Nonexperimental Estimators[J].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2005,125(1-2):305-3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