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廖朴,郑苏晋. 环境、寿命与经济发展:最优环境税研究——基于中国数据的模拟运算[J]. 管理评论, 2016,28(10):39-49
[2] 肖挺. 中国服务业分行业两类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收敛性比较分析[J]. 管理评论, 2017,29(8):53-64
[3] 伦晓波,杨竹莘,李欣. 所有制、对外直接投资与融资约束:基于金融资源错配视角的实证分析[J]. 世界经济研究, 2018,(6):83-93
[4] 徐思远,洪占卿. 信贷歧视下的金融发展与效率拖累[J]. 金融研究, 2016,(5):51-64
[5] 李青原,李江冰,江春,等. 金融发展与地区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来自省级工业行业数据的证据[J]. 经济学(季刊), 2013,12(2):527-548
[6] Hsieh C. T., Klenow P. J. Misallocation and Manufacturing TFP in China and India[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9,124(41):1403-1448
[7] Lee J. Y. Japan's Lost Decade Revisited: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nd Economic Growth[J]. EN, 2011,18(2):34-45
[8] 王耀中,张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业生产率实证分析[J]. 管理评论, 2011,23(10):10-18
[9] 郑京海,胡鞍钢. 中国改革时期省际生产率增长变化的实证分析(1979-2001年)[J]. 经济学(季刊), 2005,(1):263-296
[10] 易纲,樊纲,李岩. 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思考[J]. 经济研究, 2003,(8):13-20
[11] 傅晓霞,吴利学. 全要素生产率在中国地区差异中的贡献:兼与彭国华和李静等商榷[J]. 世界经济, 2006,(9):12-22
[12] 张军,施少华. 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1952-1998[J]. 世界经济文汇, 2003,(2):17-24
[13] Wang F., Huan Q. H., Ke Y. P.,et al. Changes i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Efficiency of Banana Industry in China[J].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7,9(8):19-23
[14] Edward K. Y. Chen.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Debate:Determinants of Economic Growth in East Asia[J]. Asian-Pacific Economic Literature, 1997,11(1):22-27
[15] 张凯,林小玲. 财政分权、金融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J/OL].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9,(1):13-23
[16] 郑文. 金融发展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3
[17] Han S.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Evidence from China[J]. 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 2015,51(sup1):58-64
[18] 鲁晓东. 金融资源错配阻碍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吗[J]. 金融研究, 2008,(4):55-68
[19] 安强身,姜占英. 金融资源配置效率、TFP变动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证据(2003~2013)[J]. 金融经济学研究, 2015,30(3):14-23
[20] 卢峰,姚洋. 金融压抑下的法治、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J]. 中国社会科学, 2004,(1):42-55
[21] 邵挺. 金融错配、所有制结构与资本回报率:来自1999-2007年我国工业企业的研究[J]. 金融研究, 2010,(9):51-68
[22] 刘任重,刘冬冬,胡白杨. 金融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基于2007-2014年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2016,36(4):8-13
[23] Liobikiene G., Butkus M. Scale, Composition, and Technique Effects through Which the Economic Growth,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Urbanization, and Trade Affect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J]. Renewable Energy, 2019,132:1310-1322
[24] Wang S. J., Li Q. 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O2 Emissions: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a[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6,542:360-371
[25] Wang Q., Su M., Li R. R. Toward to Economic Growth Without Emission Growth:The Role of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in China and India[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8,205:499-511
[26] 任保平,李禹墨. 新时代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转换[J/OL].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9,(1):5-12
[27] 王晓莉,韩立岩. 基于DEA的中国各地区金融资源分布有效性评价[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4):4-7
[28] 刘飞. 基于DEA的区域金融效率评价研究[J]. 城市发展研究, 2007,(1):132-135
[29] 常帅. 中国地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
[30] 傅晓霞,吴利学. 前沿分析方法在中国经济增长核算中的适用性[J]. 世界经济, 2007,(7):56-66
[31] 魏下海,余玲铮.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再测算与适用性研究——基于数据包络分析与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的比较[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3):76-83
[32] 贺小海,刘修岩. 我国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研究——基于分期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产业经济研究, 2008,(2):8-16
[33] 郝然. 1978-2008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及其分解[D]. 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
[34] Barro R.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Economic Growth[J]. Economic Chilena, 2002,5(2):17-36
[35] 钞小静,任保平. 中国经济质量水平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分析[J]. 经济研究, 2011,46(4):26-42
[36] 魏婕,任保平. 中国各地区经济质量水平指数的测度及其排序[J]. 经济学动态, 2012,(4):27-33
[37] 黄宝敏. 能源效率、环境约束与我国经济质量水平研究[D]. 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5
[38] 夏碧雨. 中国经济质量水平的综合评价[D]. 浙江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7
[39] 车维汉,王茜. 1980-2006年东亚经济波动的原因——基于面板VAR的分析[J]. 财经研究, 2009,35(11):59-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