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先海,余骁. 以"一带一路"建设重塑全球价值链[J]. 经济学家, 2017,3(3):32-39 [2] 小川雄平,金泳镐,赵凤彬著. 赵凤彬,小川雄平译. 南朝鲜经济分析[M]. 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1989 [3] Vernon R.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A].International Economics Policies and Their Theoretical Foundations[C]. Academic Press, 1982 [4] Keller W.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Diffusion[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2004,42(3):752-782 [5] Glass A. J., Saggi K.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the Technology Gap[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1998,55(2):369-398 [6] 张莹,陈国宏.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技术转移问题及对策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18(3):131-133 [7] 俞毅. 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3,(5):55-59 [8] 戴宏伟. 产业梯度产业双向转移与中国制造业发展[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6,(12):45-50 [9] 杨亚平,成达建. 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分析——从东道国的角度来考察[J]. 科技管理研究, 2005,(6):28-30 [10] 江小涓. 新中国对外开放70年:赋能增长与改革[J]. 管理世界, 2019,35(12):1-16 [11] 吴建南,杨若愚,郑长旭. 中国与发达国家及"一带一路"国家科技合作态势对比分析[J]. 情报杂志, 2015,34(11):79-83 [12] 马丽丽,吴跃伟,周伯柱,等. 我国各省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合作态势研究[J]. 科技促进发展, 2018,14(8):701-710 [13] 段德忠,谌颖,杜德斌. "一带一路"技术贸易格局演化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38(7):998-1008 [14] 崔新健,郭子枫,常燕. 跨国技术转移和扩散与国家创新能力的协整及因果关系检验[J]. 中国科技论坛, 2014,(4):33-38 [15] 陈武,常燕. 跨国技术转移和扩散对国家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及相关关系——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 科技管理研究, 2015,35(1):6-11 [16] 谭赛. 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与中国创新能力——基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不同类型国家的实证分析[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22(3):60-66 [17] 朱永凤,王子龙,张志雯,等.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创新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J]. 中国科技论坛, 2019,(5):171-188 [18] 陈国宏,王吓忠. 技术创新、技术扩散与技术进步关系新论[J]. 科学学研究, 1995,13(4):68-73 [19] 刘华,周莹. 我国技术转移政策体系及其协同运行机制研究[J]. 科研管理, 2012,33(3):105-112 [20] 顾建光,吴明华. 公共政策工具论视角述论[J]. 科学学研究, 2007,25(1):47-51 [21] 王焕祥,段学民. 公共科技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述评[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8,(6):108-113 [22] 黄萃,苏竣,施丽萍,等. 政策工具视角的中国风能政策文本量化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11,29(6):866-899 [23] 毛蕴诗,程艳萍. 跨国公司研究与开发相对分散化的动因与方式[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41(5):1-8 [24] 陈涛. 国际税收竞争与生产要素的税负分布[J]. 税务研究, 2002,(9):48-51 [25] 郑榕. 人力资源国际流动的税收政策[J]. 税务研究, 2001,(5):14-18 [26] Flanagan K., Uyarra E., Laranja M. Reconceptualising the "Policy Mix" for Innovation[J]. Research Policy, 2011,40(5):702-713 [27] Rogge K. S., Reichardt K. Policy Mixes for Sustainability Transitions:An Extended Concept and Framework for Analysis[J]. Research Policy, 2016,45(8):1620-1635 [28] 王华,赖明勇,柒江艺. 国际技术转移、异质性与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研究[J]. 管理世界, 2010,(12):131-142 [29] Saggi K. Trad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Transfer:A Survey[J]. The Word Bank Research Observer, 2002,17(2):191-235 [30] Fagerberg J. A Technology Gap Approach to Why Growth Rates Differ[J]. Research Policy, 1987,16(2-4):87-99 [31] 范丹,刘宏. 技术势差、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母国技术进步[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5,31(2):20-27 [32] 司月芳,王岱,王丰龙. 对华跨境技术转移影响因素研究[J]. 地理科学, 2019,39(2):259-266 [33] 曾刚,林兰,樊鸿伟. 论技术扩散的影响因子[J]. 世界地理研究, 2006,15(1):1-8 [34] 秦德智,秦超,赵德森. 组织交互渠道、关系质量及学习意愿对中国——东盟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绩效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35(2):53-58 [35] 符淼. 地理距离和技术外溢效应——对技术和经济集聚现象的空间计量学解释[J]. 经济学(季刊), 2009,8(4):1549-1566 [36] 陈衍泰,李欠强,王丽,等. 中国企业海外研发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基于东道国制度质量的调节作用[J]. 科研管理, 2016,37(3):73-80 [37] 邵军,徐康宁. 制度质量、外资进入与增长效应:一个跨国的经验研究[J]. 世界经济, 2008,(7):3-14 [38] 李欠强,陈衍泰,范彦成. 中国企业海外研发组合结构与创新绩效研究[J]. 科研管理, 2019,40(6):19-28 [39] 赖明勇,包群,彭水军,等. 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外溢:基于吸收能力的研究[J]. 经济研究, 2005,(8):95-105 [40] 彭纪生,李昆,王秀江. 跨国技术转移的策略交互行为研究[J]. 科研管理, 2010,31(4):1-8 [41] 徐国军,杨建君,孙庆刚. 联结强度、组织学习与知识转移效果[J]. 科研管理, 2018,39(7):97-105 [42] 刘春艳. 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内部知识转移影响机理研究[D]. 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6 [43] 徐笑君. 跨国公司总部向在华子公司转移知识的影响因素模型构建[J]. 管理学报, 2010,7(6):896-902 [44] 胡靖. 影响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因素分析[J]. 华东经济管理, 2004,18(3):110-113 [45] 王桂军,卢潇潇. "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企业升级[J]. 中国工业经济, 2019,19(3):43-61 [46] 王桂军,卢潇潇. "一带一路"倡议可以促进中国企业创新吗?[J]. 财经研究, 2019,45(1):19-34 [47] 李军,杨学儒. "一带一路"战略的产业升级机制研究[J]. 管理现代化, 2016,36(4):42-44 [48] 刘凤朝,朱姗姗,马荣康. 创新领导者和追随者研发投入决策差异——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的视角[J]. 科学学研究, 2017,35(11):1707-1715 [49] 傅帅雄,罗来军. 技术差距促进国际贸易吗?——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J]. 管理世界, 2017,(2):43-52 [50] 周云波,田柳,陈岑. 经济发展中的技术创新、技术溢出与行业收入差距演变——对U型假说的理论解释与实证检验[J]. 管理世界, 2017,(11):35-49 [51] 曾明彬,李玲娟. 产学研技术转移推进的错位现象研究——基于技术转移方和接收方双边视角的分析[J]. 管理评论, 2019,31(11):108-114 |